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医路扬名(56)
郑驰乐嘿嘿冷笑:“我看是胆子太小了,只想躲在‘事情已经没办法更糟糕’的壳子里逃避现实。”
滕兵恼火了:“你懂什么!你这么能说,倒是给我讲讲该怎么做啊!”
郑驰乐没避开滕兵的怒视。
他踢了旁边的大铁桶两脚,捏着鼻子说:“很简单,先把做得了的事情做好,比如——先把你们这两桶脏衣服洗干净。等你们把自己和自己住的地方拾掇好了,再去想怎么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
滕兵沉默片刻,最终还是站起来动起了手。
其他人见滕兵被郑驰乐说动了,都有些犹豫。他们站在原地一会儿,终于还是做起了相同的事。
郑驰乐没觉得自己有多大的功劳,他找到空床搁下行李,枕着它进入梦乡。
乘那样的车真是太受罪了,他必须得休息一会儿!
晚饭过后负责这次集训的临时政委就召集所有人开会。
出来发言的“政委”正好就是郑驰乐碰上的那位。
郑驰乐仔细听着对方的自我介绍,知道他是谁后总算明白了这人为什么对自己隐隐有着敌意:这人是首都党校那边过来的,叫梁信仁,比关靖泽要高一届。当初关靖泽考上首都党校后就提到过这个梁信仁,因为梁信仁那时候就已经在首都党校混得很开,都跟他说好了要给他当开路人。
关靖泽最后选择转到淮昌党校这边,在对关靖泽非常看重的梁信仁看来非常不明智,毕竟首都党校代表的含义是其他党校远远无法比拟的,考进了首都党校就等于一脚迈进了首都这个圈子,起-点都要比别人高不少。
梁信仁也许是从哪儿听说他跟关靖泽感情好,这才对他没好感。
郑驰乐想明白后也就不纠结这件事了,这毕竟是集训,梁信仁就算想针对他也会按照基本的规则来。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加大一点儿难度对他来说没坏处,有好处!
郑驰乐站直听完临时政委的安排,对于未来一个月需要应对的事情有了大致了解:集训集训,顾名思义,一就是集中行动,二就是接受训练。
这次“临时政委”一反以前让“新生”单独开班训练的惯例,煞费苦心地将他们安排在正式士兵里头参加训练、到集体营房住宿。这对于参与集训的人来说比往年要难上许多,毕竟以前训练虽然没打折扣,平时相处的却还是熟悉的同窗,心理上容易接受多了。
梁信仁对这种安排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踏实,与其花同样的时间做打了难度折扣、降了难度档次的事,不如一次到位,从根本上了解个彻底。我知道一个人,他以前在基层倡导新型养殖时曾经亲自去养殖场做了三个月的事,从日常的场地清理、家畜喂养到后来的销售渠道铺设、农副产品加工,他都全程做了一遍。”梁信仁的语气微微加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傻,我们可是要当官的啊,官字怎么写?两个口,动动嘴让人去做事不就行了?可是你不做这些事,谁去做?动员农民和工人停产停业去搞调查?还是拿着国家的钱雇几个人去做?是,那样我们就轻松了,我们动员几句、签几个字就可以放手。但是我们的价值是不是体现在我们签了几个同意、开过几次大会?不,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能造福于人民,你们的根基在群众那儿!所以我们要体会就体会最直接的、要感受就感受最真实的,做任何事都不要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
郑驰乐听完梁信仁的话后心里也深有触动。
他考党校的本意就是冲着党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体制内这个便利来的,而他想藉由这条路来做到的事也很明确:尽力让“国医”能救更多的人。
这条路走起来不会太轻松,没厘清的体系纷争要把它厘清,没搭起来的医疗制度要把它搭起来,最重要的是——落后的方面要赶上去。
要做成这些事,光凭自己肯定不行、光凭臆想肯定不行、光凭一时热血肯定也不行。他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从最底下往上走,同时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慢慢地拧出一股属于自己的力量。
郑驰乐心里有些东西渐渐变得明晰起来。
关靖泽那边同样也遭遇了一些意外。
由于有任务在身,关靖泽没有回关家,不过他却见到了一个关家人。
居然是关扬凛。
关靖泽没想到关扬凛会找上自己,脸上却没把心里的诧异表露半分:“堂哥,进来坐。”
关扬凛在关靖泽的示意下入座,他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跟你合作。”
关靖泽不动声色:“什么合作?”
