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我靠古法药香养夫郎(219)

作者:谢青城 时间:2024-06-01 10:05 标签:生子 种田文 情有独钟 成长 市井生活 非遗

  顾笙不满道:“哪里远了,你难道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吗?”
  晏辞用空余的手揽过他,仔细思考了一番,顺着他的话说:“反正这‘晏’或是‘顾’都好起名字,到时候随便想个有寓意的不就好了。”
  顾笙瞪了他一眼,认为他态度敷衍:“哪有跟我姓的?真是胡说。”
  “我没有胡说。反正是我们的孩子,跟谁姓不行。”
  顾笙笑了起来,捶了他一下:“以后你领着孩子出门,别人若是听说孩子不跟你姓,铁定要笑话你的。”
  晏辞也乐了,在他脑门轻轻弹了一下:“行啊,孩子还没有影呢,你都已经帮我想好孩子长大的事了。”
  顾笙伸手揉了揉额头。
  他脸上有点儿烫,他用手背贴了贴脸,低声道:“总是要想的...”
  晏辞并没听清顾笙的话,他合上话本放在旁边,犹自认真地想了想:
  “话说回来,要是真有人因为这事笑话我,只能说我能力还不够。”
  晏辞宠溺地捏了捏他的脸:“不然要是地位够高能力够强,谁敢说这个。”
  “人家只会说我对夫人宠的不行,连孩子都跟着夫人姓。”
  顾笙白了他一眼,嗫嚅着:“真是乱说。”
  脸上却诚实地飞红一片。


