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街一爸(87)
实际上,在听说他外祖家将母亲的堂妹、他的姨母送进宫中, 还被封为贤妃之后, 三郎的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他知道外祖这么做才是对他们家最好的,也知道, 就算没有姨母,也会有别的龚家的女人被送进宫,可是,一想到这个女人是顶替了他母亲的位置进来的,三郎的心里便有些不是滋味。
没等他酝酿好情绪, 抬头便看到一个宫装美人带着几个宫人等在那边廊腰上,不时朝承明殿这边张望, 看到三郎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外, 脸上的表情,似是期盼,又似忐忑懊恼。
三郎无奈,只能先去偏殿将大哥叫出来, 这才慢吞吞地朝着那宫装女子走去。
“三郎……”贤妃看着白净俊秀的猫耳少年慢慢走近,捂着嘴巴,眼圈不由自主地便红了。
“三郎给姨母请安!”三郎拱手行礼道。
“快起来!”贤妃一把将三郎扶了起来,一双美目盯着他看了又看, 一会儿哭,一会儿又忍不住笑了, “你与长姐长得真像!”
三郎的人形,长得像龚侧妃多一些,一双眼睛尤其像他们龚家人,顾盼生辉,贤妃自小便与龚侧妃一同长大,对这个大她五岁的长姐感情很深,只是长姐十四岁嫁入王府之后,她们姐妹俩便再没有见过面了,平南侯府距离皇城太远,本以为此生都很难再见一面了,没想到好端端的,突然传出长姐病逝的噩耗,随后这天下便换了个主子,豫亲王以皇太弟的身份登基为帝,平南侯府从龙有功,裂土封王,本家全家都迁入皇城。
而她,因为年龄正合适,被选入宫中,封为贤妃。
伺候陛下,她并无不满,陛下容貌俊美,温柔体贴,又是天底下最最尊贵的男人,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她的好运气。
只是,长姐病逝,唯一的儿子听说也离开了皇城,不知去往何处,贤妃曾经试图求娘家帮忙寻找,却被告知三郎安好,让她不要多管,只安心伺候陛下,争取早日生下血脉纯正的皇子便是。
贤妃没有想到,她本以为很难再见的外甥,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
“我们三郎长大了,长得真是俊美无双!”贤妃拉着三郎的手,忍不住又哭了起来。
“娘娘,骨肉团聚是好事啊,灵江郡王难得回来一趟,陛下恩赏,答应您可以留三郎用了晚膳再离宫,何不先请灵江郡王回宫再叙?”旁边伺候的大宫女温声安慰道。
“对对~回宫再说!”贤妃紧紧抓着三郎的手不肯放开,三郎无奈,看来,在抓人这一点上,贤妃和自家母亲真的是亲姐妹呢。
不过,贤妃对他的爱护,三郎也看在眼里,方才心里那点不舒服也消散了许多。
“姨母,我大哥大嫂还在里面,容我与他们打声招呼吧?”三郎担心大哥出来找不到他会着急,便想着先去和皇叔说一声,他也很想和姨母说会儿话,他知道,姨母一定也想知道母亲的近况的。
这会儿,三郎还不知道,在龚家,除了老爷子和老太太、他大舅舅之外,并没有第四个人知道龚侧妃其实并没有“病逝”。
“什么?你、你说长姐她,她其实尚在人间?”重华宫,贤妃听到三郎说龚侧妃其实并未病逝,只是离开王府与他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
“可是、可是我明明、明明亲眼见到长姐的灵位……”贤妃喃喃道。
不对!
她突然想起来了,长姐病逝的时候尚在潜邸,若真是病逝的话,陛下登基,看在龚家的面子上,怎么也要追封长姐为贵妃的吧?陛下却始终不曾下旨追封,而她,也只是拜祭过长姐的灵位,从未去过长姐的墓前洒祭……
“母亲只是太过思念我了,况且,她也并不喜欢王府的生活,姨母您不知道,母亲与我们一起生活之后,虽然没了王府的锦衣玉食,人却快活了许多,还自己亲手养了许多鸡鸭呢。”提起母亲,三郎的嘴边挂起一抹笑意。
和寻常人家的贵女不同,母亲不爱琴棋书画,也不爱涂脂抹粉,最爱的却是云游山水,近日又喜欢上了饲养鸡鸭,每日清晨,家里十几只毛色鲜亮的大公鸡蹲在墙头昂首打鸣,每每惹得他忍不住想化为原型扑过去……咳!
