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106)

作者:云依石 时间:2024-12-07 08:4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先婚后爱 成长 布衣生活 科举

  白彦文忐忑地等杜云瑟的决定,杜云瑟却看向秋华年。
  秋华年冲他笑了笑,示意自己没事。
  如果杜云瑟身份没有这么特殊,如果不是已经提前知道了那位钦差大臣晚上会来,秋华年不介意撕破白彦文努力拉起来的遮羞布。
  但现在为了以防万一,秋华年打算先收些利息暂时离开,回头再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秋华年接过匣子,不等白彦文松气,嫣然一笑道,“白老板赔罪时出手这么阔绰,为什么要做那种抛妻弃子的勾当呢?”
  抛妻弃子?众人没想到白彦文刚勉强解释清了自己的轻薄行为,又被爆出来一件德行低劣的事。
  “我们杜家村有一位叫杜紫蓉的远嫁女,前阵子带着一对儿女回村,说是被丈夫赶出来了。看他们的长相和名字,以及自述的来历,那位丈夫估计就是白老板了。”
  “可怜他们母子三人在乡下吃糠咽菜,白老板却在县里大摆宴席,白老板娶走我们漳县的姑娘后抛妻弃子,漳县的人谁还敢信你的话?”
  “……”白彦文没想到居然会从秋华年口中听到杜紫蓉的名字,一时竟哑口无言。
  不过是个妾,是两个被教坏了的庶子庶女,哪来的抛妻弃子?这个哥儿也太颠倒黑白了些!
  他回过神想反驳,可秋华年却不给他机会,赔礼收了,面子揭了,人也不想继续待着了。
  “今日出了这样的事,宴不是好宴,客也不必是好客,我们先走了,希望白老板日后多多自重。”
  杜云瑟紧跟着说,“不是同路之人,何必同席而坐。”
  两人携手离去,杜云瑟这位最能代表漳县读书人面子的“小三元”都走了,其他读书人的傲气也升了起来,不愿继续参加白彦文这样德行卑劣的商人的宴会,纷纷起身告辞。
  只有一两个人的话大家还会有所犹豫,现在有杜云瑟带头,许多人跟着响应,原本犹豫的人也不犹豫了,毕竟读书人都要面子,这时候还留下,传出去的名声也太难听了!
  白彦文徒劳地挽留了几声,见大势已去,只能努力保持笑意,催促范七等人安排人手送客,好歹留下最后一丝体面。
  同时离去的客人太多,园子里所有人手都被叫到了前门充数,无人把守的小门旁,一道藏在树后的人影踟躇了几步,飞快推开门跑了出去。
  ……
  从宴会回来后,秋华年一直等着县里的动静,却只等到了白彦文离开漳县回京的消息,撷芳园宴会上发生的事似乎被人刻意掩盖了下去。
  “赵田宇来漳县处理过白彦文就走了,王县令说他看不透这个人。”
  秋华年摸着下巴,“这位钦差大臣真是雷霆手段,白彦文没办好事,他直接把人弄走了,也不知他原本叫白彦文来漳县办什么来着。”
  杜云瑟提着茶壶的手一顿,接着继续给秋华年倒了一杯甜梨水,家里的梨子越来越多,秋华年玩出了许多花样,甜梨水就是其一,每日煮上一大壶,润肺又解燥气。
  “或许……这反倒随了他的意。”
  秋华年抿了口温热的甜梨水,“你是说赵田宇本来就想把白彦文弄走?”
  这个推论实在是太反直觉了,但仔细想想,细节又都对得上。
  如果没有秋华年放走卫栎,又被白彦文言语唐突,反击时让白彦文当众颜面扫地,事情的走向有可能是赵田宇来到宴会,看见白彦文准备的卫栎后当场勃然大怒,师出有名地把白彦文赶出辽州,还能顺便树立一个钦差大臣不为美色所惑的形象。
  不过那样的话,作为筏子的卫栎的结局一定会极其凄惨。
  杜云瑟摇头道,“只是一个虚无的假设,不能排除其他可能,目前已知信息只有赵田宇毫不犹豫就赶走了白彦文。”
  “无论怎么说,白彦文离开漳县,赵田宇也远在襄平府城,我们的日子暂时没什么波折了。”秋华年长长舒了口气。
  “棉花积攒的够多了,再过个几天就开始弹棉花,留下我们自己用的,顺便给祝经诚送信让他派人来收棉花。”
  “另外秋天已到,我们也得趁着瓜果丰收,为过冬多做些储存了。”


