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家的卖鱼夫郎(130)
“郑硕!”
秦英被这一出打得猝不及防。
他自以为已经系好的关系忽然成了利剑,刺向他。
他看向女人。
却见她眼中透着恨意,如飞蛾扑火,恨不能啖他肉喝他血。
常婼!常婼!
这时究竟是谁告诉她的!
他如被困于囚笼的雄狮,目光藏着狠意,扫过周围的人。
忽然,他定睛看着那一身文气却从始至终淡定不已的年轻夫子。
是他!
这一局,最终是冲着他来的。
秦英自然聪明,否则如何攒下这么大的家业。
但他疏忽了,从始至终藏在陶家身后的方问黎——
这个之前将鸣水县搅翻了天的人。
忽然不知事情为何发展成这样的陶家人则面面相觑。
这……
他们还走不走?
“大人!抓到下毒之人了!”
秦英被压走,一群人还没出县衙呢,忽见那姓江的捕头逮着个人进来直接往地上一扔。
“主子,是秦家下人。”
陶青鱼一惊。
转头看,许久不见的阿修来了县衙。
而堂上,那被抓的秦家下人不用审,直接将管家交代的事无巨细吐了出来。
至于秦府管家……
江捕头道:“人已经出了鸣水县地界,我们的人还在追捕。”
至此,事情明了。
陶家被判得秦家赔银五十两。
包括鱼苗,饲养费用,清塘换水费用等等。
秦家下人被关押,至于秦英父子,还需要审问其他的事。
再一次从县衙出来。
陶青鱼也没了轻松的模样。
他异常平静。
阿修驾上马车,先将陶家人送回去。
陶青鱼走到方问黎身边,出了县城门才道:“阿修这几天不在。”
“是夫郎想的那样。”
“什么时候有这个打算的?”
方问黎摩挲哥儿手背,眼前大道宽阔。
“秦家大寿时。”他说,“夫郎怕吗?”
陶青鱼站定。
方问黎眸中深藏暗色翻涌。
陶青鱼瞧着他,忽然往方问黎身上一扑,抱着人的脖子跳起。
方问黎被他一撞,心石落地。
他托着哥儿,步步踩稳了继续走。
陶青鱼:“谢谢相公。”
方问黎喉结滚了滚。
“回去再喊。”
“你不愿意听了?”
“不是。”方问黎声音暗哑,注视着哥儿一双眼睛道,“我怕我忍不住。”
陶青鱼脸一热。
脑袋撞在方问黎肩膀,腿上动了几下,忙从方问黎身上下去。
“抱歉,一时激动。”
他目光不自觉往方问黎腰部以下瞄过。
方问黎突然捏住哥儿脸,晃了晃。
“看什么?”
陶青鱼脸色绯红。
“我没看!”
方问黎松开哥儿的脸,手指弹了下他额头。
“心虚得太过明显。”
“脑子里一天想的都是什么?”
陶青鱼抓住他的手,闷头往前走。“快点,天要黑了。”
“明明中午。”
“你别说话!”
恼羞成怒了。
方问黎温柔一笑:“好,不说。”
*
宝瓶村。
到家时已经是下午。
陶家人报官后全须全尾地回来,村里人不免好奇。
不过陶家人下了马车就进屋,搞得他们插不上嘴问一句。
倒是看见尤家两口子一前一后走回来,立马有人问:“尤家的,陶家那鱼塘抓到人没?”
秦梨花不发一语,黑着一张脸进屋。
尤大郎落后几步。
众人转而要问他,却看见男人脸上几道抓痕。
眼神一对,立马知道有事儿。
可来不及问,砰的一声——
尤家的院门在跟前重重关上。
险些被拍了脸的人冲着门就啐了一口。
“我呸!神气个什么劲儿!以前不还是去县牢里走了一遭。”
没什么看头,众人只得遗憾散去。
*
阿修送完了陶家人,又回来接上陶青鱼两人。
折腾大半天,到现在陶家人才后知后觉还没吃饭。
又忙活着下了点面垫垫肚子,招呼人休息,睡一觉起来已经是傍晚。
陶有粮将众人都叫到堂屋。
二叔一家子也回来了。
陶大郎恢复得很快,此时已经能自己走动。他坐在方雾旁边,也开始参与家中事务。
如此,除了三个小孩,陶家人此刻都到齐了。
“天气大,鱼塘里死鱼臭得快。”
“趁着太阳下山先捞出来,在山下找个地方挖个深坑都埋进去。”
陶兴隆跟陶兴旺点头。
方雾道:“那鱼塘里的水怎么办?”
杨鹊也点头:“水里有毒,放了坡下的田都得遭殃。”
陶有粮道:“稻子收割后再放,到时候还要清几遍塘。”
说完这事儿,陶有粮将那五十两银子拿出来摆在桌上。
“这五十两,刨开买鱼苗跟请人清塘的,挤一挤最多余下三十两来。”
“这三十两,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他目光一一看过三个儿子。
而陶兴隆跟陶兴旺则纷纷看向自己大哥。
陶大郎道:“鱼哥儿盘了个铺子。”
“此时刚开,正是用钱之际,十两暂且给哥儿留着急用。”
“青嘉也八岁了,是上学的年纪。他也爱学,该送去学堂。”
陶青鱼道:“我不用……”
杨鹊按住他的手。
他道:“十两给鱼哥儿应急可以。”
“青嘉送去上学,我们三房也同意。”
“家里没分家,青嘉读书必然以全家之力支持他。但我也想送青苗去念书。”
陶有粮道:“青苗再等两年。”
杨鹊摇头。
陶兴旺按住自己夫郎的手,但被自己夫郎压下。
“爹,青苗本就是跟着青嘉一起启蒙的。”
他不担心家里会有不让青苗念书的心思。
他担心的是再等两年,家里负担青嘉出现困难,再负担不起另一个。
又或者像之前老大那样出现什么意外。
如今没分家,一家的银子都掌在婆婆那里。
他们挣的钱自己留三成,交七成,也攒不下多少。
只有现在,虽是发生了恶事,但实实在在拿到手里五十两。
他想让青苗一起去。
就算后头负担不起了,至少青苗也能上个几年。
总比等几年,等到落空的好。
念书才会有出路,不然一辈子都是泥腿子。
“给鱼哥儿应急那十两我是同意的。”
他看着陶青鱼道:“一个读书人,光是笔墨纸砚一月的开销就要好几两。”
“供一个青嘉勉强是够了。但要再供一个,到后头只靠卖鱼种地势必也艰难。”
“家里挣不了什么大钱。”
“小三叔明说,还打算跟着鱼哥儿混一口汤喝。”
“小三叔这说的哪里的话。”陶青鱼皱眉。
方雾没好气道:“家里还少了你吃的。”
杨鹊一笑:“雾哥,我总得想到最坏,就怕万一。”
家里有事大家一起商量。
也正是因为陶家不是老的说一不二,他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
陶青鱼问:“爷,咱清鱼塘怎么算?”
陶有粮道:“请人的话,要将塘里的泥挖了,放水冲几遍。请十人,算紧点也要七日。”
“一日百八十文。”
陶青鱼:“那就要七两银。”
陶有粮:“是,还要包中午一顿饭。买肉买菜也要花银子。”
而余下十两,就是明年的鱼苗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