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234)
一筐一筐上秤称量过后,每一亩都合计出总重量,由任红昌记录在纸卷上。
“此物可以纺线,织衣,填充衾被,制成可抗寒冷的冬衣,其效必逾麻葛,且更柔软。”荀柔回过头道。
贾诩虽然不明白,但还是很给面子的作出倾听之态。
“此物最早出于珠崖岛,海中小岛,土地贫瘠,谷物难生,却能生长此物,”荀柔没有卖关子直接道,“当初在雒阳宫中见到此时,我就想,或许可以此物可以在凉州栽作。”
贾诩微愣。
“到时候,凉州种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尤其是国家层面的问题。
如果凉州真的能将棉布种成特色,使整个地区富裕起来,那么即使改朝换代,任何统治者都会重视它,而所有矛盾,包括民族矛盾,都会得到妥善处理。
如今对于凉州发展极好的时代,好处在于,整个国家的农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凉州还有机会迎头赶上,和中原的农民一样,一代一代努力,改良这个适合在凉州种植的经济作物,使之成为凉州本地的根基。
棉花对土壤要求低,而对光线要求高,于对凉州有利。
但若是过二三百年,到唐宋年代,中原的农业技术发展成熟,外来引进的棉花,会理所当然在江淮地区培植,一但扎根,棉的品种就会逐渐适应中原水土,谁也不会想,它其实也适合凉州。
贾诩并没有露出什么感动的神色。
准确的说,这位城府极深的凉州谋士,瞬间露出惊讶,仿佛荀柔得了严重癔症。
当然,这本身或许就说明问题,毕竟将贾文和震惊得失去表情管理,而将真实情绪表露出来,这不能不算一种成就。
荀柔哈哈大笑,然后敛笑认真做出解释,“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凉州之弊,在其地贫。土地贫瘠致之人民穷困,人民穷困则秩序难成,人无恒产,居无恒心,教化与道德自然不行。”
“我并非以为仅仅一颗棉,就能使凉州富裕,但姑且一试并无害处,不是吗?”贾诩不会知道,两千年后凉州会成为全国最大棉花产地,还出口全世界,“有汉以来,朝廷深负凉州百姓,如今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贾诩的惊讶很短暂,缓过来后,回到合适的职场下属状态,做出恰到好处的恭维。
荀柔并不介意,说这些话只是为了表个态。
兵马在训练,军粮在囤积,一切准备,都是为明年出征凉州。
但收复凉州比收复河东,要艰难复杂得多,他甚至没准备能在一两年内完成。
在过去,中原稳定凉州的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杀戮,等人口杀到安全线下,再来点温和的政策,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他希望让贾诩明白,他如今对待凉州,绝非既往朝廷的警惕与敌视,也绝不将凉州羌、氐等族视为异族。
而凉州土著贾诩,能够放下所有顾虑,为凉州未来贡献才智来。
……
“有一件事,”到晚饭过后,荀采将荀柔拉至僻静处,“云娘,”她犹豫了片刻,这才道,“找了任姑娘传消息,想私下与你见一面。”
荀柔微微一愣。
“的确于礼不和,我本不想答应,”荀采神色纠结,“却又担心,她是否有什么难言之事……听闻吕夫人性情颇为刚强……”
荀柔想得却是别处,云娘不是没有分寸的女子,自然明白养女的身份,在一些时候避嫌为好,仍然坚持想要见面,必然是有重要事情要说。
“可有说何时何地?”
“两日后,恤孤寺。”到这一步,荀采自然不会再阻拦。
荀柔若有所思的点头答应。
既然还有两天,自然就先放一边,眼下先接待带着消息前来的大侄子。
“公孙伯珪与袁本初联手了。”
“当真?”荀柔可知道,公孙瓒最看不上袁绍这样的名门贵公子。
“据报袁氏已与公孙伯珪交换了婚书,要将其女嫁给公孙二郎。”
荀柔为他倒了盏水,“所以,袁绍对河内的异动,可能是项庄舞剑?”
