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完美太子(134)
秦王政立刻明了。
这里头肯定有因果关联,否则韩地叛乱能和他昌平君有什么关系?
秦王政捋了捋时间线,按照那个时候的局势,秦国正在准备灭魏。这时韩地爆发叛乱,很有可能是得了昌平君背地里的相助。
昌平君大约是从赵国被灭看出来了秦国一统六国的决心,所以挑了个攻魏的关键时期生乱,想给秦国拖后腿。
可惜没能成功,还暴露了自己。秦王顺势将他贬斥,拔除了楚系在咸阳的头领。
次年魏国被灭,秦国几乎是无缝转攻楚国。
显然楚系早在那时已经不成气候了,只是没防备到昌平君在楚国旧都起兵造反,那边的地理位置不妙,正好切断了李信大军的后路。
这次因为扶苏一直在防备昌平君,昌平君也没能联络到可以挑拨的韩国旧贵族,这才蝴蝶掉了新郑叛乱的事情,
不过新郑叛乱本来也是秦王政二十一年的事情,现在才是二十一年初呢。
秦王沉吟片刻:
“既然他想离开咸阳回楚地,那寡人便成全他。”
不放人走,留在秦国没办法处置。对方毕竟有平叛嫪毐的功劳在,秦王政不好诛杀功臣。
等人自己离去,又在楚地造反,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秦王政还在斟酌用什么方式合情合理地送昌平君离开。
是否应该叫儿子配合昌平君,给他一个逃走的机会?又顾虑到回头昌平君造反,太子协助对方离开一事会被人翻出来,反而成为太子的罪责。
左思右想下不定决心,倒是拖到了几日后的大朝会。
昌平君没等到太子的回应,决定直接撕破脸。你既不仁我便不义,太子用完他就丢,那也别怪他不念旧情。
早朝上,昌平君亲自站出来弹劾太子结党营私,威胁王位。
其实这个时候把太子打下去对昌平君没什么好处,他又不可能再扶一个新的公子上位。
但是不把目光放到昌平君个人头上,而是放在整个秦国上面,那好处就很大了。
大秦储位动荡,这是楚国的机会。
秦国太子已经临近加冠,手中势力也不算小。如果父子俩反目成仇争斗起来,灭楚的战争肯定会受到影响。
即便不说这么远的事情,光是咸阳因为这事产生的动乱,就够昌平君钻到空子借机逃走了。
昌平君志在必得,抬头自负地看向高阶上的太子扶苏,眼里写满了“这就是你过河拆桥的代价”。
扶苏差点就笑了。
昌平君别是自己没体验过父子亲情,就觉得别人家都只有虚情假意吧?
也不怪他,谁让他爹楚考烈王管生不管养,抛下两个儿子自己潇洒地回国继承王位去了。然后还到处拉帮结派要攻打秦国,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留在咸阳的两个儿子是死是活。
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扶苏亲自出面。
他偏头看向父亲,一脸乖巧懂事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背着亲爹私下培植势力篡权夺位的那种人。
秦王政威严地扫视了一圈,似乎看透了众人心里的万般思绪。
片刻后,他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件事是寡人准许的,尔等可有异议?”
满朝如死一般的寂静。
作者有话要说:
李斯(上一秒):救救我救救我,昌平君你爹死了!
李斯(下一秒):嗯???王上说了什么的登西?!
第60章 密谋
李斯这段时间的心情简直就是起起落落又起起。
从上回儿子搞事情开始,他就没安心过。结果一波未平,昌平君又开始了。
李斯:首先,我没有得罪你们任何人。
昌平君张口闭口都是他李斯如何如何与太子秘密交往,倒是换个人说啊。太子手底下那么多大臣,怎么就逮着他一个呢?
幸好王上帮忙解围了。
其余臣子面色各异地旁听完全程,心情十分复杂。
昌平君说得煞有介事的,弄得他们也不得不信。但李斯这老小子不是出了名的和太子不合吗?他们两个什么时候勾搭上的?
