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310)
“你要做什么!”王允大声道,握住配剑剑柄。
“落下吧。”荀柔命从卒落辇,待停当稳妥,方向王允致歉道,“仆久病未愈,声低气弱,实无奈如此,还请司徒见谅。”
“既有病于身,当自谢免职,到老夫这里来做什么!”王允冷哼一声道。
荀柔望着眼前满脸刚强的老臣,在前来路上设想的种种争论之辞,忽而就不想再说了。
出身太原王氏,其族世仕州郡而为冠盖,纵观王允平生,在许多时候,总做出一些偏激行为,年轻为吏时,伪称上官命令,捕杀同郡宦官赵津的家族;黄巾之乱时,趁机伪造证据文书,诛除宦官张让。
前者使委任他的太守被宦官报复而死,后者使他本人被诬告,几乎身死狱中。
论资历,王允两度死里逃生,年岁虽长,其实算起来,为官吏的时间加起来,并不比必他长多少。
论才干,除了入仕时的郡吏,他只短暂的作过一任颍川太守,之后就凭借着名气和机遇,从何进幕僚到董卓幕僚,再高升三公之列,此期间并未展现出治国长材。
论为人,刚愎、直棱、严苛,绝不循情,就算与他站一样立场之人,与他合作之人,也没有多少真心喜欢他。
可这又如何,王允绝不是这时代唯一个升迁路畸形的官吏,也绝不是唯一个才不配位的公卿,汉朝尚德不尚才的风气,让许多人走了捷径,社会承认了这样的方式。
况且,王允不算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却是至今少有的,仍然坚贞、至公,而能为汉家天下舍身就义的忠臣。
然而正因如此,王允虽远不如杨彪恭谦下士,却在这样关键时候,成为支撑那些官僚外戚的根基,哪怕他大概也看不上其中许多人。
所以,他们本无仇恨,王允甚至没有参与对他的谋杀,他们只是观点不同。
这却致命。
一个坚定、倔强、固执的忠臣。
一国一家,只能走一个放向,代表、保护、支持一部分人的利益,并且一定会损害、侵犯另一部分人。
政治,是零和游戏。
他已经赢了,却也不是自己赢的,又何必再耀武扬威。
“王司徒,”荀柔道,“事已至此,何必再徒费功夫,自取折辱?岂不为子孙计?君家藏匿罪人之事已发,该当何罪,不需我赘言。”
“我若有罪,当天子将诏,移于廷尉,至于刑戮亦无所悔,我族太原王氏,以忠义传家,亦不需太尉惦念。”王允道。
荀柔轻轻叹一口气,“司徒不念子孙,亦不念朝廷社稷么?”
他今天来,并不是为了探讨执法严明。
“今日你若杀得老夫便杀,何必出此要挟之言,朝廷仁弱,听信于你,老夫虽数进忠言,皆不能用,今日固死,亦无所憾矣。”
“王司徒始终以为,我必反了。”荀柔淡淡一笑。
“贼臣如此,恨未早断尔头!”王允恨声道。
长刀铮然出鞘,寒刃直指,王允昂然不惧,高高扬起头颅。
“好了,退下。”荀柔摆手道。
被无端指责,他丝毫没有动气。
兵士长刀还鞘,退回步辇之后。
“王司徒不信我不反么?”
“听其言,观其行,老夫并无瞽聋之患!”
“好,在下来告诉王公,公之瞽之聋,何其深矣。”荀柔平静的看向王允,立起一掌,“我,荀含光对皇天后土起誓,此生绝不僭帝位,不娶妻,不生子,不继嗣,五服之内,荀氏女不入宫廷,不杀天子刘辩并皇弟刘协,奉祀两汉帝庙万年,若有违誓,天地共弃,人神共厌!”
