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496)
卢舟上任不足一年,征服了全县的官差和百姓的心。
听说他还自己洗衣服缝补衣服,官差们的家眷们听说了都不忍心,纷纷跑到县衙要给他洗衣服洗被褥。
城中百姓知道他就一个人住,卢舟上街,附近的百姓也总问他吃饭了吗,有脏衣服吗,晒被子了吗,带伞了吗,又出门啊带干粮了吗?
搞得卢舟无奈之下,有一个月每日出门都在跟热心的百姓解释,他已经找了浆洗衣物的铺子了,已经有人洗了,吃的带了,伞带了,水也带了。
官差们也劝他别太节俭,他们大人明明挺有钱的,怎么这么不会过呢?
但最令他们佩服的,是卢舟扩河道的壮举。
嘉林城位于江边,又是江流最窄处,历来最频繁的天灾就是水患。
哪一届有点抱负的县令、郡守,都要来视察,雨季前要督促加固桥梁和堤坝,但水患也从来没停过。
卢舟翻阅了现有的所有县志,对比历年水患,自己分了几个级别,又带人实地勘测河道、堤坝、桥梁,绘制图纸,向工部求助。
他想扩宽河道,增加泄洪口,不求一劳永逸,至少保证嘉林城不会因大雨就受灾被淹。
按照他的评级,从严重到不严重,分了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甲等是百年不遇的大洪灾,他想保证嘉林城和附近的村镇可以扛过乙等的水患。
他的思路曾经也有人想过。
洪灾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水道收窄,突逢大雨江水上涨全聚到窄口处来不及下泄,冲垮堤坝淹了两岸。
河对岸是山,虽有路,因为长不出什么庄稼,除了租车马的小店,并无村镇。
而嘉林城则不一样了,这里人口密集,城外村镇也很密集,哪次都受灾严重。
前朝起就有官员提过平掉对岸一座山,扩大水道。
但嘉林城存在的意义就是水道窄,过江易。
一旦扩宽水道,那石桥就不足以搭到对岸,没了石桥,嘉林城还靠什么过活?
无论是为了城中靠桥生活的百姓还是出于调兵遣将的便利,历代从来没支持过这个方案。
卢舟上奏后,他上司的郡守不同意。
没钱。
没人。
没可行方案。
他不会拿一个城为代价给一个年轻的小县令做政绩跳板。
别说卢舟只是个当过伴读的状元,哪怕是太子亲自来,他也不会同意的。
卢舟还被郡守叫去骂了一顿。
陪他去挨骂的官差们都劝他,他们县税收渐渐有了起色,以后有钱了把河堤加高加宽就是了。
卢舟却不这么认为。
大岐不是年年国富力强,嘉林城也不可能永远繁荣。
历史上嘉林城几次石桥垮塌都是因为财政艰难,没钱护桥。
桥都顾不来,就更别说防洪堤坝了。
一旦遇到年景不好,或战乱年代,即便有钱修桥,也没钱治理城内的洪灾。
县志中写,前朝末年战乱时,还有百姓从坏掉的堤坝偷砖石盖房子呢。
拓宽河道泄洪才是有效方法。
他并不气馁,他认为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一切的难题只是桥。
只要能建起一座更长更宽的跨江大桥就行了。
这事他不行,他不懂建桥,但总会有人懂。
卢舟开始求助,向工部、向水多桥多的南部几郡求助。
官方、民间,不管谁有办法,他都愿意试试。
卢栩知道后,还给他出主意,让他叫上姜濯一起,搞个桥梁大赛。
钱他可以赞助,借朝廷的力量号召大岐各郡的能工巧匠来参加。
姜濯收到卢舟的书信,又去游说了庆文帝。除了把工部气了个够呛,惹户部抱怨了一通劳民伤财,还真实行下去了。
卢舟也没闲着,有几个哥哥和商队的支持,嘉林城聚集的工匠越来越多,他们测绘的越来越具体,探讨的方案也越来越多。
每次他更新了新数据和方案,都会寄给姜濯和工部。
卢舟上任第三年,第十次模拟搭建跨江桥。
这次来主导的工匠出身自西南一个小城,家中世代修建桥梁。
