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平民(34)
第38章 城里村里
家里离村子比较远, 粮食又越来越多,沈阿嬷早就想养两只猫狗看家抓老鼠了,但这东西在农村里也讲究缘分,他们家一直没遇上合适的, 这事儿也就一直搁置着。
“这两小东西养的活吗?”芋哥儿看着手心里的一小团子。家里刚刚添了两个小娃娃, 他正是心思柔软的时候, 对着这捡来的的这两小东西怜惜的紧,杨大川将他们带回来他心里也是喜欢的。
“家里不是有羊奶吗, 给他们喂点应该就行了!” 杨大川不在意的回道。
“这可不是家猫, 长大了得像个小豹子一样, 凶得很”沈阿嬷虽然很想养猫, 但是以后家里有孩子, 这山猫性子野, “体型也大, 不知得吃多少呢!”
杨大川笑嘻嘻, “恩……那不正好, 连狗那份活儿都兼顾了!”
沈阿嬷还是有些担忧,唯恐他们以后长大伤了家里人, 但是瞧着芋哥儿跟大川都想把他们留下来, 也不好再反对, “随你们吧, 可得看顾好了!免得伤着了人!”
带回来的那头野猪, 杨大川当天就把它给处理了, 剥皮剔骨, 剩下来的也就五十来斤肉。
晚上,沈阿嬷摸出两根酸菜,放了几把干辣椒,大火炖煮肉骨头,再将处理干净的猪杂慢慢放入进去。闻着不断飘来的咸香味,即使不久前,杨大川家还杀了一头大肥猪,并不缺肉吃,他晚上也狠狠的多吃了几碗饭。
芋哥儿身子还没好全,吃不了这口味重的,只能就着香辣味,喝杨大川捞回来的黑鱼鱼汤。不过沈阿嬷手艺好,鱼汤浓白油腻,滋味也好的紧!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吃了个肚皮溜圆!
剩下的野猪肉,杨大川准备拿一半进城看看周大夫。芋哥儿能安全生下双胞胎,要好好感谢一番周大夫。
要不是孩子还太小,城里又不知是啥情况,他还真想把孩子带给周大夫看看,检查检查身子骨,给开几剂药剂带回家去,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预防针啥的,靠自己那三脚猫的医药知识怕是顶不了啥用。
……
杨大川算算时间,差不多有半年没来安平县城了。城里灰尘很大,灰扑扑的,随处可见有人躺在屋子拐角,也不知是死是活。街上空荡荡的几乎没有人,与以往的热闹景象大相径庭。
偶尔有人走过,杨大川发现这里边的人神情气色都不太对,脸色腊黄,瘦的皮包骨,眼里更是隐隐存着癫狂。看到杨大川背着一大包袱,像是随时要扑上来撕扯咬人一样。
虽然他并不惧这些瘦的只剩骨架子的人,但也没敢多作停留,背好身上的包袱,大踏步的往前走去。在城里绕了几圈,确定身后没有不怀好意的人跟着了,小心的往周大夫家里去。
“叩叩叩”周大夫家门外一片狼藉,医馆大门紧掩,杨大川上前敲了敲门。
“谁?”敲门好一会儿,里面才传来一声警惕的询问。
“周大夫,我是平山村的杨大川,之前我家夫郎在你这儿问诊过,我是特地来感谢您的!”杨大川赶忙上前回答。
里面窸窸窣窣的传来一阵声音,随即看到小周大夫打开一条门缝,看到确是杨大川,周围没有其它的人,警惕的神色稍有放松!随即把门稍微开大一点,侧身让杨大川进来。
屋里一片杂乱,药柜医箱全都被推到在地,周大夫佝偻着身子坐在一旁,头发花白,看着像是老了十来岁。
“是你啊,你家夫郎可还好?”周大夫抬头看了进门的杨大川一眼,认出他是经常带夫郎来诊治的一位医患。
“周大夫,您还好吗,这是咋回事儿?”
周大夫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并没有回杨大川的话。
“小周大夫,这是?”杨大川转头望向一旁的小周大夫。
“唉!还不是这鬼天气闹的!”小周大夫一脸苦涩,“太阳晒得慌,起初只是缺水,我家有井,刚开始日子并不难过。”
小周大夫叹了口气,接着说“官府起初还放粮,随着日子渐长,后来粮库也没粮了,城里普通家户的存粮更是早都吃完了。能寻摸到去处的都逃到外地去了,但留在城里的还是多数人,某些有坏心的就煽动饿坏了的饥民去抢城里的富户。因着我家外头瞧着还颇有余产,也被光顾了好几回。”
小周大夫强忍泪意,语带哽咽“若不是因着我家行医,尚有些好名声,怕不是一家老小都得像城里的王家一样,被抢得全家尸骨无存啊!”
