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开猫咖(157)
于谦听了他的话,神情更加温和了:“小郎君的顾虑,我亦是知晓了。实不相瞒,我此番前来求苗。亦是想着,苗种回去之后,先在山西的黄土地里试种。若是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总不能让老百姓迷迷糊糊的就跟着改种。”
顾长安刚要说话,就听厨房里发出了提示音。他放下怀中的小白虎:“两位稍等,我去去就来。”
锅中的红薯已经煮好,烤箱中的还需要一些时间。他便捞出锅中红薯切开,又拿上碗筷,一同端了出去。
“于巡抚既来求苗,不若先尝尝看。”顾长安道。
那盘中红薯便如它的名字一般,是真切的红润。于谦夹起一块,发现此物也如马仪与他介绍的那般香甜软糯。
只一口下去,便知自己来对了。
“顾郎君,此物的苗种,请你一定要赠我一份。”于谦郑重地道,“即便不能丰产,交于百姓们,也是丰富餐盘的好粮食!”
山西的百姓太苦了。于谦想到他在山西行走时的所见所闻,便心中隐痛。干旱的黄土本就让许多粮食减产,再加上税与租子,更是压得百姓们喘不上气来。
即便陛下已经免了官租,依然有许多百姓吃不饱饭。要靠进山打猎寻山货过日子。即便如此,也依然不够吃。
此物哪怕只是耐旱,即便它不高产,也已经值得他跑这一趟了!
“于巡抚放心,您既找了过来,这粮种我定会给您一份。”顾长安道,“只是您在试种时,我希望您能寻几个老辣的老农来侍弄,还要寻个读书人,将此间关节一一梳理好,好于我们这边对照。”
“自是如此。我原也是如此做想。”于谦说道,“此物乃是外邦传来的新粮种,如何侍弄还需专研,若我们双方能有个印证,就再好不过了。”
既已谈妥,于谦便有些坐不住了,他站起身道:“那我们现在就去苗田?”
“于巡抚莫急,你坐着把茶点都吃了,我们再走。”顾长安道,“这东西于您身体有好处,您得都吃光了才行。”
于谦朗笑道:“是我太急切,不该辜负顾郎君一片心意。”
一盏茶后,烤箱的提示音也响了起来。
顾长安将烤红薯装盒,就与白七一同带着两人往涌金门外的红薯田去了。
红薯种植很需要阳光,日照越是充足,红薯就越是香甜。因此几人到时,那两亩红薯地正被夏日的太阳直直的照射着。
那般浓烈的阳光,没见苗种打蔫儿,翻到郁郁葱葱的连做一片。
于谦一见,便心中叫好,连忙几步上前蹲在苗边,小心观察着根系的情况。
有人远远瞧见,当即冲他大喊:“做啥哩做啥哩!不许挖我的苗啊!”
“周二郎!”马仪连忙高声道,“是我们,带巡抚老爷来看看苗。”
马仪话音一落,那舟贩就摘了头上兜里,笑得牙不见眼:“猫老爷!您又来看苗种啦?”
“是。”顾长安笑着道,“于巡抚想求一些苗去山西种,我们带他来看看。”
舟贩闻言就笑:“山西?好的咧,这苗耐晒,去山西定然能活。”
于谦喜得猛站起身:“当真?”
“真的。”舟贩说,“这片地我每日浇水两次,再十步之外那块地,我每日只浇水一次。都用本子记着哩。这苗不需要太多水都能活,去山西也一定能活!”
第120章 【一更】小老虎被关禁闭了。
有育种记录!
“我能看看吗?”于谦激动地道。
“可以的呀。”舟贩道, “记下来就是给人看的哩。”
他一边说一边在衣服上擦手,直将手擦干净了,才小心翼翼从怀中摸出个本子来:“我不咋认字, 就画的水。知府老爷那儿有专人记录, 您要看还得看那边的。”
他把本子递给于谦,又说:“猫老爷说这粮食耐旱, 又是用来摸索试种的, 我就将田分了好几块,试着浇水。有块地除了定根浇水,至今都没浇过,那苗长得也怪好哩!”
