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名远播的大佞臣原来是个美强惨(49)
石院判多看了程沐两眼,“如何?”
“我总觉得他与传言不同。”
石院判放下了手中捣药的碗,“也许与他身上丹砂有关。”
“丹砂?”
“丹砂是宫中禁药,知道的人不多,坏人身子,毁人寿命,活不过十来年了。”
“舅父是说……”程沐心中一颤。
“他身上本便带着丹砂,又几经折磨,别说十来年,撑不撑的到秋后行刑,还是两回事呢。”
程沐拽住他舅父的衣袖,干涩地问,“丹砂可有解?”
石院判道,“丹砂并非出自我朝。”
“前朝刘氏高祖自平民登帝位,诸旧臣不服,高祖仁慈,怀安顺之心,赐西域陈年佳酿。”
程沐熟读史书,自然知道结果,“这十余名旧臣十年后皆病殁。”转念间便道,“莫非这十余名旧臣所中便是丹砂?”
“老夫纵观典籍,史书所载其病前症状同丹砂一般无二,确有可能出自前朝刘氏。”
“诸野王?”程沐想到一人。
诸野王乃刘氏高祖皇帝之子,却醉心于医毒蛊虫,炼化丹药之奇术,其声望不在政治,而在杏林,可与鹊圣比肩。
石院判笑了,“孺子可教也。诸野王刘长已于九十高龄病逝于江南草堂,比他做了皇帝的兄长多活了四十多年,其子孙皆谢绝于皇室封赏,或从商从医从农,渐已与刘氏皇室无任何关系。刘氏王朝传至三世,天下大乱,后来胡人祸国,中原沦陷,也不知诸野王这一支血脉如何。”
“诸野王自他的兄长登基便远离朝堂,不涉政务,当是看正清了自己兄长的能耐。早料到了王朝倾覆的一天。”程沐据实道。
刘氏王朝第二任帝王任用奸佞,穷奢极欲,已民怨沸腾,到第三任帝王登大位则千疮百孔,无力回天。
后才有了外夷趁机祸国,大楚高祖于小周山揭竿而起的史证。
这刘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遂变成新朝的平原侯,辗转几代,至楚宣帝手中以满门抄斩做结。
几百年王朝更迭兴衰,也不过沦为后人闲谈间几句话。
“若是诸野王制毒,则有解方。”
程沐问,“那解方在诸野王后人手中?”
“外夷祸国,诸野王后人离散,有人更改名姓,有人远入山中,无从朔源,即便寻到刘氏后人,方子在战乱中不无遗失的可能。就算是寻得解方,年代久远,许多药材传至今日,或已断绝,或失效用,且遍布大江南北,单是搜罗至一处只怕也要五六年的功夫。”
石院判叹息,“寻得方子已是大海捞针,即便费时多年药材寻至一处,至今杏林未出一人高于诸野王,无诸野王的手段,有了方子,未必制出药,更何况,丹砂出自诸野王之手也不过是老夫的猜测。若不是呢?”
石院判下了定论,“丹砂无解。”
程沐怔怔良久,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舅父能不能看出来,他身上的丹砂,约在哪一年所种?”
石院判虽对他的要求有些疑惑,到底认真思虑了下,方道,“大略是五六年前的事。医者无绝对,只粗略估计,做不得准。”
程沐心中一动。
建安二十五年。
若真是先帝所为,先帝为何要对当时权势正盛,百般宠爱的赵嫣下这等宫中无解之禁药?
建安二十五年缺的那一页起居注上,究竟写些什么?
程沐想不明白,他纂着石院判的手,“关于他的事,舅父还知道些什么?”
石院判看了程沐一眼,并不欲多说,想打发他走,却见程沐道,“舅父,我是史官,程家的男人世世代代都是史官,见不得真章,做什么史!”
石院判道,“你倒是有几分你父亲的风范。”
程沐盯着石院判,一字一句道,“舅父,史书是万民生计,千秋万代的事,若有一字差池,我程家一门便羞见世人!”