不是他们对昌平君的信任度太低,实在是这件事就很离谱啊。
可惜当着王上的面,他们也不能旁若无人地讨论起来。否则高低得争论一番,李斯到底是不是太子的人。
如果是,那李斯可真够厉害的,居然成功和太子化敌为友,还投入了对方麾下。以后有的是富贵前程等着他,难怪之前被太子针对也不急不躁,原来早有谋算。
如果不是,那昌平君可真能编。王上说不准也是看出了此事不实,这才为了维护太子干脆主动揽下。
太子真受宠,这可都是王上的一片爱子之心啊!
毕竟换个爹来的话,就算看出了事情是假的,也顶多驳斥弹劾儿子的人。但这样的驳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众人对父子矛盾的揣测,下次换个人依然会继续弹劾。
像王上这样处理就不同了,管他李斯是不是太子的人,王上认了。那么李斯不是也得是,以后就得老老实实为太子干活。
既解决了旁人的猜疑、展示了自己对儿子的宠信,又顺手帮儿子化敌为友、拢到手一个能干臣子。
还有人则思索着,万一李斯真的和太子私下勾搭了呢?那王上这么说,到底是当真知情还是不知情但愿意为儿子打掩护?
知情就是放任太子结党,他好爱太子。
不知情就是明明听说太子结党,结果不仅不责罚居然还帮忙善后,他更爱了。
一时间,满殿臣子都对太子的受宠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昌平君气得发抖。
他精心准备的弹劾,居然被秦王一句话就给彻底击碎了。没有起到一点作用不说,还成全了扶苏更稳固的储位。
昌平君无法理解,秦氏怎么会出这样一对父子。
往上数多少代都看不见什么父子亲情的,为什么到了秦王政和太子扶苏这里就突变了?王室中不是应该权力为先的吗?亲情能值几个钱?
从秦王政这边挑拨父子关系看来是走不通了,好在昌平君还有其他的预案。
光靠储位动荡还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昌平君想要整个咸阳都乱起来。所以他还抓了不少人的把柄,打算一口气都丢出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让他遭受巨大损失的蒙毅。
可惜蒙毅自己没犯过什么错,只能从蒙氏下手。蒙氏一族人数众多,总不可能每个都毫无破绽,譬如族人蒙嘉就喜爱收受贿赂。
秦王政早知他会对蒙氏发难,见状并不意外。
权贵家族中都会有点拖后腿的存在,哪怕秦王看不惯也难以阻止。昌平君主动跳出来拉仇恨,他求之不得,正好趁此机会将不懂事的族人收拾了。
天下即将一统,这些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难免会居功自傲。虽说在他跟前依然小心谨慎,但出去面对外人可就不一定了。
对上恭敬对下猖狂的大有人在,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大秦统治。趁着楚国被灭之前削一波各家作奸犯科的族人,也好叫他们意识到无论何时都得心怀谨慎,不要太飘。
昌平君还是太不了解帝王心术了。
他从未站在君王的角度看待事情,当久了臣子,视野受到了局限。而且他还是个怀有二心的臣子,甚至都没办法和秦臣共情。
所以昌平君只能看到揭发此事后秦王处置掉一大批人,会造成朝野动荡。却看不到受罚的家族会因此恭顺谦卑起来,其他未曾犯事的家族也会引以为戒,总体来说对大秦是件好事。
这就是杀鸡儆猴。
而且杀鸡的恶名还叫昌平君担了,秦王政本人清清白白。
秦王政将昌平君揭发的事情交由廷尉司审理,确认并非诬告之后依律处置。
动的基本都是各家的旁系族人,在朝政也没担任多少要职。只不过牵连的家族有点广罢了,实际上并没有动到各家的筋骨。
秦王政看人还是可以的,他愿意重用的心腹臣子自身都没什么问题,不会犯错。
那么只要他们不倒,旁支倒了多少人都无甚要紧。有他们在前面顶着,家族很快就能重新爬起来。
秦国律法虽然搞株连,却也不是什么罪都会牵连全族的。更何况贵族犯法罪减一等,在当前的国情之下指望贵族和庶民的量刑相同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