六州歌头(214)
宫人间近来似乎开始盛行临海殿闹鬼的传言,这本也是太初宫每一座殿宇平等享有的待遇,不足为奇。也许此刻,就在谢竟看不见的咫尺处,陆令真与陆令章的魂魄还是幼时模样,正围绕在他身畔笑闹,沿着深不见底的永巷奔跑下去。
九华殿出生的“真命天子”拢共没有几位,还死得只剩下陆书青一人,更不知后世还会不会有。其实在择选皇后宫室时,谢竟主动说九华殿就可以,雕梁画栋满宫都一样,睡哪里不是睡。陆令从回绝是因为生育陆书青的始末实在让他后怕,谢竟不计较是因为他在最难捱时听到了母亲的声音,恐惧其实就不剩多少。
谢竟迈进昭阳殿的大门时,正值日头西坠,儿女还都没有回来。
陆书青午后出宫去玩了,谢竟想,他们坐上皇位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为了让陆书青还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暂时从储君的责任中抽身,出去找他自己挑选出的一群朋友——可能也会成为他自己挑选出的一批近臣。
一些积弊已久的大事,譬如扩充科举取士,田亩制度、财赋税法的革新,士族、布衣以及商贾之间的矛盾,与漠北关于疆界和商道的战和……哪怕不可能都在陆令从在位的这几年间解决,他们也要着手为陆书青开头。
陆令从与谢竟议定,每三日让陆书青参与一次政事堂奏对,他们两人也会在场,谢竟只听,不开口。尚书台的奏疏,则由诸位长官遴选过后,择干系重大、难以决断的要事,呈上陆令从的案头,陆令从再将拿不定主意的带回御书房,与谢竟共议。
而更多时候,这种种繁复流程都会被蠲免。封后嘉礼当日,陆令从就一并白纸黑字写明了在朝堂之上、公事面前,谢竟所拥有的权力——朝议不跪君、称臣不称妾、听政不垂帘。
薄暮时分,内殿总是最阒寂的,像是一眨眼间所有人都凭空消失了,谢竟一步一步踩在姜黄色的霞光里,室内一切陈设都被斩成两半,极浓的金与极深的灰。
面西的榻上,凌乱地摊着一堆书卷,都是陆书青素日爱读的。他习惯在这里午睡,宫人并不敢随意给他收拾。
谢竟停在近旁,顺手抓起一本倒扣着的典籍,发现是部笔记杂书,陆书青已经读到了最末的第十六卷。大约是如他当年一般,年纪稍长一些,便不再耐烦读圣贤书了,开始尽日琢磨着吟诗作词,卖弄些精妙的章句。
他把书翻过正面,捧到明亮些的窗边,随意拣了一段扫过去:“……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之,闻其歌使人怅慨……”
兴亡事。
谢竟微怔,把这三字含在唇间默诵了一回,伫立原处,久久未动。
鼓吹曲词亦爱写兴亡事,他冷眼看着的、他不得不亲历的,无非也只是兴亡事的点缀——王朝的兴亡、门阀的兴亡、家族的兴亡、一个人的兴亡,白骨青灰长艾萧。
然而这所有的所有,在万古江流、日居月诸面前,都是再渺小不过的一粒尘罢了。千百年过去,他们这些人早入了土化了烟,可秦淮河还会在那里,朱雀桥还会在那里,长江还会在那里,金陵城也还会在那里。
谢竟忽然想起多年之前,断在他手里的那截风筝线,那只隐入杳杳天外、再无痕迹的紫燕。
世事迁易,王谢堂前的燕子不知所终,乌衣巷口的斜阳却亘古恒久。他走过的那个时代轰然落下去,在王与妃、帝与后的头衔之下,在生前冗长的徽号、身后累赘的谥号之下,谁敢说自己永远是少年?
陆书青驾着属于他自己的小白马“琼絮”,前方的同伴争先恐后奔下山坡,回头唤他的名字、催他快些赶上。送他白马的人没能回来,只有一座衣冠冢立在江对岸,与连天的芳草相伴年年。
燕矶沐浴在血红余晖中,暝色本应起愁,陆书青却望着这一幕生出源源不断的暖意。
陆书宁拜别了何夫人,卷起自己午后新绘成的习作,夹在腋下,拒绝了内监让她上宫车的请求,从偏门跑出画院。一墙之隔,尚服局宽阔的中庭里,刚刚浸过染缸的绸缎挂了满院,等待着在夕光下晾晒出最匀透的色彩。
她从胭脂色奔到藤黄色,再从苍青色钻去丁香色,快得像只雀儿几乎要飞起来,手牵着风随她抄向归家的近路,遗落一道虹的余波。
谢竟撂下书卷,抬步继续往内,前方牢牢占据他视线的,只剩下一座挡在寝殿之前的螺钿屏风,屏后隐约可见倚坐着一个人,似乎早已等候他多时。
“你在?”谢竟轻问。
内室传来落棋声,陆令从应答:“我在。”
“陪我把这一盘下完罢,”他对他道,“你执白。”
谢竟走向陆令从,却没有绕到他对面去,只是停在屏风的这一边。他慢慢斜坐下来,隔纱半明半眛,凝望着陆令从的侧脸。
熏风缠绵进殿中,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初遇恰在这时节——十六年前的春天,谢竟十六岁那年的春天,一个至真至纯、情痴性灵的春天。
夕阳擦过斜檐泼在屏纱上,花影、雀影、人影,都被针脚细密地缝定了,边缘褪成一圈淡淡的、哀惋的金线。那并非一幅寻常的山水仕女,紫藤萝、广玉兰与池台还复旧模样,正是从昭王府谢竟书房的窗望出去时,那场无穷无尽的似海春深。
十六年来如一梦,人生长恨水长东。
所幸他们仍然牢记着那些春天。
所以他们将春天织绣在锦屏上,祈愿她永不凋零。
《六州歌头》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