“噗~你不知道,你母亲小时候还养过兔子呢,没想到养得太好,那一窝兔子生了许多小兔子,最后实在没法子,只能都送到庄子上去了,长姐还不让我们杀了吃呢,说兔子雪白可爱,不忍心吃了它们。”聊起童年和长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贤妃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灿若星辰的眼眸,和龚侧妃简直一模一样。
“姨母,母亲尚且在世这件事,您自己知道就行,千万不可外传。既然父皇已经对外说我母亲不在了,此事若是宣扬出去,只怕父皇面子上会过不去。总之,母亲在清河过得很好,如今我有爵位有封地,父皇还私下多给了我一块封地,命我好生奉养母亲,您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好了,母亲会过得很好的。”
“也是~外面的世界多么快活,哪里像这宫墙之内……”贤妃妍丽姣好的面容,浮上一抹轻愁,哪个女子不希望能有一个全心全意爱她尊重她的夫君呢?只是,这份爱,在这皇宫内院,却是想都不能想的,就像她一样,哪怕再得宠,也越不过皇后娘娘,也不敢对陛下要求想去姐姐的墓前祭拜……
“不提这些了,你母亲在那边可缺了什么?梨儿你快去将本宫收拾好的那个紫檀木的小匣子拿过来。”贤妃说着便指挥贴身宫女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拿了过来,不由分说地塞到三郎手中,让他藏好带回去给长姐。
“姨母,这是?”匣子上面挂着一个小锁头,三郎打不开,不由得看向贤妃。
“你看我这记性,光顾着给你匣子了,给,这是钥匙。”贤妃从宫人手中取了一串小巧的挂着璎珞的钥匙塞到三郎手中,“这是姨母的一点心意,你们乡居不易,只怕什么地方都要花钱,等到郡王府营造起来了,府里的管事下人们都要月钱养着呢,你还未曾成婚,多攒点银子没错的。”
“长姐当年嫁入王府的时候,家里不像现在这般,也拿不出许多嫁妆银子,这些年只怕也没剩下多少了,三郎乖啊,这些体己都是姨母自己攒的,你带回去,好歹贴补些家用。”
“姨母~这、这我不能收!”三郎红着脸推拒道。
“听话!收着!你从出生到长这么大,姨母连一样礼物都不曾给你买过,从前是没法子,好不容易你来一趟,姨母就当把这些年欠了你的礼物都给你了,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了。”
“你放心好了,我在这宫里住着,一草一木、一饭一茶都是宫中的,陛下也时常有赏赐,娘家如今也在皇城,你还怕姨母缺银子花用吗?倒是你们,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清河在何处?姨母都不曾听过!你小小年纪的,又要照顾你母亲,又要养家,这、这哪里是皇子过的日子?娘娘也太过狠心!”贤妃说着说着便忍不住抱怨起皇后娘娘来。
“娘娘!”贴身宫女吓得脸都白了。
“好了,不说这些了,三郎,你再与我说说,你母亲可曾提到过我?”贤妃期待地看着三郎。
“额~”三郎瞬间有些尴尬,因为母亲这些年一个字都不曾提及娘家,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可是,为了让母亲宽心,懂事的三郎一次都不曾主动提到母亲的娘家人和曾经在王府的人和事。
“一个字都不曾提到我们吗?”贤妃充满期待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
