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种田](190)
冬天的时候,砂锅更受欢迎,小饭馆里面每个桌子上都有一两个热气腾腾的砂锅,大家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说话。
黎阳坐在靠窗户的凳子上,本来他在看外面被吹的东倒西歪的树,突然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老徐家那个小孩回来了……好像还是是自己辞职的……”
“他才毕业不到半年吧,咋就不干了?”里面一桌的人放下酒杯,一脸惊讶,“我记得他爸妈都是有文凭的,他学习也不错,如果早几年工作,分配到机械厂,还能当个干部,只可惜没赶上好时候。”
“听说是分配的单位效益不好,离家又远,照顾不到老人……”
“他分配到的那个地方太偏了,那边除了挖煤都不咋挣钱。”
过了一会儿,有客人吃完走了,黎阳他们过去坐,饭菜很快就端了上来。
谭帅会挑时候,菜刚上桌,他也到了,坐下就拿起了筷子吃起来。
吃到一半,又是黄立安先放下了筷子。
黎阳看他,“你白天是不是吃零食了?”
“没吃,我们上午一直在外面玩。”大毛先替弟弟回答了。
那这点东西根本不够吃饱的,黎阳只是看着旁边的小孩,这次没着急问。
被盯着看了一会儿,不擅长说谎的黄立安才慢吞吞的开口,“我、我想带给同学,他爸妈都下岗了,前阵子一直吵架,最近离婚了,没人管他……”
没想到原因是这样的,黎阳既松了口气,又觉得有点心酸,“朋友有困难,当然要帮忙,你想要给他带,就多要一份饭,不用自己饿肚子。”
大毛在旁边坐不住了,“不是给你留了存折,上面那么多钱,吃多少张馅饼都够的,为啥不取钱?”
“有钱,没饿着,我带的饭都是跟他一起吃,电视上说吃七分饱就够了,我每天都能吃到七分饱。”黄立安解释道。
“你那个同学叫啥名字,不会是欺负你吧?”大毛不放心,开始追问弟弟,“带我去见见他!”
黎阳站起来,去后面又要了两份馅饼。
他知道,这小家伙这阵子肯定是没咋吃饱,但这么想就有义气帮朋友,还是挺好的。
他回到座位时,黄立安已经被大哥追问的招架不住了,立刻就跟黎阳告状,“阳阳哥,我大哥都不相信我说的话。”
黎阳先是坐在黄立安这边,说小孩子也该交朋友,然后又站在了大毛那边,当大哥的两年没在弟弟身边,肯定会担心……
他在中间一顿和稀泥,哥俩才慢慢消停了。
一张桌子上,三个人一直说话,只有谭帅在心无旁骛的吃东西,盘子和碗在他的筷子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空了,是真的饿了。
吃完饭,四个人往外走,大毛非要跟着弟弟去他同学家,黎阳拦住了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心思敏感,黄立安跟他一起分饭吃,算是两个朋友之间的小秘密,但是如果家里人知道了,可能就不一样了。
“他那个同学我开家长会的时候见过好几次,挺好的,小安又不是个好人坏人分不清的,他俩玩的好,就让他处理这事吧。”
大毛站在原地没动,一脸的忧心忡忡,他知道黎阳说的有道理,但就是放心不下。
当然,最后他还是妥协了,放弟弟去找同学,转头就去找人打听了。
谭帅先回了厂子,黎阳则去了长寻坡西区。
因为天气冷,坡道上结了一层冰,行人急色匆匆的穿梭在窄小的巷子里,走在拥挤在一起的低矮房子中间,好像天空都低了不少。
敲响了门板,看到了里面站着的徐国华,黎阳问道:“啥时候回来的?”
