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中(84)
夏安然只觉得如遭雷击,但不过片刻后他就恢复了冷静。按照他对自家亲爹的了解,刘启不是这么胡来的人,更不是竭泽而渔的性子。
果然,片刻后夏安然就接到了另一则通知,刘启答应了他开通滱河河道,但是怎么挖、从哪儿挖、挖到哪儿还需要他和涿郡的人商讨出个章程来。等他们商讨完了呈上来,他到时候会安排的。
也就是说叫景帝是给自己儿子画了一个巨大的大饼来交换小国王菜地里面的小甜菜们。
虽然就长期利益来说还是中山国占优,但夏安然还是咬着手指纠结了半天。当然事实上也没什么可纠结的,因为这是官方调函,他也没什么拒绝的余地,但是关于派谁去还可以探讨。
长安那边要求调派过去的是有实际工作经验者,起码到了地方能直接上任的。夏安然一个个划名字顺便面试询问意愿,左算算右算算,实在心痛到不能呼吸,最后将这事交给了郅都。中山国的丞相十分简单粗暴,看清楚了要求后立刻就动手点了三十人启程。
被点到的人里头就有许勇。
这位当年被许家留在中山国的年轻人如今已经褪去了青涩,能够独挡一面。小年轻在被叫去谈话时候一头雾水,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去长安时更是满头问号,他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可以去天子近前为官。
倒不是许勇是个官迷就迷信长安城,而是在这个时代,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会投向那一座整个大汉最为繁华的都市,以及那神圣又庄严的未央宫。
许勇就资历来说还不够格,但他能够被选上主要是因为数年前他曾经入长安城为小殿下送东西,有幸面见过陛下且并未失仪,所以上峰觉得他为人踏实。
将自己被选中的消息透露给家人时,许母都乐疯了。
当初许家一分为二,许勇一支留在中山国,许家另一支外迁,说白了许家就是不看好中山国未来的发展。
然而,和许勇一样另一个领头人的许劭如今还默默无闻,她儿砸却要到长安做大官啦!
“不是大官。”许勇耐心向老母亲解释道,“还是和中山国一样,平调……”
“哎哟!我的傻儿砸,中山国的廷尉和长安的廷尉能一样吗?”许母当即在原地转起圈圈来给儿子盘算需要带走的行李,神态亢奋至极。
其实说不定……还真一样。
许勇回忆了下若干年前去长安时候看到的景色,再想了想卢奴县如今的景色,小小地沉默了下。
不知道是太久远前的记忆有了褪色还是他看卢奴县有美化加成,他总觉得记忆里的长安街道好像还没卢奴的好……?
大概是错觉吧,那可是帝都啊!
而事实上,当这些中山国官吏下了马车亲眼看到长安城街道后,不由自主都沉默了下。
街道很宽敞,车马川流不息,屋檐鳞次栉比,这的确和他们想象中的一样,但是怎么说呢,怎么感觉……有点乱?
卢奴县的房屋街道都是笔直的,看个舆图能让强迫症心花怒放的那一种。但长安城就不行了,这一座已经有了快六十年的大汉国都早就已经在超负荷运作,而且房屋也已经老化,加上坐落于黄土高原上,西边又有沙漠的长安城只要西风一起,风一吹沙子就扑棱棱过来了。
虽然如今吹得还是东南风,但长安的房屋都带着点灰感,乍一眼看上去肯定没有还是一座新城又是山之阳,降水颇多的卢奴县靓丽。
但古城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嗯,韵味。
许勇的表情有一瞬间变得复杂,他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同僚,发现他们的表情都带着真实和梦幻之间的差别。然而等他们再看到叽叽喳喳兴奋不已的别国同僚,渐渐有了个认知。
——不是长安城有问题,不如说,是卢奴县走得太靠前了。
这,这一瞬间,小吏们心中感情均都万分复杂。
中山国的小吏们被集体带去了他们的工作处,原以为会被打散冲入各部门的小吏们惊愕得发现上头给他们单独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归于将作大匠下,主要任务就是进行门牌号的编纂和落实。
没错,景帝要趁此东风,在长安城落实门派制度。
这难度很高,首先道路名字的编纂就有问题。因为长安城支道有不少并非是直线分部,如此蜿蜒小道是算一条还是算若干条?
若是一条,那恐怕得找得人头晕眼花,若是若干条,工作量又极为庞大。
其次还有门牌的编号的次序问题,中山国此前门牌基本是根据一条道路顺序排列,从东向西、从南向北,左单右双。
若是有占地面积颇大的,便测量其面积换算门牌号,随后进行跳号处理。
这样操作的好处就在于方便当地巡管的街卒可以根据门牌号就能大概知道这家人家在什么方位,而且在户籍管理上颇有优势。
但这一操作在长安城很难实施。长安城街道排列颇为凌乱,尤其还有私开小门、违章搭建等情况,作为外来人的小吏们到当地实情考察一番后看着手绘的舆图着实犯了难。
好在中央这次也是下大力气整治,在他们递交了情况之后,第一步拆违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被这一活动波及到的主要还是显赫们,这些人亭台楼阁水榭歌台,违章建筑有不少,还有侵占公地的情况发生。
现在上头挥挥手表示你自个搭的自己拆,拆掉了既往不咎,等到了时间拿着契书一一来查了,再查出来可没这么好事了!
