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弱小可怜但能吃(84)
下午不忙的时候郑杏花带着邱瑶仔细挑掉了里面的碎枝和梗子,又淘洗了几遍,虞九阙算完账来后帮忙,好奇地问:“这就是榆钱?”
郑杏花有些疑惑。
“小掌柜没吃过?”
虞九阙摇摇头。
“我不是本地生人,过去没怎么瞧见过。”
郑杏花从没打听过掌柜们的私事,不过也早就听出来虞九阙说的虽是官话,却带着点与北地截然不同的口音
过了这些时日,邱瑶早就不怕生了,她捧起手里的榆钱给虞九阙看。
“以前我们家住的院子就有一棵榆树,哥哥带着我摘过,娘给我们蒸了榆钱饭,好吃的。”
一句话提到了娘亲,邱瑶脸色微变,终究还是把这句话说完了,只是眼眶红了红。
她很快低下头去,继续清洗着盆里的榆钱。
虞九阙和郑杏花对视一眼,各自轻轻摇头。
丧母之痛哪里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忘掉的。
秦夏听虞九阙讲了邱瑶的回忆,想了想最终还是没做榆钱饭,免得兄妹两个触景生情。
他把榆钱分了两堆,打算一半做榆钱窝窝,一半做榆钱饼。
至于香椿芽也是同样,一半拌豆腐,一半炒鸡蛋。
再配上马齿苋包子和蒸面条菜,食肆里的五人凑在一起吃了顿绿油油的野菜宴。
家家入春都吃的野菜在秦夏手中化作珍馐,还是不对外售卖的那种。
不止把邱川撑得直揉肚子,虞九阙更是一个人就吃了五个比拳头还大的包子。
无论是邱家兄妹还是郑杏花,都已经对自家小掌柜的食量见怪不怪。
只是仍然好奇,为何有人能吃这么多却还一点不胖。
次日清明。
秦记食肆挂上了牌子,写明午间不开张。
郑杏花一早就跨了篮子,装好香烛,带着小姑子去给亡夫扫墓,邱家兄妹也去了郊外坟地,手上还有一碗用昨天掌柜特地留下的榆钱做的榆钱饭。
晨起食肆无人,他们的早食需要自己借后厨灶台做,不过食材可以随意取用。
兄妹两个回忆着娘亲过去的做法,打算端着这碗饭去当扫墓的祭品之一,也好借此告诉娘亲,他们已寻到了法子能够日日吃饱饭,养活自己。
这种日子里,秦夏和虞九阙自也汇入了往城外去的扫墓人流。
秦家不算土生土长的齐南县人,在县城没有称得上祖坟的东西,原主的爹娘还有爷奶都葬在城郊的一片山头上。
他们买了香烛、黄纸和元宝,又做了菜饭,拎上几个果子和一坛酒。
按规矩给坟包除了草,添了土,夫夫二人跪下磕了头。
虽说秦夏和此处安葬之人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他代替原主重活一世,总要同样代人尽孝。
秦家后人还在,没有让这里无人问津的道理。
虞九阙往盆里投着黄纸,神色同样虔诚。
只是扫墓并非今日出门的唯一目的,清明清明,除了祭扫,还有踏青。
齐南县南郊有一片林子,春可赏花,秋可赏枫,乃是县城内的出游胜地。
若是食肆还没开起来,秦夏必定会趁这种时日,推车来这边做点生意。
不过现下一个食肆就够他们忙得脚打后脑勺,钱也没少赚,难得半日闲暇,他只想心无旁骛地和夫郎正经游春。
本意还想买只纸鸢,但当二人看到这片天幕早就被各种燕子、蝴蝶、老鹰挤满,顿时作罢,只因已经看到不少人的纸鸢刚飞两下就挂到了树上,或是和旁人的缠到了一起。
有那工夫,不如赏花。
“阿九,你可认得这些花?”
两人今日穿了新制的春衫,风一吹便衣袂飘飘,穿梭花林间赫然一对璧人如玉,引得不少人频频探看。
牵在一起的手更是不知让多少人刚冒头的芳心暗碎,而秦夏俨然毫不在意,只专心拂去落在哥儿肩头的花瓣。
“这是桃,这是杏,这是……海棠?”
