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77)
探花倒是安临琛单方面的‘熟人’,正是那个粉色考试达人,陈玉成。
陈玉成老实跟在前面两位同僚身后,并未上前搭话,眼神清正,姿态端方,无懈可击。
一行人从太和殿门口出来后,经乾清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才从承天门内东北角的长安左门。
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长安右门称为“虎门”。凡考取进士的人,都要在传胪大点上传呼姓名,姓名写入“黄榜”,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即彩亭内。
此时黄榜已挂好,只等着一甲三人前来和众人一起参拜了。
很快,三人到了。众人列好队伍跟随三人上前,由状元江泉明率领新进士看榜。接着顺天府尹给状元江泉明插鲜花、披红绸,最后将礼官手中的马绳交给了新科三人。
江泉明谢过府尹,这才将手放到自己的那匹黑马身上。分给他的这匹马高达威猛,毛发油亮,极为神骏,却很是沉稳温顺。江泉明再次感喟,不愧是皇城啊。
来不及多加感慨,他在礼官的恭请声中骑上御赐的高头大马,跟着列好的仪仗队伍浩浩荡荡走向天街,迎接人们的山呼海啸。
天街,鲜花香囊手帕和人群的喝彩、满天的锣鼓声一同降临。
午后的阳光撒下,照得人眼睛睁不开,而新科进士们发冠插花、身披红绸,骑着御赐的高头大马,走向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注释:(今天的注释是名词大解~)
①读卷大臣:由于殿试在名义上是皇帝作主考,所以称读卷而不称阅卷。
东楹:厅堂东侧的柱子。
丹陛:宫殿的台阶。
黄案:尚书省的案卷、文书,通常是黄色盘案。
云盘:承露盘,意高耸入云,是考之史籍。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承露盘仙人,汉武帝建造的。
丹墀:拼音是dān chí意为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
第47章
传胪大典的结束,意味着大锦的首个大比之年落下了帷幕。
四月廿五日传胪后,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还有些文章锦绣的,也填充了进去。翰林院终于在新朝开朝一年后,迎来的人才扩充。
其余进士上任的上任,补官的补官;除却一甲,新科进士们被留任在京的不多。不过原本能留任京官的就是少数人,倒也没有人产生疑惑。
这是大锦朝首次大肆封官,加之之前的‘举人可申请代理县令’一政策,整个大锦的底层的县令们基本补足,地方可用的人才大大增加。
新官员上任的期足有三个月,上任地方凶险的官员甚至可以申请保护令。消息一经发出,不少人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将上任书和官袍都珍惜的收起,这可是一纸保命符。
连番忙碌了许久的朝臣们总算有了些喘息时间,皇帝更是大手一挥,不年不节的放了两天休沐。
全朝上下一片喜气洋洋,哦,除了礼部。
因为太和二年是葵卯兔年,又是一个新的、正式的大比之年,他们已经在准备新一轮的乡试了。
读书人们的盛事逐步降温,普通百姓的生活还在继续。
王书最近的心情很好,最近他只要有空,就会到工部边上晃悠两圈,看看有没有新出消息。
之前金榜出炉的时候,王书也凑了好一番热闹。他的心思和读书人不同,他心里,这状元郎是幸运的;若没有新朝没有严苛的科举,哪里会有现在这新状元郎,所以他是想蹭一蹭新降文曲星的运道,求个顺风顺水些,也希望文曲星保佑,工部快出新告示。
这是把文曲星君当菩萨拜了。反正都是自家的神仙嘛,拜一拜不吃亏,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听到个不关乎读书的祈愿会不会觉得新鲜多看一眼。
今天王书的短工做完,又来工部公告栏这边晃悠了。
他已经是这边的熟脸子了,一露面,边上便有人打了招呼。
“王家小子,活做完啦?”
