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玄幻灵异>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72)

作者:槐根一梦 时间:2023-07-22 11:15 标签:系统 无CP 直播 幻想空间 历史衍生

  “提出哲学观,并进一步指出方法-论,这反应出理学思辨化的特征,它既不再像传统儒学那般,不去思考宇宙与人的那种形而上的问题,也不像先秦儒学那样从形式上来看有些散乱,没有形成一整套的逻辑体系。”
  原来如此,听到这里,蒙毅略微有些了解了思想史发展的一些特征。
  结合自己对于当下一些思想典籍的了解,儒家的典籍乍一看上去的确有些散乱,尤其像是孔子的思想,基本都是从孔子日常的一些言行中总结出来的,虽然也能够整理出孔子思想核心是“仁”、“礼”,但是并没有像理学这样形成一整套的体系。
  不过蒙毅觉得现在的儒学只是没有在形式上形成思辨化的体系,其实孔子的儒学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完善,其内在核心也是形成了一套更加关注现实实际的治国理论体系的。
  林老师似乎也发现了自己话里的不严谨,补充说道:“当然,这里只是在说先秦儒学从形式上来看没有形成体系化,并不是说从理论内容上也是如此。”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一起来探究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经常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科学研究中也重视实验探究的方法。”
  “那么程朱理学所强调的‘格物致知’和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实践出真知’是否完全一致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嬴政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格物致知他是有所理解的,简单来说就是探究世间万物,从而获得它们之中所蕴含的理,但是这个实践检验真理,乍看上去他还有些不能区分二者的区别。
  林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回答就接着说道:“其实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都是属于一种方法-论,因此我们可以从指导二者的哲学观的不同去分析两者的区别。”
  “格物致知的前提是认为理是万物本原,也就是说理是先天就存在的,探究世间万物只是为了找出这本就存在的‘天理’,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
  “而实践出真知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来总结归纳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这种规律是经过实践之后才总结出来的,是从客观存在的物质之中总结出的主观规律,是会随着对物质更深层次的研究而不断发展完善的东西。”
  “比如说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就是科学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个理论并不一定是应之万物皆准的,需要不断通过实践去探索。”
  虽然什么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嬴政完全没听过,但是林老师的解释他还是有些听懂了,这其实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那个理论是有些相似的,都是在强调客观事物和主观意识的区别。
  “因此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是有区别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儒家强调的伦理道德秩序,而实践研究是为了求科学之真。”
  林老师讲完了探究的内容,继续说道:“朱熹用佛家‘月印万川’的道理来解释理在万物之中的道理,说‘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说明天理就像天上的月亮,映照在江河湖海中,就如理蕴含在万物中一样,其实其本质还是天上的那个月亮,还是天理本身。”
  蒙毅听到这里就有点懵了,原本他还听的津津有味,现在怎么觉得林老师讲的玄之又玄了,乍一听好像很好理解,仔细去想却感觉深奥非常,一时半会儿难以理解透彻。
  不过没办法,这会儿肯定是没时间细想了,蒙毅将“月印万川”四个字记在笔记上,打算下课后再细细琢磨。
  嬴政对这种近乎玄学的思想兴致不大,并不打算细想,他只觉得这种理论可能还不太适应自己的统治需求,毕竟秦国的黔首们恐怕还没有这种精神方面的需求。
  屏幕中,林老师又切换了课件,开始继续讲宋明理学的第二部 分。
  “宋明理学的第二部 分,就是陆王心学,其中,陆指的是陆九渊,号象山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心学创始人;王指的是王阳明,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心学集大成者,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听到这一长串名号,嬴政和蒙毅都对这个王阳明起了兴趣,其他的也就罢了,这个军事家是怎么回事,前面的几个思想家也没见谁还是著名军事家啊?
  此人还是心学集大成者,又能搞思想、又能搞政-治、还能领兵打仗,这个王阳明有点意思。
  嬴政有点好奇林老师会怎么讲这个人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示。
  朱熹的思想现在是有些争议的,我个人也不是很喜欢发展到后来的理学,但是这里还是以阐明思想本身为主,评价在后面,还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说。


第58章 继续上网课
  “作为心学创始人, 陆九渊提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出自《《陆九渊集》》)的思想主张, 指出心即是理, 并提出人要通过‘发明本心’来获得天理。”
  “这里我们会发现,陆九渊的心学和程朱理学在哲学观上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理,只是朱熹认为理在外在的世间万物当中,因此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来获得理, 而陆九渊认为理在人的心中,因此主张通过反省内心来获得天理,二者主要是在方法论上有分歧。”
  “由于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时期的人, 因此二人还有过一次经典的辩论, 史称‘鹅湖之会’,这次辩论是南宋淳熙二年在信州鹅湖寺举行的, 由吕祖谦邀请二人, 本意是为了调解两派的争执, 却无意间促成了理学两大派别的一次著名的辩论。”
  “这次会辩双方争执了三天, 朱熹认为心学理论‘太简’,而陆九渊认为朱熹理学‘支离’,最终二者不欢而散。”
  林老师讲到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并给了学生一会儿时间思考:“大家可以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 思考一下, 为什么这二人一个说对方‘支离’, 一个人说对方‘太简’呢?”
  听到林老师提出问题, 蒙毅先是将问题记录在了笔记旁边, 然后就和一旁的嬴政探讨起来。
  “我觉得这里陆九渊说朱熹的思想‘支离’, 是因为朱熹觉得天理在世间万物当中,而世间万物是无穷无尽细小琐碎的,所以要从万物中探究理很繁琐,也显得其中蕴含的道理十分破碎支离。”
  嬴政听了蒙毅的话,心中感叹这孩子听的的确很认真,他发现蒙毅似乎就是对这种涉及到思想理论之类的东西很感兴趣,学习思想史以来就变得比之前还要更加的积极。
  而嬴政对这种纯意识方面的高深理论则是兴致缺缺,一是因为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儿很难转化成真正对他统治有用的东西,二是现在的秦国根本都还没有普及教育,黔首们最大的梦想应该是结束战乱吃饱穿暖,至于天理是什么、怎么得到天理这些,压根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这种思想方面的东西迟早用得上,学一学也无妨,嬴政这样想着,开口道:“我觉得你想的很有道理,那朱熹批判陆九渊‘太简’,又是因为什么呢?”
  蒙毅这会儿看上去很有表达欲,嬴政打算让他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这里的‘太简’就是指陆九渊的发明本心的方法太过简单,他把一切伦理道德都归于人的本心,觉得只要向内心反省就能够获得天理,朱熹觉得这样的理论弱化了人们对于知识的积累,不能起到教化的真正作用。”
  听了蒙毅的话,嬴政了然的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听的很认真,想法也很深刻,看来将来我大秦又要多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了。”
  蒙毅没想到他讲了半天,王上不仅没有积极的和他讨论,还出言调侃他,顿时有点窘迫,推辞道:“这我可不敢当,王上谬赞了,王上的看法肯定比我的深刻多了。”只是王上没有说而已,蒙毅偷偷想着,向嬴政行了一礼。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