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古法药香养夫郎(53)
“爹年纪大了,以后我们还是...”
他想说,如果老人家有需要他们的地方,孝道他们还是要尽的。
但是他没往下说,怕晏辞会不高兴。
然而晏辞似乎知道他想说什么,点了点头:“如果他需要我,我会的。”
但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
而且以晏老爷的性子,既然知道自己是个“外人”,很大概率以后不会让他接近晏家半步。
当然同样的,如果可以他也希望以后不会和晏家人打交道。
不过他到底还是有个疑虑,这个疑虑让他心里有些没底。
虽然晏老爷说会管教晏方,但他对这个儿子的偏心,以及他说的那些话。
晏辞不知道晏昌到底知道晏方几分品性,也不知道晏方以后会不会乖乖听他爹的话。
如果晏方以后又出现在他和顾笙面前,又当如何?
...
顾笙抿了抿唇,他听完晏辞的回答,从床上爬起来看着他。
后者披着一件外衫,依旧在桌子边坐着,就着烛火看着手里的一张纸,看起来并没有睡觉的意思。
顾笙犹豫了一下,也披上外衫,下了床好奇地坐到晏辞旁边。
他凑过头看晏辞手里的纸。
这纸上面的字不是从右往左的顺序,而是从上往下的顺序。
这是夫君一个很特别的习惯,跟其他人都不一样。
平时正经写东西的时候会从右往左写,但如果是他随手写的东西就很随意。
顾笙刚开始看到晏辞写的东西时,还有点不适应。
不过时间长了,他也就习惯了。
他看着那纸上面的四个字,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
“雪中春信?”
好好听的名字...
他在心里想。
忍不住问道:“夫君,这也是香的名字吗?”
“是啊。”晏辞朝他笑了笑。
这不仅是一道香,还是一道千古名香。
这道千古名香出自宋代名家苏轼之手,传闻用了七年时间才制成。
若是拿出来,震惊四座不成问题,震惊整个镇子也不是问题。
晏辞在答应了晏老爷之后,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不仅因为这道香很有名,而且它和晏家那道腊梅香还有一点相似的地方...
这个特点,当晏辞第一次闻道腊梅香时就想到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雪中春信的炼制有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想在这个时候制这道香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
他忘了这支香的香方...
可恶啊。
晏辞将纸放到桌子上。
这支香在古书中记载了至少三种香方,前两种他还隐约有印象,但这第三种是最复杂,也是最经典的一个。
晏辞之前也尝试过制了几次,并且给香铺里几个人闻过。
结果几个人没一个懂香的,除了鼓掌就没有别的想说的。
只有晏辞自己知道,这不是他想要的味道。
冥思苦想半天,还是没有头绪。
如果实在想不出来,他就只能一次次试了。
试香一向是个很复杂的程序,因为需要大量的香料和时间。
而如今临近斗香会,让之前根本没有准备的他完全没有时间试香。
...
顾笙看着晏辞蹙着眉的样子,觉得他肯定有烦心事,但是肯定不会跟自己说...
顾笙伸手去抚平他的额头。
晏辞握住他的指尖,将他的手拿下来。
看着顾笙看着自己时亮晶晶的眸子,心里十分受用。
“困了?”
他用掌心握着顾笙的手。
顾笙摇了摇头,心想哪能刚吃饱就睡啊,他又不是小毛和小花...
他在后面抱住晏辞,将头埋在他的发间:“夫君又有心事了。”
“是啊。”晏辞苦笑道,用手指点了点纸,“我现在还做不出来这道香。”
顾笙微微错愕,似乎没想到晏辞会坦诚自己有制不出的香。
“这个自然,我就是个普通人,不过侥幸知道些香方罢了。”
顾笙看着晏辞沉吟的样子,咬了咬唇:
“如果这个不行,就换一个。”
晏辞看向他,只见小夫郎认真道:
“一定会有别的办法的。”
第42章
第二天,晏辞去了趟镇上。
他进了香铺,结果发现人都不在。
“过些天就要秋收了,还有斗香会要举办,谁有时间逛铺子?”
余庆前些天就请假回家去了,这几天一直是杨安在看着铺子。
杨安嗑着瓜子,把手递到晏辞面前:
“公子要不要来点儿?”
这人是有点自来熟的本领在身上,晏辞也不客气,伸手接了过去,随口问道:
“你不回去准备秋收?”
杨安“嗐”了一声,道:“我也想啊,可是我老娘前年没了以后,我家里就没人了。”
晏辞动作一顿,有点尴尬:“抱歉,我不知道。”
杨安却笑道:“这有什么,我现在可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杨安来店里之前,因为长得瘦小,找干苦力的差事都轮不到他,一直处于一个“街溜子”的状态,没人愿意用他,大概是哪里有铜板赚就去哪里,最常干的事是给人跑腿送信。
和晏辞月前万人嫌的状态比较像。
晏辞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他有意岔开话题,于是问:
“那你知不知道这个‘斗香会’以往都是怎么举办的?”
杨安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劲儿,瓜子也不磕了,直起身子:
“公子,你这算是问对人了!”
晏辞看着他已经撸起了袖子,看这架势似乎准备讲两个时辰。
于是他赶紧倒了两杯茶水,顺便把瓜子花生等干果全部拿过来。
杨安先干了一杯茶,清了清嗓子。
“公子,这些都是我道听途说的,万一有什么地方错了,你可别介意。”
杨安说他走街窜巷这些年,打听的消息就是,每次参加斗香会的香铺都会提前准备三种调制好的香品。
等到了斗香会那天,会进行三场斗香。
先用前两支香与参会的诸家比试优劣。
如果第一支胜了,就进第二局,如果第二支胜了,才能进第三局。
当然,一般人家都在前两局就败了,根本没机会拿出第三支香。
“据我多年的观察,这斗香会虽然看着很热闹,其实来来回回能熬到最后的,也就那么几家人。”
“几家人?”
“就是镇上最富的那几家嘛,每次都为这个斗香会斗得不可开交。”
杨安煞有介事吹了吹茶汤上的浮沫,心想也没看他们斗出什么名堂来,但每次还都铁了心买香料制香。
“这斗香会最开始举办的时候,本来谁都能参加的,但是一层一层比下来,真正能被送到知县大人面前的都是几个家族的香。”
“而且最终定了谁的魁,那还得看县令大人的心情。”
“平常的铺子看个乐子就是了,反正就算参加了也选不到最后去。”
他这个“选不进去”说得很巧。
晏辞一时没明白是因为香品不够好选不上去,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选不进去。
他忍不住问道:“就没有例外?”
“...例外?”杨安仔细想了想,不太明白晏辞的意思,“公子你说的例外是指什么?”
“比如有没有寻常铺子得了魁,就比如我们这种?”晏辞想了想,又补充一句,“或是出自个人之手,得了魁。”
杨安笑了。
他仿佛听到了一个笑话。
他心道这斗香会都是镇上有头有脸的富家老爷玩的,寻常人家哪有那本事,也没那银子耗。
而且就算那些富家老爷得了镇上的魁香,再去胥州参加“鉴香宴”时一样得不到那支“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