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清和 上(19)

作者:来自远方 时间:2021-05-21 08:52 标签:豪门世家 天之骄子 穿越时空 强取豪夺

  “丁小旗,过了点。”
  “过了?”
  “过了。”
  “总旗见谅,”前郎中大人脸色羞赧,“许久未能直抒胸臆,一时把持不住。”
  “……”
  “然卑职句句属实,还望总旗明鉴。”
  “……”这话怎么这么熟悉?
  错觉,一定是错觉!
  说到底,孟清和也没想做多出格的事情,不过是想在戍守城外时,利用地利之便猎些野物,同行走边关的商人换取粮种,若有可能,再换些牲畜。
  不是没想过来钱更快的办法,最终却被一一否决。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认为好的办法并非一定有用。建堡一事,就是个教训,不会次次都有这样的好运气。
  真正的傻子,才会只当自己是聪明人。
  此时的气候还不像几十年后一般恶劣,草原上的野物并不少见,孟清和建地堡的山上时常能看到兔子。
  不久前,有几头草原狼不小心溜达到了瞭望墩台附近,结果可想而知,狼皮被换成了荞麦种子,肉进了旗中兄弟们的肚子。
  由于皮子没经过硝制,商人的出价并不高。孟清和吃了一次亏,之后便有了计较。
  “总旗只管放心,卑职定谨慎从事。”
  孟总旗和前郎中大人愉快的交换了意见,孟虎和孟清江非自愿成为了与商人交易的代理人。
  “四堂哥,五堂哥,一两次尚可,次数多了,手下的兄弟不便出面,只能委托两位堂兄了。”
  还能怎么办?
  孟虎苦笑,孟清江突然开口道:“若有获利,我与五堂弟需得一分。”
  “那是自然。堂兄不提,清和也会如此。”顿了顿,接着说道,“两位堂兄也不必担心,这只是权宜之计,不会长久。”
  孟清江应了一声,孟虎也松了口气,“如此才好。”
  前武库司郎中不着痕迹的看了孟清和一眼,他果然没看错,这位不做文官着实是可惜了。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八,孟总旗主持修建的地堡继续施工,沈副千户说话算话,孟清和腰牌上的小旗二字换成了总旗。
  前武库司郎中摇身一变成了丁小旗。孟虎和孟清江也开始了白日种田,晚间销赃的刺激生活。自此,这对堂兄弟终于踏出被孟十二郎坑,顺带帮他坑人的历史性一步。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又逢每月大操,开平卫校场中杀声震天,孟清和总算不再像是风一吹就倒,而是同身旁的兵卒一同大吼出声,用浑身的力气挥出腰刀。
  同日,南京城内各寺庙道观钟鼓齐鸣。
  明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大行。
  年轻的建文帝跪在祖父床前,神情中带着哀伤和迷茫。自此之后,再没有祖父为他遮风挡雨,他必须独自坐在龙座之上面对群臣,面对他那些正当壮年,羽翼丰满的叔叔。
  洪武帝立藩,为的是巩固边防,永固朱家江山。
  可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却忽略了一件事,儿子会听老子的话,因为不听话老子会揍他。但叔叔会乐意听侄子的话吗?
  答案显而易见。
  在钟鼓声中,传递诏书的快马从城门疾驰而出。
  朝中文武,各地藩王,乃至于寻常百姓,都将从这一刻开始迎来新的命运。
  这是一个时代的逝去,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按照孟十二郎的话来说,那就是历史的车轮,终于沿着原本的轨迹,咔咔咔咔的开始转动了。
    