关扬凛冷笑着说:“有些人别的能耐没有,恶心人的本领却是一流,你听说了吧?老爷子退下去后也不知是不是老眼昏了,把那个‘小宝’当真孙子了。”
关靖泽说:“毕竟是你父亲的亲骨肉。”
关扬凛冷嗤一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重复最开始的话:“你要不要跟我合作?”
关靖泽问:“怎么合作法?”
关扬凛说:“对于对你不好还见不得你好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永远压过他看重的人一头。我们也不必摁死那个家伙,只要让那家伙永远出不了头就行了,看他能捧着个废物到什么时候。”
关靖泽从关扬凛的话里听出了深深的积怨。
本来以关扬凛母亲的品貌、出身而言,配关振德是绝对足够的,偏偏老爷子还很不满意,觉得自己儿子值得更好的,对关扬凛母亲百般挑剔,连带地对关扬凛也是各种苛刻。
关扬凛从小到大就没从老爷子那边得到半句肯定。
老爷子把关振德那个私生子留在家里的做法,明显让关扬凛心里的怨怼彻底爆出来了。
所以关扬凛才会找上他。
关靖泽想了想,还是说:“我不会配合你做什么事。”
关扬凛笑了:“我还没想过要差遣你,只是先跟你达成共识而已。那老家伙老眼昏花,你父亲和二叔却是明眼人,二叔早早去了军方就不说了,你父亲才是最佩服的人——他已经做到了我想做的事。”
他指的是关振远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比关振德要高一头。
关靖泽听后也觉得有些愉快。“前世”他没参与过这些事,所以不太了解内情,过年时关振远带着他下乡慰问,路上有一搭没一搭地给他说起了这些年来老爷子的做法,他才知道自己父亲过得有多不容易。
这一世关振德东窗事的时间推后了几年,他父亲也没有临时顶上帮忙收拾那堆烂摊子,因而他们的日子才有现在的舒心。
以关振德事后暴露出来的那些事情看来,要是没有后面几年的缓冲、没有他父亲在永交的“开拓”,关家指不定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了。在那种节骨眼接掌关家,没好处不说,还会惹来一身腥!
难怪他父亲以前怎么都不让他沾首都的事。
而让自己父亲遭遇那种种困境的,正是老爷子那毫无理由的偏心。
关靖泽朝关扬凛伸出手:“往后还要堂哥多关照。”
关扬凛搭上手掌与他的手交握。
两边的集训几乎同时开始。
有关扬凛在,关靖泽这边倒是没遇上多少困难,他带来的小班子都觉得顺利到出奇。
郑驰乐却有些受罪了,因为他摊上了滕兵这伙人。
为了这次集训,上头派来了十几位教官。正巧分到滕兵这个排的是最正派的一位,他知道滕兵他们的斑斑劣迹刻意加重了训练强度,连带也让郑驰乐遭了殃。
高压的训练之下连滕兵他们都累得没法动弹,回到营房后全都趴下了。
郑驰乐也累,但他没有马上躺下,而是去洗了个澡才回到营房里头。
滕兵已经挣扎着坐了起来,看到郑驰乐从外面回来后觉得他简直是怪物!
他忍不住问:“你不累?”
郑驰乐伸展了一下手臂,躺倒到滕兵的床位旁:“不累是不可能的,但还能坚持。不跟你说了,我睡一会儿。”
滕兵早就现了,郑驰乐不是那种只是张口说大道理的人,他说的“大道理”他自己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比谁都好。比方说他训练时没喊过一声累,咬着牙坚持下来;回来后他也没逞强说自己多行,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疲惫,抓紧时间洗澡休息——相比之下,他们这些真正的大兵头真该感到羞愧了。
滕兵顿了顿,站起来对始终分神关注他们这边的其他人说:“我们也去洗个澡,能走过去吗?”
其他人虽然累得不行,却还是应声:“能!”
滕兵说:“那我们列队过去,马上起立!”