也是,当年长姐在王府那般艰难的时候,家里什么都帮不上,还要她在王府后宅苦苦支撑,连三郎被王妃送到别院去,也没办法去王爷面前求情。
想来,长姐定然对他们十分失望吧?以至于离开王府之后,连娘家也不曾回,更是不曾寄过只言片语回去……
“三郎,是家里对不起长姐……”想到这里,贤妃羞愧难当地低下了头,眼泪瞬间滑落。
“姨母,事情都过去了,母亲绝口不提外祖家,想来,也是不愿给外祖和舅舅们招来什么麻烦,”三郎顿了顿,凑到贤妃耳边悄声道,“其实,大舅舅曾经派人找到我,偷偷给了我五千两银票。”
“大哥定然是觉得自己没脸见长姐,这才偷偷让人去找你吧?”贤妃破涕为笑,却又忍不住唠叨了几句,“既然如此,我给你这些东西,你也别告诉长姐了,自己偷偷收着,只说是你自己赚的,慢慢贴补到家用里去吧。若是让长姐知道了,只怕也是不肯要的。”
“那、那好吧!多谢姨母!”三郎无奈,只能收下那小匣子,见贤妃依然担忧不已,便拉着她,慢慢将他们母子俩在清河县的生活挑拣着好玩的细细说了一些,直到天色将晚,这才带着贤妃赏赐的其他东西一起出宫去找大哥不提。
就在三郎与贤妃说话的时候,承明殿内,皇帝陛下也在与王鲲风说着什么,只是,看这对父子两的表情就能发现,他们谈话的内容,应该不太愉快。
“逆子!这就是你与父皇说话的态度?”皇帝陛下冷着脸喝骂道。
“陛下不是早知道儿子就是这么个脾气吗?不过也是,太子殿下有亲爹手把手的教导,自然忠孝仁义、卓尔不凡,不像我,没爹没娘,自然就是个不知礼数的野妖……”王鲲风冷笑。
猫大爷脾气一上来,竟是连声“父皇”也不肯叫了,直接叫人家陛下了。
“放肆!”皇帝勃然大怒,习惯性地便将手边的茶盏拿起来砸了过去。
不过,他怕是忘了,眼前这个大儿子素来无法无天惯了的,哪里会站在那里任由他打骂?王鲲风一个闪身躲过迎面而来的茶盏,面上便带了一丝不耐烦。
“陛下,您有什么便说什么吧,这样打哑谜,儿子没读过几本书,实在是不知您话中的深意,您要再不说,那儿子可就走啦?天色已晚,儿子也该带郡王妃回驿馆歇着了,再迟便没得热水沐浴了。”
“你你你……”皇帝陛下颤抖着手指着他,差点被气出帕金森。
偏偏又找不出什么话来叱责他。
王鲲风说的没错,这些年来,他这个父亲确实对他和三郎关心得不够,府里的孩子们请来教书的都是当世大儒,时不时还要参加各种权贵子弟的文会、赛诗会等等,也只有王鲲风和三郎,从小便生活在别院,也不曾有人想到给他们俩请个先生,王鲲风能认得几个字就已经不错了,他还能苛求什么?
这一刻,皇帝陛下的心里,不由得对温婉贤惠的皇后也产生了一丝不满。他日理万机,孩子们的事情自然无法考虑周全,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在潜邸的时候也是王府的女主人,怎么竟连这一碗水都端不平?
想到自己方才各种暗示,王鲲风都是一副“你说的字我都听得懂,但是连起来就不知道是啥意思”的表情,简直都被气笑了。
罢了罢了!还是说得更浅显些罢~这孩子大概是真不懂,不是故意气他的。
“东海之滨,与我朝海峡之隔的瀚岚国,屡次假扮海盗扰边,渔民不堪其扰,渔获大减,引得如今皇城的海鲜渔获都大大地涨价了,十年前一斤海蟹运到皇城,不过两百个铜板,现如今竟是连五两银子一斤,都只能买到品相一般的海蟹了,更别提那些海中的大鱼了,宗亲们连年在朝堂上上折子,请求朝廷发兵攻打瀚岚国,只可惜先帝优柔寡断,一直不肯决断此事。”
“如今国泰民安,我朝又有大批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半妖,与其让他们留在国中惹事,朕想着,倒不如给他们谋个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