   
    第17章 捅马蜂窝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一,南京城。
  天还没亮,便有大量的京官候在了宫门前。礼部定议,在京官员闻丧次日,需到内府听皇帝遗诏。
  宫门前的官员,无论文武,也不论品级,均需着一身素服,戴乌纱帽,束黑角带,没谁敢在这个时候出奇。
  往日的朝廷大佬,文魁武首,如今都低着头,垂着眼,面带哀泣,泪如雨下。几个年龄大的,身体不好的,哭着哭着险些一头栽倒。
  听遗诏是主要的,哭也是不能免的。
  至于是哭洪武帝的驾崩,还是哭压在头顶的一座大山终于被搬开了,就不得而知。
  官员们也曾私下交流过,听说皇太孙和英年早逝的太子一样是个厚道人,很尊重读书人,也不乐于砍人脑袋。之前出门上朝必须提前交代好后事的日子,应该是到头了吧?
  朝中文武心怀忐忑,隐隐中又带着希望,面上却丝毫看不出端倪。
  经历过风吹雨打而侥幸不死,也没因各种罪名流放充军的洪武朝官员们,很快就会发现,年轻的建文帝比想象中的更加和蔼可亲,更加平易近人。
  属于文官的日子,貌似终于来到了。
  大明朝的读书人,终于可以抖起来了!
  虽然,这段日子着实有些短……
  吱呀一声,宫门缓缓开启,官员们来不及擦去泪水,匆忙间整理衣帽,以品级文武排成两列,由内官指引,鱼贯踏进宫门。
  于此同事,从京城出发的快马接连到达南北各处驿站。
  补给换马之后,再次出发。
  各地藩王,在外文武,陆续得知洪武帝大行的消息,立刻颁发署令,贴出告示,换上素服,并令家人赶制衰服。所用一应器具衣物皆按照礼部定议,只要有犯忌讳的器物全部收起,不敢有丝毫逾矩。同时下令辖下民匠军商等,一个月内不得婚嫁祭祀,无论男女均要穿着素服,妇人不得妆点首饰。
  京城军民需穿素服二十七日,京外各地,在诏令到达日起,着十三日素服即可。
  官员需停婚嫁百日,京官上朝时要穿着素服,用白布裹住纱帽,腰缠麻布,脚穿麻鞋,穿满二十七日为止。
  若有违制,就算建文帝再平易近人,后果也不会太美好。
  此时交通尚不发达,基本上是陆路靠马,水路行船,遇到山高林密的地方,还要考研一下人的野外生存能力。因此诏令到达各地的时间慢且不说,时间上也各不相同。例如从南京到北平,后世坐火车顶多是几个小时,就算慢车也不过十小时左右。飞机就更快了。可在当下,几天的路程是必须的。
  从北平传到塞外的开平卫,就更慢了。
  当开平卫指挥使司贴出告示,建文帝早已正式登基继位了。
  饶是如此,该走的程序也是必须的。
  卫所中储备的布料不足,一时间无法赶制上万人的衰服,只能每个兵卒先分两条葛麻布带,一条绑腰上,一条绑头上,倒也看得过去。
  孟清和荣升总旗,手下领着五十个大头兵,五个小旗,搁在后世,怎么也算得上一个加强排排长了。可在明朝的边军体系中,仍是不入流的小官,可小官也是官,也得带着手下这五十几号兄弟,表情严肃的排排站,面相京城方向,吸气,呼气,再吸气,预备,哭。
  边军就是边军,哭都是按照鼓点来,不服不行。
  整个开平卫,加上左右前后中五个屯卫,上万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放开了嗓子,其声势,何等的惊人。
  由于交通闭塞,对面的草原邻居还不知道洪武帝驾崩的消息,听到开平卫,全宁卫,大同各卫等地接连传来狼嚎似的吼声,还以为明朝的某个或某几个藩王又打算来一场边境军事演习,吓得差点连夜拆帐篷搬家。
  虽说自己也不是什么厚道人,经常想着法的去踹邻居房门,可一旦被踹的邻居比自己更不厚道,更凶悍那就麻烦大了。
  草原上的北元骑兵,无数次的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饶是如此,洪武帝大行之前仍不放心北边这群邻居,曾于四五月间经屡次下诏,令左军都督杨文,武定侯郭英为总兵官,都督刘真,宋晟为副总兵,率军往北平布防,受燕王节制。并联合辽王,代王,宁王,谷王等加强边境防御,时刻警惕北边的邻居秋收时过来打谷草。
  当时,洪武帝已经预料到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提前为即将登位的年轻皇帝打造了一条坚固的边防。
  但百密一疏,洪武帝错估了建文帝和各地藩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没预料到,在他眼中是国之栋梁,负鼎之臣的燕王朱棣,并不打算继续为侄子打工。而年纪不大的孙子也不是善茬,收拾起叔叔来一点也不手软。所谓以德服人和以理服人,都被扔到墙角种蘑菇去了。


上一篇:炮灰N号

下一篇:清和 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