他们老家山多水多还穷,用不起好石料木料,他们一直想方设法的革新建桥方式,试图用技术来弥补耗费材料花销的难题,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次朝廷让各郡推举工匠,他们县令推举了他,在郡中选拔上来,他又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脱颖而出后,来了嘉林城。
他们父子三个没急着马上建桥,而是拿着卢舟给的详细数据,又实地勘察了一个月,还和工部派来破山的工匠、这次比赛得了名次的其他工匠、嘉林城内聚集的工匠们一起商讨了大半个月,最终出了方案。
他们先在县衙做了小型的模拟实验。
之后又在城内的河道上测了好几遍,给嘉林城的内城河修了好几座桥。
直到快年底,他们终于开工了。
搭建新桥的位置位于旧石桥上游三十多米,位置是他们勘测后精挑细选的。
新桥距旧桥不远,桥梁长度却是旧石桥的两倍还多。
嘉林城的冬天不算太冷,恰逢农闲,卢舟召集了上万民夫,开始动工。
全大岐瞩目的工程开始实施。
但嘉林城没向郡里要一分钱。
施工的钱一部分来自县城三年来的税收,一部分工部拨款,小部分由县中的富商、乡绅、世家募捐。
不少百姓也捐了钱。
县衙文吏详细登记了捐赠人员和款项,从几文钱到上千两都有。
耗时将近两年的工程结束。
桥梁通行当日,卢舟自己骑马试行,又架着马车载着一车石头试行。
工匠们、民夫们还有来围观的百姓在两岸紧张看着,江面上更是有人划着船以防万一。
卢舟在桥上来回跑了三趟,宣布新桥可用。
嘉林城沸腾。
不过他们还是很谨慎的没马上去动旧桥,也没急着扩宽江面。
一直试用了半年,新桥都安安稳稳,眼看入夏马上要雨季了,卢舟和对岸的县令一起协商好,开始破山。
工部督工下,对岸的一座山被一点点破开。
他们烧石、泼冷水,再加上人工的开凿,终于将山破掉。
河道宽阔。
那年夏季依旧下了大雨,除了卢舟还如往常一样带着官差在河堤巡逻警戒,城中的百姓一夏天也没听见警示的锣声。
第二年如此。
第三年如此。
之后数十年,嘉林城再没遇到洪灾。
而卢舟也在任职第四年秋末,因为修桥的政绩,被调回京城。
离开时,全城百姓相送,他骑马走过的,正是他主持修建的桥。
后世曾有人仔细考察过让卢舟声名鹊起的这项工程最大的受益者。
但意外的是,最受益的并非嘉林城本身,而是两岸四周的百姓。
从前附近的百姓开垦区紧邻城池,没有水患之灾后,嘉林城四周的田地开始扩展,在历代居民不懈开垦下,沃野千里。
更为后世及乱世中的占据嘉林城的将领、百姓提供了充足的粮草补给,让嘉林城在后来的历史中声名赫赫。
有趣的是,他们修的跨江大桥遗憾毁于战火,但在城内模拟修建的小桥,却依旧有两座跨越千年屹立不倒。
岁月变迁,嘉林城内河一度干枯了,但河干了,桥还在,成为古城风景的点缀,更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生动的标本与蓝图。
作者有话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人修桥后人过江~
还有人记得这个小城吗?
第348章 番外4
卢舟,大岐史上著名的富豪清官。
后世他的粉丝吐槽,因为他家里太有钱了,看不上那点儿抠抠搜搜的贿赂。
搞得别人分不清他们到底是真粉还是假粉。
但卢舟的清廉是可考可查的,后世还有个坊间段子吐槽,他的好基友孝光帝姜濯因为赏无可赏,后来才把堂妹嫁了老光棍卢舟。
孝光帝做太子时在刑部干了好几年,对违法乱纪特别敏感,他在位时哪年科考也要考一两道律法题,搞得考生们叫苦不迭,同时,他在位期间也是大岐法治发展最快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