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平民(21)
所以说,茨菇好吃好种,不好挖。这玩意儿,种多种久了,每年大冬天的下水,很容易得风湿病。挖一天茨菇下来,老腰都快要断掉。
作者有话要说: 看了小伙伴们的意见,改了一点点,不影响看文哦!
第24章 税
相对来说,挖马蹄就轻省一些,可以坐着慢慢挖。杨大川在泥水里打滚摸茨菇,芋哥儿跟沈阿嬷两人带着小板凳坐在田里挖马蹄,然后一起装好,让家里的驴子拉回家去。
姚哥儿怀孕也有三个多月了,胎已经坐稳,农村里怀孕也没有不下地的,她家今年也跟着杨大川家种了马蹄。许林又恰好这一段时日上山摘茶果去了,所幸家里的水田又正好跟杨大川家相邻,他如今肚子还不显,还能坐在小凳子上挖马蹄,偶尔跟芋哥儿、沈阿嬷在地头上说说话。
村里还有几户人家种了有茨菇马蹄的,多是些老人或妇人在家操持。村里青年壮汉都结伴上山摘油茶籽。
杨大川如今一心在家挖茨菇,不怎么出门活动,但也逐渐听说因为摘油茶果,各个村里都闹了矛盾。村里人自个吵架的;村与村之间持械斗殴的;更有上林村的一个汉子一个人进山摘油茶果,走丢不见,生死不知的;还有上山被蛇虫鼠蚁咬的,更是不知凡几。
杨大川摸摸后脑勺的冷汗,今年官府出面,尚且有人去闹事儿,要还是自个儿处理这一摊子事儿,没进腊月,杨大川估摸着自己得进大牢。
芋哥儿也不免心惊,想不到今年收油茶果如此凶险,幸亏自家当家的早把这一摊子事儿给推掉。
挖回来的茨菇马蹄还要洗干净才能送给南船北马,沈阿嬷边洗边说“还是咱家茨菇马蹄好,种在自家田地里的,谁也说不出什么歪话来,虽然辛苦,但咱挣的是安心钱!”
芋哥儿把洗好的装进袋子里,“可不是吗,现如今摘茶果就像大旱时争放田水一样,稍不满意,那可就是要打一场的!”
杨大川把装好带的茨菇马蹄一袋袋的扛到板车上,准备把这两天挖回来的先送过去,手上功夫不停,嘴里也应着,“咱家现如今不差那么点钱,这油茶果的钱挣了烧手!”
这边杨大川和芋哥儿这一家子有商有量的算是其乐融融。秋里镇上的其他人家就是不一样了。
今年接手杨大川收油茶籽的叫林勇,秋里镇上的林家族长候选人。林家是秋里镇上的一个大姓,族人众多,林勇还读过几年学堂,识得几个字,胞妹还是安平县城捕快头的夫人,他在这秋里镇上还是很说的上话的。
去年,杨大川收这个油茶籽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当时他就觉得,这种举全镇之事怎么能让一个乡下小民来主持呢?不过,去年也就是小打小闹,他嘀咕了一下也就没特别上心。今年,听说还有官家出面,收油茶籽的地儿要设在秋里镇上。这除了他,还能有谁,他就使了十分力气谋得这个差事,希望能在官家来人面前露露脸,以后好谋一份好前程。
本以为是份好差事。可是乡下刁民天天来闹,说收购不公的,要提高价格的,被蛇鼠咬伤,摘茶果摔伤蹭伤也要赖在他头上的,更有那上林村走失汉子的妇人整日披麻戴孝的坐在他家门口,让他赔命;更有那眼红、受人挑唆、神志不清的,想要一把火把收来的油茶籽烧掉。搞得他是焦头烂额,整日忙个不停。
官家派过来与他共事的小吏,更是一个滑头,整日推脱事物不管,稍有出事,寻不见踪影,上官问责,全部推脱到他身上,领功劳却比谁都积极。
林勇如今是悔不当初,自己多年来在镇上经营的好名声,如今经过这收油茶果的事儿,败坏的都差不多了。
这些杨大川都不关心。他送完货,回来的路上心里盘算着这几亩茨菇马蹄挣得了多少钱,自家的茨菇马蹄共收了有4500斤,上好的3000斤,次等的1500斤,总共收银19两银子,比不上去年卖茶油,但是比起水稻来却是绰绰有余了。村里其他人家种的虽然没他家料理的好,可收获也不小,亩产也有五六百斤。卖出去也好好地了一笔钱。
收油茶籽这边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不过跟杨大川一家没什么关系,收完粮,料理清楚了家中农事,杨大川恍然记起,交粮的时日差不多都要截止了,他得赶着时间进城里上税。
大安朝的田税现在是二十税一,就是二十斤交一斤,良田按照每亩300斤粮食算,旱地按照100斤粮食算,他们家今年总共需要交160斤粮食(只交一茬的收成)。也可以按照市价交银钱抵粮。大安朝现在日子好过,玉米杂粮等物已经不能再充当粮食缴税,粮食只收水稻小麦。
杨大川家今年一点儿粮都没有卖,八亩水田看着很多,可是产量低,杨家又只种了一茬,第二茬只种了两亩,杨大川又是个好吃、舍得吃的,他们家是顿顿大米干饭,家里又不缺这点卖粮钱,杨大川就做主不卖全部留在家里自个儿吃。
杨大川打听到,前朝都是村里自己收齐税粮交到村长那里,然后拉到县衙,但是交上来的数目经常对不上,大安朝建立后,改为户主拿着户籍更贴到官府衙门去交,凡是上了户的,都得交税,超过三年不交的,就会被销户,田地被官府收回。
杨大川去年就已经上过一次税了,今年熟门熟路的直奔缴纳税粮的采办地方。兴许是交税的日期即将截止,这里人还挺多,溜溜的排了长长的一队。大多数村民都是挑着粮食来的,现在粮食价贱,卖粮交银钱不经济,庄户们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心里都是有把称的。
杨大川自觉来的很早了,可是在他面前现在还排了有二十来人,心想幸亏没带芋哥儿一块儿进城,要不然那么冷的天,傻站在这儿,得把人冻坏了。
来之前他估摸着现在交税的人已经没那么多,他早早上完税还能跟芋哥儿在城里逛逛采买年货的,他两上一次一起进城还是跟姚哥儿夫夫买驴子的时候了。沈阿嬷提醒他说今天交粮税的人不一定会少,他原本还不怎么信,现在看来还真是,拖到了最后一刻才交粮税的人可不少!