“前天。”徐国华闪开了身子,让黎阳进屋,“我去找过你,他们说你出差了。”
才两天的功夫就传遍了长寻坡,黎阳想,这消息可是真够快的。
作者有话要说:
联网用手机的热点,不知道点到了什么,屏幕变成了绿色的框框,用了四十分钟关闭了TalkBack,长见识了
更新晚了,哭唧唧
第118章
徐国华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西部一个国企, 他刚去报道,企业就陷入了一个大麻烦。
冶炼厂污水泄露,污染了河流, 下游很多村庄的人喝了, 造成了很大的事故。
因为事情闹的很大,冶炼厂不得不停止生产整顿, 结果又查出来, 旁边的农田重金属严重超标,这种影响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只能寻求处理污水和毒气的办法。
原本,工厂的生产是计划安排,后来因为质量跟不上, 逐渐开始市场化, 结果却竞争不过别人,负债累累。
徐国华刚到时,已经有外部人员想要收购冶炼厂,内部人抵抗了半年,终于因为债务问题, 不得不同意。
就这样, 徐国华刚上班不到半年, 都没正经干活, 工厂就易主了。
做为刚分配到这里的大学生, 徐国华既不是本地人, 又没有为工厂做过贡献,他心里很清楚, 继续拖着也没用, 还不知道啥时候开工, 还不如早点回去找别的活,所以干脆利索的辞职了。
毕业生可以享受“双向选择”的待遇,像是徐国华这样主动辞职的,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他回来以后找了一圈工作,发现大工厂进不去,小工厂只需要有生产经验的师傅,像是他这样的大学生,能去的地方反而少。
“来农机厂啊。”听他说完这半年的经历,黎阳立刻发出邀请,“我们现在成产的产品很多,需要更多的研究技术人员,你要是愿意,今天就可以来上班。”
旁边一边听着他们说话,一边干活的徐奶奶立刻道了一声“好”,她是看着黎阳和谭帅一点点把厂子办起来,觉得这俩孩子有出息,孙子跟着他们干,肯定错不了。
徐国华学的专业合适,也对农机有些兴趣,去农机厂上班,离家就几里地,上班的同时也能照看爷爷奶奶,他立刻就接受了黎阳的邀请。
“不过我还要过几天才能上班。”徐国华跟黎阳道:“档案和关系还没挪过来,要再去跑几趟。”
黎阳高兴的连连点头,“这个不着急,我把办公室的电话给你,如果有什么不方便的,厂子里可以帮着处理。”
“现在厂子里在研究啥,我先听听。”徐国华问道。
他这半年都在西部,脸被吹的有些黑了,人倒是没瘦,头发长过了耳朵,看着跟在学校时没有太大的区别。
“高速插秧机、三轮车和拖拉机的地盘、电器设备……”黎阳坐在那里,给他一一介绍起来,“这么多东西,厂子里没法一起研究,我们正想跟海城大学的实验室合作,那是你的母校,你最熟悉了。”
其实,黎阳断断续续也在海城大学做了一两年的实验,但他只是借助地方,那是徐国华的母校。
工厂和学校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然后再通过生产转化成产品,互利互助,是良性的循环。
跟徐国华说了半天话,看着天快要暗下来,黎阳就站起来要离开。
徐奶奶本来想留黎阳吃饭,听说谭帅和大毛他们回来了,就没强留,毕竟他们离的不远,以后有的是机会。
黎阳回到农机厂,推开办公室的门,就看到谭帅端着一个盆子站在凳子上,用黄色的泥巴抹在两截炉筒中间。
“这是干啥?”
“炉筒冒烟了,糊上。”
“哦。”黎阳伸腿,跨坐在凳子上,两只手扶着谭帅的腿,“前阵子就冒烟,我还以为是风向不对,不咋大,就没弄。”
办公室大,炉筒长,谭帅抹一块,就得下来挪动凳子,黎阳在旁边防止他摔了,一边把徐国华的事情说了。
谭帅精力有限,国内的工厂和车队,他把握个大概,技术人员的聘用这些都是孔经理在忙活,徐国华是黎阳的同学,听说了这事,随口问了一句。
黎阳说着话,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簌簌落在脸上,抬头道:“炉灰是不是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