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完美太子(344)
始皇也没有办法,只能各打一大板。
先教育儿子,以后不许欺负妹妹。又教育女儿,生气了也不能随便咬人。
阴嫚到底还是个善良的好姑娘。
她看哥哥手都受伤了,而且哥哥也哭了(虽然是为了让阿父心疼才趁着阿父过来掉两滴眼泪的),觉得自己扳回了一城。而且哥哥伤得比较重,她也就不计较了。
她还跑去关心了一下哥哥疼不疼,给他呼呼。
小扶苏悄悄撇了撇嘴,心想不要你给我吹,我等阿父给我吹痛痛呢。
但是阴嫚坚持要给哥哥吹手,怎么都赶不走。最后小太阳还是打败了一切,成功赖在了哥哥身边,混上了大兄心里第二的位置。
这个位面的阴嫚小时候就没经历过这些坎坷了。
鸡飞狗跳只属于上一世,这里的扶苏在幼时就很有长兄风范。基本上没有经历过熊哥哥的阶段,一直是完美好大兄。
所以阴嫚猝不及防遭遇大兄的逗弄,完全没意识到大兄是嘴贱逗她玩的。等回过味来,就是又无语又好气。
大兄到底什么时候学坏成这样的?
真幼稚啊!
下一回扶苏再故技重施时,就遭遇到了妹妹的冷处理。
阴嫚公主面无表情:
“哦,好,可以,随便。”
扶苏:……
进步得这么快吗?果然长大后的妹妹就没有小时候好逗了。
阴嫚还反问大兄:
“要把我的马车收回去吗?收吧收吧,反正我也没那么喜欢。”
扶苏:居然连马车都不要了?!
扶苏怀疑是自己把妹妹欺负太狠了,给小公主气出了个好歹。为了赔罪,只好绞尽脑汁回去想了半日要怎么将人哄回来。
始皇就静静地看着他折腾:
“你这又是何必?”
但凡之前别嘴贱,就没现在这么多事了。
扶苏在白纸上写写画画,还不忘控诉父亲:
“阿父怎么能看我的笑话?”
这个时候不应该积极帮他调解兄妹矛盾,让他们俩重归于好吗?
扶苏学着阴嫚的口吻:
“唉,我已经不是阿父最爱的小太子了。”
始皇:“……闭嘴。”
扶苏:“好的。”
嘴上答应得好,过一会儿又嘀嘀咕咕:
“小时候父亲从来不会对我这么不耐烦的,果然长大了就没好事。大太子就不如小太子受宠,更何况我还是个老太子。”
语气颇像是在说自己年老色衰,已经不得帝心了。
始皇按了按突突直跳的额角:
“好好画你的画,哪儿来那么多话!”
方才是跟阴嫚学的口吻,这次又是跟谁学的?好的不学净学坏的,什么话都敢乱学,上次口无遮拦说昭襄王的那个教训还没吸取到是吧?
当过皇帝的儿子就是不好教。
别的君王还知道谨言慎行,哪怕大权在握也会注意言辞。
扶苏不一样,他以前也是注意言辞的。直到那次用御驾亲征威胁了群臣之后,他尝到了甜头。
原来不顾别人死活是这么地快乐。
之后秦二世就一发不可收拾,每每朝会都能语出惊人。
嘴贱习惯了,他又是个皇帝别人拿他没办法。二十年来扶苏一直这么过的,重生才几年就指望他改掉坏毛病,根本没可能。
更何况这辈子他也是太子啊,只要顾虑父亲一个人就行了。所以依然可以我行我素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想改。
像上次对御史说的“你嘴太欠才招人恨”都是小意思了,前世那会儿扶苏还问过要撞柱死谏的御史大夫是不是在作秀。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二世陛下死活不肯给自己修皇陵,非要给始皇帝陪葬。
说他觉得葬在骊山陵附近就挺好的,以后的大秦皇帝都可以跟他学。大家一起簇拥着始皇帝,让老祖宗九泉之下也能儿孙绕膝。
始皇帝本鬼:大可不必!!!