同时为了表示公平,景帝发书全国,表示违章搭建这个问题要准备彻查了,要是查出来有问题的话,全数法办。
若是平时他下了这个命令定然会被举国反对,甚至于估计还会跑到老太后那儿闹腾。偏偏现在各家各户刚刚经历了一番审查,内心正虚,气焰自然被熄灭不少,看到圣谕之后也只能摸着鼻子认了。
更有些戏特别多的还情不自禁脑补了下,觉得这是皇帝准备要故意找茬,一个不好他们就是送上把柄,于是,拆得格外给力。几乎就是一夕之间,长安城内的匠人们都被各家拉了回去负责拆卸,从各家各户端出来的木料估摸着能让长安城当柴烧一个冬天。
这股风波自然也影响到了藩国。
中山国倒是无妨,大家刚刚富起来没多久,而且之前户籍普查时候就已经查过一遍,自然没多少工作量。
不过为了响应老父亲的号召,夏安然还是让人在乡野之间晃悠了一番。
倒是另外几位皇子一个头有两个大。
其中最挠头的要当数皇四子鲁王了。
为啥?这位可是最爱建造宫室啊。虽说在自己的藩国内当国王的也没什么宅基地一说,但是耐不住他偶尔兴致来了会随意而为到处改装,这其中踩线的就有不少,现在要拆除这些宫室可把他心疼坏了。
另一个格外苦恼的人倒是让大家有些意外——皇长子刘荣。
他非但违章了,还占用了一部分祭庙土地搭建。
消息传到临江国的时候,刘荣当下就惊出一身冷汗。他自来到封国之后在长安没有半点耳目,突然收到消息,心中有虚的他还以为是父亲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前来警告,忙令人快快拆房。
而事实上,弹劾刘荣侵占祭地的奏报,此时就躺在御史大夫的库房里头,正因先前遍查间谍一事,这些不算很急的弹劾被暂且放置了,刘荣因祸得福,逃过了一劫。
作者有话要说:
夏喵喵:呜哇!!我不活啦!爹抢人才啊!
刘启:=w=
夏喵喵:你自己没人不能自己培养咩?干嘛要抢我的
刘启:=w=
夏喵喵:我又要加班啦!!
夏喵喵:咦?不对,我不需要加班来着,按照西汉政权当小国王的啥都不用管,要加班的是丞相……嘻嘻嘻嘻
刘启:= =
匈奴人:你们汉人大大的狡猾。
匈奴人:妈妈教我不要随便和汉人说话
匈奴人:妈妈说汉人给的糖不能吃
匈奴人:妈妈说的都是对的,我怎么就管不住我这张嘴!
汉使者:=w=
第120章 帝国裂变(32)
刘荣被废后就去接手了他三弟原来的封地, 成了临江王。临江所在的都城是湖北江陵,是大汉中线大道的最南端,隔着洞庭湖和长沙国遥遥相望。
比起南边的弟弟所在的藩国, 临江毫无疑问从地理环境也好历史人文也好都要优于长沙国,且其本身又是陆运、河运的枢纽, 因为其生产的木料好, 环境适宜又成为了大汉国弩机专业生产地。
此处自古以来就是人文、经济荟萃之地,总的来说, 如果仅仅是作为皇子的封地, 这地方的条件已经非常好了。但问题尴尬就尴尬在这个地方太好了。
刘荣就藩以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没地方造宫殿了!
宫殿对于一国之王来说是仅次于陵墓的重要存在, 这并不仅仅是出于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彰显权威的存在,而且奢华、威严的宫殿就是当地的一张活名片。
当外地的商人一看到这地方有一个大宫殿之后就会觉得此处的主人定然极其富有并且握有权势, 也会乐意与你交易并且在此处常驻,学子、农人、匠人亦然。道理就和自己有独幢办公楼的公司看起来逼格总是要比挤在小破楼里面的高大上一点,起码第一眼印象就是如此。
但现在刘荣遇到的问题就很尴尬, 江陵本身是楚国国都,楚国在此建都数百余年, 城市布局已经发展到了极限, 基本上能用的地方都已经被占用了,剩下的就是农田了, 压根没给他留宅基地。
偏偏这些旧有建筑在刘荣看来这些也都是古迹,文艺小青年还真舍不得拆,当然,拆房子本身也需要成本这也是一个因素, 他当年虽然是太子,但真没存下多少钱来, 现在手上的也都是正常的封国资金。
他三弟当年就藩后也是花了大量时间测量地方,宫殿什么的就小小地修了个地基便过世了,刘荣就藩后在祭拜过弟弟之后,便依着继续修建起来。
造呀造的,问题就出来了——地方不够用啊。也不知道是大匠测量时候的问题还是原材料切割时候没控制好的问题,最后这座宫殿就差一点点就能收编,但是再造下去就是太庙的庙外土地了。
西汉和别的朝代不同的一点是,帝皇在各地都修筑了庙。这个庙指的是祭祀的家庙,供奉的是老刘家的先祖,也即是高皇帝刘邦。
在过去是没有这种政策的,此前各王朝一方面因为诸侯王都是异姓王,你在人家异姓王地头弄个自家的家庙算怎么回事。另一方面是没这规矩,家庙是一家之庙,一般来说也就是皇帝家弄一个,哪有人把家庙到处安的?
偏偏西汉有。
这也是西汉的帝皇之道。
春秋战国之后礼乐崩坏,一同崩坏的还有对帝皇的尊重和敬仰,尤其是刘邦出身凡凡,这位平民皇帝在得到民众亲近和拥护的同时难免也失去了民众的敬畏之心。种情况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和管理极为不利,首先民众对于帝王如果失去了足够的敬畏,那么也就代表了施政方面必然会不到位且难以控制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