等滕兵领着他的整个班出去以后,已经闭上眼睛躺在床上的郑驰乐又慢慢睁开了眼。
看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展,总归是让人开心的。
这时首都的韩蕴裳那边接到了韩家老五的电话:“妹妹你眼光还真不错,那娃儿表现出来的耐力和影响力都让人吃惊。”
韩蕴裳心思最敏锐,马上就想出了韩家老五会做什么:“你接触过乐乐了?你大费周章弄出党校集训新方案,不会就是为了这个吧?”她非常了解他家五哥,“你是不是对乐乐做了什么?”
韩家老五矢口否认:“没有,只是曦明整天提起他,我听多了以后心里好奇得紧,叫人去帮忙观察一下而已。”
106第一零六章:夜谈
作为“临时政委”的领头人,梁信仁除了负责安排整体工作之外还需要每天检阅“新生”们的报告稿。
梁信仁拿到稿件时停顿片刻,先找出属于郑驰乐的那份来看。
郑驰乐这个名字他不是很熟悉,但临行前他的一个长辈告诉他关靖泽转回淮昌党校就是为了这个郑驰乐,他才会对郑驰乐格外关注。
梁信仁是家里最受重视的第三代,能力出色得很,因而看人的眼光难免会有点高。这些年来同龄人里面能让他觉得值得相交的人不多,关靖泽正好是其中一个。原本关靖泽入首都党校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最后关头关靖泽却转到了淮昌,这让梁信仁有些想不通。
听说郑驰乐是关靖泽回淮昌的原因之后,梁信仁对郑驰乐的感觉就不怎么好。虽说他没法干涉关靖泽到哪儿念书,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进首都党校的好处!
关靖泽放弃了这条路,梁信仁觉得非常可惜。
起-点不同虽然不一定决定最后能达到的高度,却肯定会拉长达到最后那个高度的战线!
梁信仁在灯下看起了郑驰乐写的报告稿。
入目就是郑驰乐那一手刚劲有力的好字。
郑驰乐写的稿子乍一看跟其他人没什么区别,谈的都是集训当日的感悟,可梁信仁在他的稿纸上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在第一页和第二页稿纸上还印着一些不同的印记,应该是郑驰乐在前头还写过写什么。
梁信仁前几次就已经察觉了,每次都好奇地分辨过好一会儿,只隐约猜出了前面的稿子跟交上来的官面文章不大一样,具体写的是什么却看不出来。
可不管上头写的是什么东西都让梁信仁很吃惊。
要知道郑驰乐所在的那个排被特别“照顾”了,训练量是整个连队里最大的,训练过后没趴下就算不错了,同在那个排里面的“新生”缺交报告稿的情况已经生了不止一次。
郑驰乐却每次都如期上交,而且同时还在做其他材料。
这样的表现让梁信仁不得不重新审视比自己小了三岁的郑驰乐。
难怪能让关靖泽另眼相看,果然有点儿能耐!
梁信仁搁下稿子想了想,穿上外套往外走。
他悄无声息地穿行在营地里,最后走到了最北端的营房那边。
营房外面还亮着盏灯,这意味着士兵们还有短暂的自由时间,可以先不就寝。
这时候郑驰乐正跟同来的“新生”坐在灯下闲聊,他是里头最年幼的,其他人却隐隐以他为中心围在一起。
梁信仁仔细一瞧,才现那边原来不止同届新生,还有几个比较年长的士兵。
隔得太远听不清郑驰乐在说什么,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清楚地表现出他们交谈得非常愉快。
梁信仁犹豫片刻,还是走了过去。
有眼尖的人注意到梁信仁的到来,推了推郑驰乐。
郑驰乐早就想着怎么跟梁信仁说说话,看看里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这会儿见着了梁信仁他当然是笑着招呼:“梁政委,你过来走访群众吗?”
梁信仁对郑驰乐的观感变了,语气也变得很和气:“大家都是学生,谈什么走访,我是看你们聊得高兴也想加入而已。刚在聊什么呢?”
郑驰乐说:“也没什么,就是让几位老大哥给我们说说训练时怎么保护好自己,再聊聊大伙家乡的风土人情而已。现在我们都没机会远行,难得遇到这么多天南地北的弟兄,当然要先用耳朵过过干瘾!”