石院判沉默良久,终于道,“赵嫣高中状元那一年曾经在陛下寝宫中自戕过。其他的事,我便不知情了。赵家的事如今已成定局,安之,我不希望你卷进去。”
程沐笑了声,“舅父,多谢。”
他这一笑,落在石院判眼中竟颇有当年少年赵嫣的模样,不禁叹息,“罢了,我年纪已大,你想如何便如何罢。”
建安十五年,赵嫣在寝宫中自戕。
他那样的人,是什么事逼着他自戕?
在先帝的寝宫。
程沐的心猛地沉了下来。
还有什么能比寝宫这样的地方,更让人觉得旖旎而暧昧?
想到那道瘦削单薄,却极是漂亮的影子,那个人……他怎么受得了?
程沐的手攥紧了衣袖,脸色微白。
程沐是史官,史官笔下修千万人的生平。
能让史官亦无从下笔,唯赵嫣一人耳。
第八十四章
每逢月初是史官入宫校史的日子。
程沐本以为能得见戴高,不料出了帝王殿后,只见一位身着正红官袍的年轻大人,腰系宫佩,眯着眼睛,站姿并不端正,不像是来面见陛下,倒像是来殿前晒太阳。
程沐转念一想,便知此人是谁。
正是近些时日御前当红的刘大人。
“下官见过大人。”
刘燕卿看了他一眼,微眯的丹凤眼懒散地掀开了条缝,“程家的小史官?听说你最近在查赵首辅的事?”
程沐诧异,他自认小心谨慎,却不知何处走漏风声。
那正红官袍的刘大人手捧朝笏,白色的袜子倒踩于鞋上,附耳过来,“有什么事为难的,尽可与我说。”
程沐知他曾是赵嫣手下的人,如今高升,荣华富贵皆在手中,谈起赵嫣来却并无辱没之色,今日这般境地,仍称他一声赵首辅,便认为此人可靠。
“大人,眼下便有一事,下官想从御前总管口中问些答案。”
“关于何事?”
程沐怔了怔,兹事体大,他不知该不该说。
刘燕卿挑眉,“你在赵家呆了七日,后去了大理寺。从大理寺回翰林院后闭门两日,可是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程沐见自己的动向竟均在此人掌握之中,心中不免悚然。
“我无害你之意,我只怕你别有居心,害了赵首辅。”
程沐咬牙,终于将起居注的事情说与刘燕卿。
刘燕卿挑眉,“戴高?”
“对。”
刘燕卿眯着眼睛,舒展眉头,“此事你置身其外,过些时日刘府会给你消息。”
程沐攥紧了手中的书册,“大人当真要插手此事?”
刘燕卿摇头,“你莫不是修史修的傻了不成,你一介史官,如何能斗得过御前总管?倒是不怕他阉了你做太监。”
程沐被他激的两颊通红,然而刘燕卿言之有理,他人微言轻,谁会放进眼中?
程沐立直了身子,终于工整朝刘燕卿行礼道,“那便劳烦大人。”
“赵嫣同你非亲非故,又何必如此尽心尽力?”
程沐道,“我读赵大人的书注,觉得他像是久别重逢的故人,想知他的人生。有些事口舌多了,便成事实。我……”
于心不忍。
他没有说出来,刘燕卿亦没有问。
他并非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的人。
“刘大人,陛下有请。”
御前总管躬身前来,手中白色的拂尘微微晃动。
刘燕卿应是。
楚钰端坐在龙椅上,他手中接到了一封边关的捷报。
秦王王攻破外夷十五州,将大楚西北远至关外千里肥沃草原和土地囊入版图,突厥人被捣毁老窝,赶回他们祖辈生活的三十三洲内。边关捷报传回京都的时候,秦王的西北大军已从攻下的新州班师。
楚钰本无大赦天下之意,然边关的捷报已至,便不得不认真开始思考大赦天下的可能性。
历朝历代,收复失地,都是值得大赦天下之事。
- 共149页:
- 上一页
- 第49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