王书也笑呵呵地回了话:“是啊谭叔,这不刚做完又来这边瞧瞧,能不能撞上大运嘛。”
自从工部对外招工过后,不少人在干完活之余都会来这边逛一圈,原本清冷的衙门街道,倒是添了一份热闹。
两人打完招呼,结伴往那工部告示牌走了过去。
之前工部招工,王书有幸被选中参与修建,谭永也是当选的工人之一。不过谭永识字,会看图懂规划,所以也算个小工头了。谭永将近四十,为人圆滑,还算勤恳,算是个普世意义上的好人,王书是个脑袋聪明又肯卖力气的,一来一去,两人就熟了。
“最近在哪发财呢?”谭永随口问了句。
王书:“哪有发财机会啊。哎,要有门道,小子还能见天的在这晃悠。”
谭永一想也是,没有继续谈这话题,反而转了个话头,压低声音道:“哎,那我给你说个,听说是大事呢,你小子仔细些,可别机会到手了还被抢走了。你可还记得我们之前参建的那甚制造局?”
王书点头,这肯定不会忘记。
那场招工要的人很多,修建速度够快,不到半个月一个硕大的庄子便拔地而起了,想忘记都难。最终完工的建筑群占地宽广,囊括居所、食堂、学社以及一些奇怪的大型设备。
盖的时候他不知道修建的是什么,但是最后挂牌的时候,牌匾上五个烫金的大字是‘玻璃制造局’。王书是不识字的,但他去结算工钱的时候恰巧撞上了挂牌匾的人,边上有识字的人念出了这名字,他便牢牢地将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底。
“嘿嘿,你小子脑瓜子一向灵光,那你猜猜我这听到了些什么消息?”
“之前的报纸上,也有提过一嘴哩。”
王书眼前一亮:“您是说,那玻璃教学的事情?有消息了?”
王书家没人识字,买不起也不会买一份报纸来做消遣。但是一来总有不少人乐意读报纸,走到哪里都能蹭着听一些,二来一些酒肆茶楼里,说书人声音响亮,他哪怕一文钱不花,也能脸皮厚些的蹭一耳朵。
何况玻璃问世的轰轰烈烈,后面相关的小道消息就没停过,朝廷更是没出面驳过。
小民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人们敏感的从这样的态度里嗅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谭永笑而不语。
王书更兴奋了,一把拉起谭永向前走去。
“走走走,谭叔,我觉得今天咱们定能行大运!”
王书早就在小阿兴那里听过‘玻璃教学’的消息,现在那什么制造局也完工了,接下来该轮到招人了吧?
既然有消息了,那总会被他蹲到。
得快点,不然万一真的有,却错过了读报人怎么办?
想到这里,王书脚步越发急切。
谭永无奈:“哎哎哎,你小子,慢点慢点,我这一把老骨头,哪经得住你这般拉扯。”
“臭小子!”
两人拉拉扯扯来到工部公告栏不远处,接着习惯找到树荫蹲了下来。
工部所在的这条街前后左右全是官老爷们的办公地点,以前是没有什么百姓敢在这边逗留的;但是新朝伊始,便习惯将告示栏几分,通常坊市口一份,城门处一份,以及出告示的部门前一份;所以会有百姓愿意来这里看。
王书胆子大,加之之前就在这边排过队领过工。一来二去,对这一代熟悉了些。他知道这边不仅不会赶人,对有百姓愿意围过来还挺高兴。
他不知道官老爷们为什么高兴,但是官老爷不驱逐他们,他也高兴。
王书脑袋里漫无边际,倒是没忽略耳边的声响。
“快看快看,有人出来了!”
“哎,这是不是有新告示!”
人群呼啦一下围了过去,殷切的望着,靠的也不算近,留足了空间。
有新告示了!
告示贴上墙了!
一个穿着绿色官袍的人站出来了。
王书眼前一亮,这是读报人!
谭永看着眼前的场景,很是诧异的看了一眼王书:“你小子这嘴,开过光了呀。说来就来,拜的哪路神仙,回头我也去上两注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