舟贩这么一说,于谦更是大喜:“那没有浇过水的地在何处?”
“我们这气候好,土地湿润。您要是在山西种, 还是得看土的情况哩。”舟贩引他过去, 嘴里不住地道, “这粮食怎么着还是离不开水。山西种地,还是得浇点水。”
他们一边说着, 一边就往另一亩地去了。
顾长安没有跟上。种地这些事他是全然不懂的, 舟贩既与于谦说得热闹, 那就让他二人好生的聊。
“马知府,这个您拿着。”顾长安将那红薯盒子递给马仪,“等于巡抚聊完了, 你们一同吃吃。我就与白七爷往垂金村去了。”
那垂金村就在涌金门外的西湖上,村中多柳, 便从“涌金门外柳垂金, 三日不来绿成荫”中得名垂金村。
从涌金门码头坐船, 小半刻的功夫, 就能到西湖东侧的小码头。上了小码头再顺着湖边垂柳道行上一炷香,就能到达垂金村。
就因它距离杭州府不远,是以马仪才会选这处作为顾长安那“识字扫盲班”的试点村。
那几位书院院长回去之后,不管心中作何想,却到底还是诚实的转达了顾长安的意思,且着重强调了不得驱赶女学子。
此条件一出,不少学子就有些踟蹰。他们清清白白圣光普照的读书人,怎么能与女子同窗呢!
便是一个月一两银也不能啊!
这可是让他们玷污圣贤书的事情!
至少得一周一两银!
各书院院长自己都是从童生一步步念上来的,有些学子是什么德行,他们心中无比清楚。
那改名叫梁祝书院的院长闻言就笑说:“易安居士的词背得,曹大家的史看得。教女学生反而教不得了。”
那三更书院的院长就拿眼觑他:“要是猫老爷肯给我一袋子糖,便是让我在书院里开个女学子班,我也是使得的。”
“你这老货,自个儿与猫老爷说去,别惦记我的糖。”梁祝书院的院长笑道,“我选了个好学生去涌金门开班授课。今日第一遭,也不知情况如何。”
在顾长安看来,这情况应当还算是不错。
这垂金村亦是流民村,只是来得早,大抵有五六十年了。从最初十来户人家在西湖边上开荒,渐渐发展到有近百户。也算是也逐渐扎稳了脚跟,形成了稳定的村落。
平日里农闲时就上山找山货,进城当行商;农忙时就全家齐上阵,在土地里刨食。
是以当有人开始叽歪说:“女子怎能来识字?”
便无需锦衣卫出手,坐着的女子们就七嘴八舌地骂了起来:“怎么地?能从你娘肚子里爬出来,不能和女的一起学字?”
“平时刨地没见有人说女子不能下地,轮到识字了你屁股就痒了嘴就歪了。”
“这读书……”
“读你个头!占便宜的事你冲得最快,打什么读书的旗号喃?”
那台上的小书生睁只眼闭只眼,似全然没听见台下的争吵。锦衣卫就抱着绣春刀倚靠在一旁的角落打盹,这般吵闹,也轮不到他出手。
那男子几次张嘴,都被女子们堵了回去。
怎么的呀?就许男的有上进机会,不给她们?这春耕秋收是她们没参与?还是家中家事繁忙少了她们的辛苦?
凭什么就想驱赶她们!
“反正呀,这班是猫老爷开的,机会也是猫老爷给的。在座的哥哥、叔叔、伯伯们,要是有什么不满的,在这里吵吵闹闹,为难夫子也没用的呀。”一个还梳着垂髫小辫的小姑娘慢条斯理地开了口,“都去寻猫老爷,去对猫老爷讲你们的大道理。你们说服了猫老爷,那我们也没法子了呀。”
这小姑娘话一讲完,大家立刻异口同声的赞同了起来:“对!找猫老爷去!”
“看猫老爷不把你们都打出去!”
“要让猫老爷知道他一番善心给了你们这种货,看他会不会让你们都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