荀攸露出迟疑之色。
“若将常山兵力引向西,则袁绍可以和公孙瓒合兵,攻下幽州。”
荀柔吐了口气,不管怎么说,进攻河内就是进入司隶,若袁绍剑指幽州,他的压力会小许多。
荀攸犹豫的端起盏,“的确很有可能。”
“袁绍恐怕还是担心朝廷檄文的。”
毕竟袁绍要真的拿下河内,朝廷不做表态就说不过去了,而对于一个尚未发育完成的诸侯,檄文也是很不利的政治影响。
“公达以为,此次兄长他们能否取胜?”荀柔给自己也倒了一盏。
袁绍有一州之地,兵足粮广,公孙瓒有精锐的白马从义,而他们则是三个郡的兵力加一个不知道能起多少作用的刘虞。
再说什么保公孙瓒性命的话,就是玩笑了,既然公孙瓒倒向袁绍,当然就是敌人。
“袁氏兵马不少于八万,公孙瓒有三千铁骑,不过常山郡与中山郡扼守冀州与幽州中道,断其联络,胜算并不差。”荀攸显然早已想清楚。
“如此也好,实在鞭长莫及啊。”长安远离中原,安全是安全,但对于中原战事的掌控,却显得不足,就连运粮草都没有办法,实在太远了。
“飞书给友若兄与兄长,”荀柔顿了一顿,“还有刘玄德,请他们一定小心提防。”
荀攸点点头,“还有一事,陈长文想转御史台为吏。”
“看来他的确看不上太尉府。”荀柔不满的轻哼一声。
他虽然曾经打击陈群,想让他重新考虑职业规划,是想让他踏实干活,却没想陈群真的半路转职了。
荀攸容忍的望了他一眼,“太尉府庶务,非陈君所长。”
“……好吧,我同意了。,”荀柔抬抬下巴,“反正,这也不算什么大事,他自己勿要后悔就是了。”
第193章 长安消息
“噗嗤”
荀缉敲击燧石,点亮了屋角的灯火。
淡淡兰芝膏香,缓缓随袅袅白烟扩散,摇曳泛黄的光映上窗棂。
灯油中当是添加了薄荷,味道带着一丝清凉。
“长安公卿近来如何?”荀柔轻轻呼气,还是把两边袖子撩了起来。
“一切如常。”荀攸垂眸回答。
一切如常的意思就是,从长安飞往东面、南面、北面的信件和过去一样多。
收信人有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幽州牧刘虞,也会有曹操、袁绍、袁术……姻亲旧友、门生故吏,斩不断的关系,是政治官场永恒的主题。
就连历史上携官渡之战大胜的曹操,也只能将从袁绍家中搜出的信件付之一炬,荀柔当然也不可能阻止这些信件离开长安城。
“公达你猜,待我出征凉州,刘焉还是刘表,谁会先对长安动心?”
关东暂时不用担心,长安却仍然未必安全,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两位真“皇叔”显然都想以光武帝为榜样。
“刘景升与孙文台僵持,刘君郎益州叛乱未歇,虽则如此,却也并非不能派遣兵力。”荀攸慢慢道,“只是,南阳之于刘景升,更有重于长安,刘景升非不能出兵,是不欲也。”
荀柔赞同的点点头。
孙坚和益州叛乱,表面上看一样严重,都能制衡两人兵力,但刘表和刘焉也非庸才,如果真的认为进入长安更重要,他们咬咬牙还是能想到办法。
但就同荀攸方才所说,刘表不可能放弃南阳而就长安。
这和他发家方式有关。
通过荆州名士支持,坐稳荆州牧的刘表,当然所有行动需要参考荆州人的意思,而南阳作为荆州曾经文化、教育、政治、科技都最发达的郡,这里的荆州著姓不知几许,自然与这些名士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