此诺之重,不止王允,众皆哗然。
王允不由动容,“你”
他没有怀疑方才的誓言,发如此重誓,绝不会只为了哄骗他,也不必为哄骗他,而想出这样的誓言。
他并非没有自知之明。
事已至此,他只能承认,自己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自己,竟是个小人。
“王司徒如此可安心了?”
“……敢问荀君何求?”王允再无法维持庄严的表象,艰涩道。
求什么?为什么?
为了信仰,为了避免百年后的民族陷落,为了来世上一回,就要留下自己的印记。
但随着体力告罄,身体不适难忍,荀柔失去继续劝说的耐性。
“非君所能知!”
王允望着神色冷峭的青年,动了动唇,终于道,“老夫误矣。”
“正是,”荀柔点点头,“今日之局面,王公之责也。”
和杨彪不同,王允确实一片公心,纵使不喜欢他为人,也要承认这一点。
“局势急迫,我只等王公一日,请王公以天下江山为念。”
所以,只有王允这棵大树倒塌,剩下的蛇鼠胆怯,便再不能聚合成势。
荀柔抬起双臂,长揖而拜,伏身到底。
“走吧。”不等回答,一拜过后,他艰难支起身。
荀攸默默上前助他一臂之力。
步辇就同来时,缓缓抬起,抬出厅堂。
“逆贼休走”
檐廊后,忽而一个儒服冠带的男子执剑冲出来。
当即被随侍的兵卒将之压倒。
“我必报家仇,誓不为人”扑于地下,男子由自叫嚷。
“此人留与王公,自己处置。”荀柔不回头地道。
“喏!”
兵队长一拳将人锤晕过去,带着兵卒依旧护卫步辇左右。
步辇缓缓行出,司徒府在荀柔身后,再次关闭。
车驾已在门外准备妥当。
“公达,我似乎还未向你道谢。”荀柔忽然回头道。
荀攸抬起头,眼神淡定,“分内之事。”
“我当谢你。”荀柔轻声道,“当日若非你之言,我未必能撑过此劫。”
“不敢。”荀攸垂首一揖。
“未免再蹈覆辙,公达,请你举荐两个贤良之士。”荀柔道。
“领命。”荀攸再次一揖。
“哒哒”马蹄声,在这是急驰而来。
荀柔抬头望去,光线摇乱,逆光中,当先的是一道模糊的、熟悉的、清瘦的身影。
马在不远处急停,唏律律的叫着,人立而起。
这是颇为危险刺激的姿势,好在马上的骑士骑术还算好,稳当的将马停下来。
扑面的尘土后,是习习香气袭人。
“阿兄。”
骑士弃了马,行至面前,玄服朝冠,气息微喘,鬓角有些许细汗,形容却依旧端然清肃。
“含光。”荀彧神情沉重而叹惋,却只道,“天子听闻你病情好转,招你入宫一见。”
荀柔默了默,摇摇头,“病情未愈,恐御前失仪,暂且还是不入宫了请公达代我致歉吧。”
荀彧微微一愣。
“唯。”
荀攸已应声一礼。
“阿兄,”荀柔凝视荀彧,轻声道,“可否请阿兄送我归家?”
“……好。”
携至车中,厢门一闭,荀柔便放松下来,往堂兄臂上一靠。
“……可是身体不适?”荀彧轻声问道。
“是。”荀柔眉稍一挑。
“我命人请元华先生,先至府中等候。”
“不用,今日才出过诊,再回头,华元华该动火了。”荀柔闭着眼轻轻一笑,“我已说服王公。”
“彧明白。”荀彧沉声道。
“果真?”荀柔忽地睁开眼。
荀彧轻轻点了一点头,“难道含光以为,彧不识得大局?”
“是我错了。”荀柔一笑,“阿兄若还有什么话,你我兄弟之间,勿要讳言。”
“王子师乃耿介之臣,至于此,尤惜之。”荀彧轻声道。
“王公之侄王凌,风节格尚,才识拔干,久在御史台,公达常称之,令他转入尚书台为用,阿兄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