郑驰乐说话顺溜得很,听得旁人的心情都跟着轻快起来。
梁信仁本来就很推崇“走近群众”,见郑驰乐轻轻松松就跟所有人打成一片,对他更是刮目相看。
走他们这条路的,最要不得的就是“独”——如果你想要当个孤胆英雄,最好不要选这条路。
但凡谈到西方文化所定义的“政客”,都会联系到另一个词:长袖善舞。
虽然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当一个所谓的“政客”,可他们却是想借着“政客”的职权来完成自己一心想完成的事,这意味着他们没办法绕过这个身份所附带的要求。
而郑驰乐能轻松达成这一点。
梁信仁也不摆架子,直接就坐在郑驰乐附近的空位上,趣道:“那郑同学你也给我说说淮昌的风土人情,让我也来过过干瘾。”
郑驰乐说:“淮昌的风土人情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最近春潮涨了,要是有机会的话可以去淮昌五大码头走走,时机适合的话乘着船到狮子滩看潮,那可真是壮观。”
有人插话:“我家就是那边的,听说今年还会搞弄潮会,肯定热闹得很。”
话题一开,其他人也没了梁信仁加入后的拘束,你一眼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郑驰乐说得不多,但始终融入在对话里头,恰到好处地接下每一个话茬。
梁信仁起初还会特意关注着郑驰乐,后边就完完全全加入到对话里头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关灯就寝的时间。
其他人纷纷散去,郑驰乐却被梁信仁叫住了。
郑驰乐已经感觉到梁信仁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了不少,听到他让自己留下来也没多忐忑,等其他人散去后才问:“梁政委找我有什么事吗?”
梁信仁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注意到你的报告稿上印着些别的内容,有些好奇你在写什么而已。”
郑驰乐没想到梁信仁会注意到这些细节。
他确实在写别的东西,去年开春他就跟关靖泽在跑菜篮子工程的调研项目,第一手材料积攒了不少,但还没做进一步整理。难得碰上这么一个空档,他跟关靖泽约好了在这个月里各自写出一份初稿,到时候两个人交换着看,瞧瞧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所谓的菜篮子工程就是搞好城市的农贸渠道,搭建当地肉、禽、蛋、菜和农副产品的一条龙生产线,尽快做到市场供得足、群众买得起、农民赚得够!这是两年前中央省那边提出的倡议,已经有地方在摸索着进行。
要知道现在农副产品市场供应短缺,别说在冬天想吃上把水灵灵的韭菜了,就算是春夏也可能出现“菜荒”!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难找,一方面是这一块没有规划好,需求大了,生产却没跟上;另一方面是农民进城的热潮还在持续,农村出现了“空巢”现象——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往城里去了。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这一块没“赚头”,干得辛苦却赚得少,靠这个为生的话生活很难有保障,更难提高生活品质。
郑驰乐以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但他对于怎么驱动人去做事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又在陈老的引导下跟着关靖泽做过全方位的调研,写起来倒也挺顺畅,平时挤着时间理清思路,现在已经写了过半,整个报告的雏形渐渐出来了。
梁信仁的名字早就写在关靖泽列出的“可结交名单”上,郑驰乐想了想,也没隐瞒:“未来两年菜篮子工程可能是各个城市的重点工作,我们也针对中央省这个倡议做了一系列调研,正好碰上集训这个空档,我就趁机来整理整理思路。”
梁信仁知道关靖泽跟着陈老学习,稍微一想就知道这是谁的指示了。
关靖泽做这个调研他可以理解,就算关老爷子再怎么不待见关振远这一支,关靖泽也是关家这样的家庭养出来的。别的不说,就凭他长年跟在关振远身边耳濡目染这一点,就足以让他的能力比其他同龄人高出一截。
可郑驰乐也做这件事,就让梁信仁有些吃惊了。
从他知道的东西看来,郑驰乐只是个退伍老兵养出来的。虽说他有个挺出色的姐姐,但他姐姐郑彤早早就挑起重担,能跟他相处的时间应该也不多,他能够跟上关靖泽的脚步、让关靖泽跟他处得那么好,实在很不可思议。
梁信仁很想再摸摸郑驰乐的底,偏偏他很明白自己要是进一步探问就有些逾越了。
他是个很讲原则的人,即使是面对比自己要小几岁的郑驰乐,他也不想以大欺小从郑驰乐口里挖出话来。
梁信仁想了想,决定拿出诚意来抛砖引玉:“我在第一天开会时说过的那个长辈正好也在做这一块——就是曾经亲自进养殖场的那位。他已经有了点儿心得,你想听听吗?”