第53章 丰收
  伏暑已过,秋日渐深,杜家村外地里的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已经差不多收完了。
  粮食被农人们运回家中晾晒,还没来得及处理的枝杆一垛垛躺在地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像一副安静的油画。
  这些枝杆不会浪费,无论是做燃料还是与农家肥混合做肥料都是一绝。
  棉花地里的伏桃也差不多都成熟了,棉花枝杆开始干枯,虽然还有一批占总产量百分之十几的秋桃还在生长,但它们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今年的使命。
  瓜熟蒂落,棉开絮吐,一切的一切都遵循着自然规律,在农人的辛勤努力下迎来可喜的丰收。
  秋华年雇了几位短工,分批次将三亩地里吐絮的棉花全部摘了下来,未处理的皮棉装在半人高的大柳筐里,堆满了两个后罩房的地面,让人连踏脚的地方都没有。
  短工们摘完棉花,继续处理皮棉,棉花去籽的机器只做了一台,秋华年教会他们怎么操作,几个人轮流来操作,其他人剥棉花,花了数日时间才把皮棉全部变成精棉。
  精棉处理好后,秋华年挑了个风清气朗的早晨,拿出大杆称,非常有仪式感地把家里人叫到一起,给今年收获的棉花称重。
  大杆称是秋华年专门买的,比小称大几倍,称杆有擀面杖粗,一米多长,最重可以称到一百斤。
  这称秋华年自己提不起来,杜云瑟帮他提着称,秋华年负责拨秤砣看刻度,九九和春生则围在旁边,紧张又兴奋地看着称上的棉花与秤砣。
  “肯定有六百斤,有六百斤的……”九九嘴里念念有词。
  家里种了一年的棉花,九九耳闻目染下对棉花的产量早有概念,她知道棉花不遇灾害正常生长亩产在一百八十斤左右,遇上好年岁,最知农事的老农能种出亩产二百斤的棉花。
  秋华年种棉花前放出的话是按自己的方法种棉花,亩产一定在二百斤以上,当时所有人都嗤之以鼻,觉得他在说荒唐的大话。
  现在秋华年已经证明了自己真的会种棉花,但棉花产量到底是多少,真正上称之前还是个未知数。
  三亩地的棉花绝大部分已经收在这里了,如果亩产到了二百斤,罩房里堆着的精棉的斤数该在六百斤上。
  春生握紧双拳,一动不动地盯着装在麻袋里的精棉,也学着姐姐念叨,“有七百斤……有七百斤……”
  秋华年被两个孩子逗乐了,笑了一声后与杜云瑟一起把装精棉的麻袋几个几个的绑在一起,挂在秤杆的钩子上称重。
  罩房里装棉花的麻袋堆了上百袋,为了防潮下面垫着悬空半尺的木板,垒在一起像半堵墙似的,非常壮观。棉花密度小,一大袋子的重量还不到十斤,所以他们一次性同时称好几个绑在一起的麻袋。
  “这几袋是四十三斤……”
  “这几袋五十二斤……”
  “四十八斤……”
  秋华年一边精准地移动秤砣,一边报出每一次称重的最终斤数,春生像小旋风一样快速跑回书房,拿来一张用过的竹纸和蘸了墨的笔蹲在地上计数。
  他的字写的七扭八歪的,毛笔没有润好墨,笔锋动辄戳破纸张,换做平时,九九肯定要说一说他,但现在全然没了这份心思。
  杜云瑟双手稳稳提着称,秋华年每报出一个斤数,春生就急忙写在纸上,九九抿着嘴站在旁边,认真地盯着纸上的数字一遍一遍心算总和。
  四百斤……五百斤……六百斤了!
  九九猛地抬头,看见罩房里还有十多袋棉花没有上称。
  难道真的有七百斤?不,甚至可能是八百斤!
  秋华年也在心里算着数字,他没有九九那么紧张,可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辛苦一年得到的最终成绩。
  “六十三斤……”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