第165章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临近二月中旬,花朝节便快到了。
  此时正是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的好时节。还未到花朝节,胥州城里捂了一冬的文人雅士便已经坐不住了,与知己好友三五成群,结伴去赏花饮酒,互相唱和。
  这还是晏辞和顾笙来到胥州后过的第一个节日。
  晏辞抽了一天时间,带着顾笙两人出门踏青,回来便去街上游玩。
  路上随处可见头上簪花的少男少女,那些花有的是从枝头刚刚折下的,有的则是用彩色的丝绢扎成。
  花朝节这天头戴花饰乃是风俗,无论男女老少,皆是戴花出行,
  晏辞看到不少面色黝黑的汉子,一脸喜气地头上簪着大红色的花,丝毫没有窘意,落落大方的样子,都让他心动了。
  “我也想买花。”他对顾笙说。
  入乡随俗嘛。
  不过他当然不会真的戴,而是带着顾笙去了首饰店。
  店里到处都是穿着鲜艳的姑娘哥儿,在柜台前挑选喜欢的饰物,叽叽喳喳笑成一团。
  晏辞执着一支乳色淡黄蕊的山茶花的簪子,小心翼翼地插入顾笙的发间。
  他个子比顾笙高,稍稍抬手就可以将簪子插入他的发间。
  顾笙一动不动,晏辞的袖口划过他的鼻尖,带起一丝清冷的梅香味。
  “如何?”
  晏辞接过掌柜手里的铜镜,拿在手里让顾笙照着。
  铜镜里映着一个挽起头发,面容清秀的哥儿,头上一支款式低调清雅的山茶花徐徐盛开。
  顾笙却觉得差点什么。
  他按下晏辞手里的铜镜:“我不想要山茶…”
  “那你想要什么?”晏辞从柜台上又拿起一支栀子花的簪子。
  “这个?”
  顾笙摇了摇头,咬了咬唇。
  “梅花。”他看着晏辞,“我想要梅花。”
  “梅花?”晏辞向他确定了一下,转身挑了一会儿,指间执着一支打磨成梅枝的簪子来。
  簪子打磨成枝条的形状,上面用贝壳打磨成小小的花瓣,点缀在两侧。
  乍一看,就仿佛一枝含苞待放的雪梅。
  顾笙抬手攥了攥胸前被掩在衣服下的那朵晏辞亲手雕刻的山茶来。
  自从生辰那日,晏辞将其送给自己后,他就一直戴在胸前,小心地安放在里衣里,有时睡觉都不摘下。
  晏辞伸手摘下他发间的山茶,将这枝雪梅点在他发间。
  他退后两步,细细看着面前的哥儿。
  顾笙今日穿着一身窃蓝色的薄衫,挽着发,露出白皙修长的脖颈。
  几缕碎发垂下玉润如珠的耳垂旁。
  沉墨发间,一支月白色的梅花盈盈斜上。
  顾笙抬头看着晏辞细细打量他的样子,感觉到周围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不仅有些害臊,小声催促道:
  “你看好了没有?”
  “没有。”晏辞摇摇头,实话实说,“这么好看,我得多看几眼。”
  顾笙已经听到周围哥儿的笑声。
  他脸上飞起一抹盈色,上前拉住晏辞的手:“好啦,就要这支吧。”
  两人出了店铺,又在街上多逛了一会儿。
  顾笙这是来了胥州以后第一次和晏辞一起逛街。
  胥州繁闹至极,才走了几步,顾笙便被街道两边各色店铺门前令人眼花缭乱的幌子看得咋舌。
  街两旁店面上到处都挂着大红和金黄色绸缎,漂亮的花灯垂在檐下。
  而且街上不像白檀镇上,上街的大部分是男人。那些穿着富丽的姑娘哥儿携着身后的家仆出入各个首饰鞋靴店。
  有的气派的,随便指指一个柜台,身后的家仆立马上前让掌柜将那列柜台上的货物全部包起来。
  顾笙看得目瞪口呆,转头看向晏辞,晏辞察觉到他的目光,张了张口,坚定道:“等以后你夫君发达了,也让你这么买!”
  顾笙看了他一眼:“我不是这个意思!”
  “再说了,就算真的有钱了,也不要这么奢侈。”
  “是是是。”晏辞乖顺点头,“夫人教训的是。”
  顾笙白了他一眼,袖子下的手指却是探入他的五指间,与他相扣。
  ...
  两人顺着人流漫步在胥州繁华的街上。
  胥州最大,也是最宽的一条街贯穿南北二门,与东西大道相互纵横,名字叫做东华街。
  平时可容纳七八辆车辇并肩而行,而且每当骑着骆驼的商队,甚至是牵象进城的异族商人进城时,其他路容纳不下,所以大都走这条路。
  长此以往,东华街变成了胥州最繁华最热闹的主街。贯穿胥州各个街坊,将整个胥州城划分成棋盘的街道最终都会通向东华街。
  晏辞和顾笙随着人流走着,便到了这里。
  入眼彩衣成群,耳畔笑语不断,两边七八层的高楼之上挂着五彩缤纷的珠子琉璃灯,门口十丈之高的长杆上彩带悬飞。
  透过那些雕花窗棂,弦乐丝竹之音不知疲惫靡靡不断,与街边香铺缭绕上升的香雾一起,构成了这副画卷上重彩缤纷的一笔。
  即使在白天,这条街上依旧喧闹非凡。
  晏辞以往几乎不来这里,除非是秦子观拉着他来。
  为什么?因为他贫穷。
  这条街上,就连一旁的小店里,卖的烧饼也要一两一张。
  晏辞第一次听到一两一张的烧饼,眉头皱成“川”字:“不是,什么饼要一两一张啊?当街抢钱?”
  就算把珍珠碾成粉当馅,也不至于卖一两银子吧。
  秦子观用“没见识”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你懂什么?你没看卖饼的老板娘风韵犹存,她旁边的姑娘水灵清秀?”
  “那可是胥州有名的‘烧饼西施’,想要买她母女家饼的人多着呢,有人排一天都排不到。”
  从那以后,晏辞就对这里敬而远之。
  而过了这么久,他依旧记得一两一张的烧饼。
  ...
  顾笙面上的神情却是越发高兴,不时拉着晏辞指着路边的某处叫他看。
  晏辞看着他因为兴奋,眼睛一时都不知道看哪里了,握了握他的手:“不急,慢慢走,想去哪里我都陪你。”
  毕竟这是他们俩来了胥州以后第一次单独逛街,没有带惜容流枝,也没有带璇玑。
  晏辞为来胥州这么久都没有陪顾笙出去一次而感到抱歉。
  所以花朝节前,他要多陪陪顾笙。
  等到了东华街,晏辞却发现往日充斥着摩肩接踵的人群和各色香车的街道上满是官兵,正将走到主街上的人群赶到街道两边。
  而不少人驻足在街道两旁,看着南门的方向,于是新涌来的人也跟着停下来,窃窃私语好奇张望。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