虞九阙微微仰头,挨个辨别。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却例外地是个好天气。
天空瓦蓝如琉璃,细碎的阳光透过花林散落了游人满头满身。
“也不知这片林子有没有主。”秦夏赏花赏到一半,思绪突然拐了个弯。
“相公为何问这个?”
秦夏指了指枝头。
“只是突然想到,若是无主,过一阵子这里的桃花杏花海棠花,岂不就变成了桃子杏子海棠果?咳,也不知能不能来摘。”
原主的记忆里没有这茬,大概是因为原主过去对这些赏花吃果逛林子等事全然没有兴趣。
这问题很快就得了答案。
他们在游春的人里遇见了韦朝和曹阿双,四人凑在一起,前者替秦夏解惑。
原来这片林子乃是官林,按理说果子都是官府所有。
“不过就是些果子罢了,也没有官兵看守,若是摘上几个就走也无人理会,只要别论筐端就好,以及最顶上的向来不采,留给鸟雀。”
等到走累了,秦夏果断邀请邻居家小两口一起“野餐”。
两人装备齐全,从包袱里抖出旧被单铺于草坪之上,就可以挨个往外拿吃食。
竹筒里装着滤过的八宝茶,吃食是青团、大米包饭、两样糕点、洗干净的果子和一大盒拌杂蔬。
一堆东西摆满一地,看得韦朝和曹阿双的嘴半天没合上。
“不愧是秦老弟,准备这般周到。”
这些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样样精致让人不舍得入口,两边本就是偶遇,韦朝和曹阿双哪里好意思真的蹭吃蹭喝,客气半天,最后只一人拿了个青团在手。
“这点心以前没见过。”
韦朝看着手里绿油油软绵绵的点心,好奇地想要掰开瞧瞧。
秦夏道:“这是南方清明会吃的点心,叫做青团,咱们北地少见,这绿色是用艾草汁染的。”
他一共做了四个馅,分别是甜豆沙、黑芝麻、蛋黄咸肉松和香菇笋丁肉。
两甜两咸,还不知道虞九阙喜欢哪一样。
这东西做出来不急着吃完,还能放上几日,秦夏做了不少,邀请韦朝和曹阿双每个口味都尝尝。
一圈下来,传统的豆沙和无人能抗拒的蛋黄肉松最受好评,而香菇笋丁肉的接受度最低,大约是北地不怎么做用糯米包肉馅的吃食,只会觉得像肉馅汤圆一样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虞九阙却来者不拒,对于别人吃不惯的肉馅青团也接受良好。
而且比起内馅,他其实更喜欢外面的那层皮,艾草的香味淡淡的,有草木的清爽气息。
吃罢青团,韦朝和曹阿双又被硬塞了两个大米包饭。
这吃食秦夏是照着从前吃过的粢饭团做的,不过不怎么正宗,里面也有脆脆的肉松和碾碎的蛋黄。
四人就着八宝茶吃得身心满足,闲聊间,韦朝提起一件事。
“上回那个于顺,秦老弟可还记得?”
第46章 夜宵炒米粉
秦夏当然忘不了于顺, 不仅是他,听到这个名字后一旁的虞九阙和曹阿双也都抬头看过来。
秦夏喝了一口八宝茶。
“可是他那熟肉铺出了什么乱子?”
自己卖出去的方子虽说是要了“高价”,可他确信于顺能挣得回来, 应当不至于因为此事惹来什么麻烦。
韦朝摇摇头。
“倒和他府外的生意无关, 不过他这人最近大抵是走背字, 听闻办砸了一桩大差事, 已经好些日子不怎么出府了。”
这桩大差事, 乃是宋府老爷宋栾五十大寿的寿宴。
宋府是商户,越是大操大办,就越能彰显宋府的财力, 在此事上必然不会吝啬银钱。
既然是宴席, 厨子便是重中之重。
“宋老爷好面子, 寿宴打定主意要请城里最好的厨子, 一来二去,就想到了常悦楼。所以一早便最好准备,要请常悦楼已经退隐的老掌柜,也是当初令常悦楼名噪齐南县、声闻平原府的常老爷子出山掌勺,做这顿寿宴。”
常悦楼之名, 县城之中无人不晓。
常家祖上是个屠户,代代只会杀猪,到了常老爷子祖父那一辈, 大约是宰够了畜牲, 加上猪肉吃多了, 竟悟出一个绝佳的炖肉食方,靠这道炖肉转行开起食肆, 就是常悦楼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