郑驰乐听明白了梁信仁的打算,点头说道:“我们坐下聊。”
梁信仁知道要深谈必然得花不少时间,跟郑驰乐一起借着月光坐在两颗大石头上。
他开始介绍起自己知道的东西。
他那个长辈确实负责这一块,从那个长辈以前的做法来看就知道了,那是个讲究“求真务实”的人,许多观点、许多设想都是从实践里得来的,非常贴合实际。
郑驰乐聚精会神地听着,中间一句话都没有说。
等听完梁信仁的话后他才长舒一口气,认真地说:“要是有机会,真想见见梁政委你那位长辈。”
梁信仁说:“他一向很乐意见有冲劲有志向的年轻人。”
郑驰乐应对了两句,投桃报李地说出了自己报告里的内容:“我们做的调研没有那么深入,我的话,着眼点在于怎么增大生产效益、怎么筹建农贸市场、怎么完善从出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流水线’,主要是琢磨怎么增大推动这些举措的‘驱动力’。”摆出了大概的纲要,他才挑了重点给梁信仁说了些调研内容和调研结果。
梁信仁越听越惊讶。
这样的调研报告,完成度已经相当高了,其中一些设想看起来大胆,但细想之下可行性却非常高,就算是直接拿到决策会议上讨论也有一定的通过可能性!
就算这里面有关靖泽参与,能做成这样也已经很不错了,远远出了他的预期!
梁信仁忍不住:“你这份调研报告写完了吗?”
郑驰乐说:“快了,还差收尾部分。”
梁信仁说:“我有个不怎么客气的请求,我想拿来影印一份,拿回去给我那位长辈看看。”
郑驰乐当然不会拒绝,他站起来说:“好,我写完就去找梁政委。”
梁信仁说:“别叫我梁政委了,听着就怪,你要是愿意的话就叫我一声梁哥。”
郑驰乐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梁哥你可以叫我乐乐。”
梁信仁笑着说:“明天你还要集训,快回去睡觉吧。”他出言提醒,“要是受不了也别逞强,你们来集训的这批人是可以申请暂休的。”
郑驰乐笑眯眯地说:“不用,这点儿磨练不算什么。”顿了顿,他好奇地问了个一开始就想问的问题,“梁哥你说的那位长辈到底是谁呢?”
梁信仁说:“其实那位长辈跟我们家倒是没亲缘关系,不过平时比较关照我。他的名字你也许早就听说过——叶仲荣,菜篮子工程这一块他早就在想了,现在也是他负责的。”
107第一零七章:互猜
在梁信仁面前郑驰乐自然不会把心里的变化流露分毫。
眼看已经很晚了,郑驰乐顺势挥别梁信仁回去睡觉。
躺到床上时一旁的滕兵还没睡沉,听到他回来的动静后睁开眼问:“说什么呢,这么久?”
郑驰乐说:“也没什么,就是梁政委他看了我的报告稿,过来跟我谈谈而已。”
滕兵不无羡慕地感叹:“你们党校的人一出去就是坐办公室的命啊!瞧瞧,这梁‘政委’还是学生呢,就已经官气十足了。”
郑驰乐嗤笑:“什么叫官气十足?”
滕兵说:“就是那派头、那架势、那眼神和语气,样样都跟我们不一样。”
郑驰乐当然明白滕兵说的是什么,像梁信仁那种出身的人即使姿态摆得再亲和,总归还是不太一样的。他们做什么事都游刃有余、想要得到什么也是易于反掌,因而他们气度从容、待人宽厚,仿佛是天生的高官相。
郑驰乐被梁信仁说的那句“叶仲荣”扰得没有睡意,双手支着后脑勺转过头跟滕兵闲聊起来:“其实没有不一样,是你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决定了你对人对事的态度。比方说需要为生计奔波的小贩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是怎么养家糊口,一块钱都能跟人争上半天;等他们的经济更宽裕一点,可以称之为‘商家’、‘商人’之后,就会想过得更体面,他们开始舍得花钱买脸面,以展现自己的身份;等他们再往前走一点,余钱和脸面都有了,就会想去沾点权——权贵权贵,有权就贵了,谁不想啊?这个时候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能看得很淡了。到哪儿都是这个道理,你觉得梁政委跟我们不一样,是因为我们现在追求的东西他已经得到了,他的目光早就转到了更长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