杨大川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他们平山村虽然也受灾,但并没有如此暴行。最严重的不过是有几户人争水浇地起了口角大打出手,并不曾出现伤亡。
太阳晒得人出不了门,村里井水虽然用的紧巴,但是吃食米面啥的都不缺,而且家里鸡鸭鹅、养猪养羊的人家不老少,虽然养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自家吃肉打打牙祭还是足够的;新鲜的菜蔬吃不上,腌制的酸菜、干菜家家户户都是不缺的。
唉!杨大川没有想到城里状况变得如此之坏,原本想采购一番的,顿时也熄了这个心思,城里想要恢复以往,还不知要多久呢!
把带来的二十来斤粮肉交给小周大夫,嘱咐他们若是有需要,可以到平山村去寻他。拿上配置的几幅小儿药剂,也打道回家去了。
回程他走的是从秋里镇上的官道!前几日下的那几场毛毛细雨并没有缓解多少旱情,两旁的稻田离河边近一点的稍微好些,已经种上了庄稼,离水源较远的土地都已经干涸龟裂,看得见的溪流都露出了河床,只剩下一些散发着腐臭味道的小水洼子。
路上还看到有不少人跟他一样从城里出来往乡下走的,估摸着是觉得城里活不下去了,往乡下里讨个生活。
这种往乡下走的,若是村里有亲戚还好,可以帮衬一把,若是外地来的破落户,想要在村里落足可不容易。
大安朝建朝一百多年,村里稍微看得上眼的地都已经被开荒分出去,外来客在村子里落户可是要分地的,可这不就是抢村里人嘴里的口粮吗!世道好的时候尚且不容易,如今官府衙门依靠不了,若是外来户自发到村里落脚,说不得还得被打出去。
年景不好,有不少搬到城里住的人又回到了平山村。刚开始都还是住在相熟相好的朋友亲戚里,谁也没想到这闹灾的日子会如此之长,一住就是大半年。
以往城里来人想当然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这一年寄人篱下,吃喝拉撒用全部得由亲朋负担。家中爹妈还在的尚且要夹着尾巴在兄弟哥嫂面前讨口吃的。
亲戚关系更远一层的,农村管事妇人嘴皮子又厉害,住的时间一长,开口说话夹枪带棒一顿损,能忍的就忍了,不能忍的纷纷搬到了离杨大川家不远的村口老院子这边。
从城里回来的人都带不了多少家伙什,赌一口气搬出来住,骨气是有了,但是吃饭生活的柴米油盐还得是厚着脸皮去借去买。家里有几分家底的还能凭借手里的银钱添置,过得稍微舒服一点;若是手头紧的就难过了,不比过着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日子强。
杨家三叔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大强在家务农,小儿子杨大林在外跑商,一年回不了两趟。去年闹灾,杨大林带着他的媳妇儿一起回到了村里,在家里住了不到两月,就搬到了老院子。
老院子离杨大川家近,杨大林三五不时的过来用银钱跟杨大川换点米面铺盖啥的,他客气好说话,又加上是自家族人,杨大川也乐意跟他结交,双胞胎洗三时还请了他过来吃酒。
搬到老院子的另一户也姓杨,叫杨远,比杨大川大一辈。小时候跟他爹娘从城里回来过几次,爹娘不在了后基本没再来过平山村。这次闹灾,他也回到了平山村。
刚开始是住在叔伯家里,时间长了,杨家婶子说话不好听,他家气性大受不住,就嚷着要搬走,在村里寻摸了一圈,看上了杨大川家。
“大川,老叔一家刚从府城回来,没找到好的落脚的地儿,你家宽敞人又少,给我们住两月,到时候老叔给你在城里找一份好活计,比你在地里刨食强得多!”杨远口气十分大,揽着杨大川肩膀上来就说要给杨大川介绍活儿。
“你们这家具物什在哪做的呀,府城早就过时了,得是10年前的款儿了吧?”杨远家的一上来就四处打量,边打量边点评,“这桌椅上的色儿也不好看呐!”
“老叔你还是带着老婶,寻摸其他的地儿吧,我不爱跟别人一块儿住。”对于这种把自己当根葱,上来仗着辈分就要住家里,还指手画脚的,杨大川看着就闹心。
杨远脸色一沉,还没开口,他家的就指着杨大川的鼻子嚷道:“哎,你咋说话的!有没有规矩!”
“啪”芋哥儿挺着肚子一把上前打掉她的手,“你再伸手试试,手指头都给你掰断了!”
杨远脸色很难看,“大川,你家里人就是这么对老叔的吗?”
杨大川赶忙上前扶住芋哥儿,挺着大肚子呢,还蹿的那么快。对于被指着鼻子骂,杨大川心里也恼火,听到杨远的质问,脸色顿时冷了下来,“家里家外咱还是懂的,咱们农村人可衬不上老叔家这一套,你还是找其他的地儿吧!年景不好,小门小户的就不招待老叔了!”
杨远两口子气的是浑身发抖,想不到这乡下泥腿子竟然出口赶他们,杨远出门的时候更是嘴里嚷着要到族长杨大伯公那儿说道说道。
换个村里人杨大川估计还要担心,就杨远这两口子,前半辈子都没来过几次平山村,在自己亲叔叔家都过不下去的,开口就要到一个出了五服的族侄家去住,被拒绝了恼羞成怒说坏话,村里人一点儿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