可惜没有人能看见始皇帝陛下,只有臣子被搞得焦头烂额。
说实在的,扶苏刚登基那会儿他们就开始催皇陵了。可是陛下左一句“骊山陵还没完工”,右一句“玄宸宫也还在建”,反正就是抽不出人手来给他自己修陵。
偏偏扶苏陛下又是个出了名的病秧子,大家都担心他下一刻人没了,这皇陵当然是越早修越好。
不然也得和始皇一样,遗体都送进地宫了,匠人还在加班加点地赶工。闹得始皇帝在地底下也不安生,毕竟遗体隔壁不远处就是在建的工地,整日里哐啷啷的。
好不容易骊山陵和玄宸宫都修完了,总算可以给二世陛下修陵了吧?
扶苏:朕!不!修!
谁劝都不好使,铁了心要给父亲陪葬。
别说臣子了,始皇帝在旁边也看得着急上火。
不修皇陵不仅是帝王脸面的问题,寻常陪葬坑太不安全了。没有地宫的话陪葬品很难护住不说,遗体都有可能遭到盗墓贼的凌辱。
这让始皇如何能够接受?
老臣要死谏时,始皇虽然很腻歪这种以性命相逼的谏言方法,但不得不承认有些法子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
始皇帝在精神上支持这位御使大夫。
然而他的好儿子却不为所动。
道德绑架只能绑架有道德的人,而扶苏他没有道德。
他坐看臣子老泪纵横,还问人家:
“爱卿要撞柱子吗?来,你们都让开,给爱卿一点空间。”
扑过去拦住御使大夫的其他臣子一下子就尬住了,松手也不是,不松手也不是。
看大家僵住了,扶苏还疑惑反问:
“不撞了吗?朕还想看看史书上写的撞柱死谏是个什么场面,是不是真有人会撞上去,还是只装装样子吓唬君王。”
群臣:……
始皇:……
最尴尬的是,御使大夫确实是在做戏。倒不是为了在史书上留个死谏的好名声,而是想用这招逼得陛下改变主意。
其他臣子也很配合,所以一个两个动作非常迅速,立刻就把人拦住了,没让他撞成。
现在陛下直接挑明,这戏还怎么演下去?
皇陵的修建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而且因为这次的事情,从此以后死谏都在大秦行不通。
二世在位时,大家都记住了他那混不吝的性子,知道没用。其他皇帝在位时,有了二世的经典案例,也跟着有样学样。
第一个跟着学的是桥松。
那时扶苏才刚刚驾崩,桥松初登基,大家开始讨论二世遗留下来的那个最让人头疼的问题——陛下葬哪儿?
彼时始皇帝还没重生。
他依然以魂体留在人世,而且因为没见到儿子的魂魄而着急上火。本来他还以为儿子死后自己能和儿子想见,结果到头来还是只有他一只鬼。
寂寞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他儿子到底去哪儿了?别不是人死魂消,彻底魂归天地了吧?
这件事始皇之前也担忧过。
他飘荡了二十年就没见过别的清醒鬼,李斯等人去世时他也过去围观过,想看看能不能多个鬼陪他说说话。
结果没有,那些人的魂魄浑浑噩噩地缩在躯壳里,没有任何反应。始皇把他们捞出来,他们也木愣愣的,两眼无神。
直到下葬时,魂魄们开始自发地向墓中飘去,拉都拉不住。等飘入墓中,他们就都消失不见了。
那时候始皇帝拿不准他们是消散了,还是去了别的地方,现在想来可能是去黄泉地府了。
他自己约莫是仗着自己是第一个皇帝的关系,能够停留人世。
总不能真是吃那些毒丹吃的吧?或者修炼修的?始皇那会儿已经彻底不信这个了。
他于是就琢磨着,这可能就是皇帝的特殊待遇。以后驾崩的皇帝,或许也能停留在人世。
结果扶苏的情况和他、和旁人都不一样。
始皇伸手想从遗体里捞魂,没捞到。扶苏的魂魄凭空消失了,身体只是一副空壳。
为此始皇有些着急上火,担忧爱子是不是因为身体太弱、牵连得魂魄也不稳固,这才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