许是天冷了,街上的行人并不多,来去匆匆的。杨大川发现,街上行乞的乞儿多了很多。照理说,这不可能啊!这两年收成还是好的,也没听说有啥地方受灾的,杨大川又仔细看了看,自己以往也不怎么关注这方面,好像现在街上行乞的也不算很多,应该是自己多想了。
自从上次刘掌柜来过家里后,杨大川心里总是琢磨着要是真有啥灾祸那可咋整,思来想去无非是多储粮,或者一家人躲到山上去。这总归是空闲时胡思乱想而已,现在日子好着呢,杨大川无声笑了笑!
第25章 再议
热闹的收油茶籽终于过去,平山村也归于平静,经过一年的发酵,今年上山摘油茶籽的人更多,走得更远。但还没有去年挣的钱多,但大部分的人还是很满意的,毕竟挣钱了,有了钱就可以过一个肥年。
这几天一直在下雨,湿冷湿冷的,平山村笼罩在一片雨雾当中。已经到了最冷的时节,屋外已经到了零下几度,村里人若非必要都呆在家里不出门,都在屋里烧起了火塘围着烤火。大安朝南方不烧炕,到了冬天冷了也只能多盖几床被子。
杨大川家今年冬天的被子足够多,自家种的棉花收了有将近一百斤,都没有卖,沈阿嬷跟芋哥儿把把棉花收回来后把籽去掉,都送到秋里镇上弹成棉被,做成棉袄。光杨大川夫夫做垫被的就有两床,盖的更是10斤的大棉被,蓬松柔软带着阳光的新棉被盖着老舒服了。
今年他们是不会冻着的,冬天没有太多事情可干,杨大川一家多是围着火塘烤火,一边说说附近村里的新鲜事,一边搓玉米粒。
许村长家此时坐满了人,如果杨大川在就会发现,村里比较有威望的几户领头人几乎全部都在这儿了。
“行了,人都来齐了,许二,你说吧!”许家最有资历的老叔公开口发话。
“各位叔伯,今年咱们平山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上山摘油茶籽了,走的更远,花费的时间更多,但是今年卖油茶籽的钱甚至都没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更少。”许村长掸掸衣袖,喝口茶继续道,“村里人进大山被蛇咬,遇狼的也不老少,祖宗保佑没有出现上林村连人都找不见了的情况。”
吕族长摆摆手打断他,“这些我们都知道了,说点其他的!”
许村长被打断也不以为意,“我们要是还想挣油茶籽这个钱,还是得包山,不管种不种,这山包下来了,山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村的,到时有其他村的人到我们这边摘油茶籽,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他们打出去,还可以去衙门上告他们,不怕掰扯不清楚!”
杨大伯叹气,“现如今,租赁山头可比去年要贵了!村民们更是不愿多拿钱出来,原就能不花钱上山摘油茶果,现在要每家每户出钱赁山头,难,更难了!”
吕族长回道,“村里也不是户户都不愿拿钱出来的,咱们先计量计量有几户人家愿意,到时筹的钱富足,我们就把山地包大一些;钱少,就赁小一点的山头,到时我们自个上山挖油茶树到山上种,虽说时日长些,可日后总有这口饭吃。”
“如今这收油茶籽的事儿,官府也参合了,这赁金可不低,许二,有没有打听清楚赁这山地的价儿?”许家老叔公问许村长。
“200个大钱一亩,10年一租!”许村长闷声回道。
“什么?去年不是才100个大钱一亩,今年竟然就翻了一倍?”
“议过价了吗?可有相熟的人?”
“租的多,能少点吗?”
“是不是还有其他村子想赁山地?”许家老叔公叹了口气。
“上林村,秋里镇,都安村,这附近大一点的村子都有人去问了,秋里镇上的几家大户更是出钱赁了一座山头,他们透出声来,明年还要请人上山挖茶苗过来种,以后结果了也会请人来摘”许村长这话一说,屋子里顿时又是一阵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