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种田](117)
吃完饭,他们哥俩又去睡觉,谭帅自己出了门。
黎阳一点也不同情的笑了,“小安可真勤快啊,你在南山睡一觉,那边清净。”
“他是听话。”谭帅道:“你年前说怕走了我们挨饿,他记着你的话,三顿饭都比平时早,睡觉前一个个问饿不饿。”
想想那个场景,黎阳忍不住又笑了,过了一年,这小孩长大了,都能给他大哥和谭帅撺掇饭吃了。
就大毛哥俩的事情,黎阳和谭帅说了好半天,然后电话提示余额不足,才堪堪结束了对话。
顶着北风,黎阳又回到村子,跟着房东的几个孙子一起放两三个鞭炮。
只歇了除夕那一天,大年初一,黎旭和左敏一起出摊了,这次他俩说客人不多,不让黎父黎母去。
黎阳跟着爸妈在家里,他坐在床上看书,看着看着就倒在床上,慢慢的睡着。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黎阳热醒了,眼睛都没张开,就道:“谭哥,炉子别烧那么烫……”
黎父和黎母笑,“你谭哥离的可有点远。”
黎阳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在B市,炉子烧的倒是不咋热,他躺在地方正好对着窗户,太阳光一直照着,难怪会觉得热。
初一到初八,黎阳一直没咋出门,就在屋子里看书,帮着母亲一起做饭。
初九的时候,谭帅开着牵引车往B市送货,过来拜年,顺便把黎阳接走了。
海城有北方重要的综合港口,不单国内货船停靠,国际原油船舶和装满集装箱的货船也经常进出港,谭帅带着人把货船上的大柜拉到B市来,来回不到三百公里,运费是900元,比长途拉货更合适,就是频繁的装车卸车要麻烦点。
黎阳回去后跟谭帅一起搭班,谭帅开重车,他则从B市往回开空车,走在最新修好的路上,特别的通畅。
因为黄立安怕大哥和谭帅饿着,每次煮饺子都煮一大锅,导致每顿都剩下不少,为了不浪费粮食,黎阳回来后,四个人吃了好几天的煎饺子。
虽然好几种馅,但是吃完,几个人脸上都是差不多的颜色,短时间之内都不想碰饺子了。
棉花厂上班后,接线员给了黎阳十几张留言条,上面是315宿舍的人给他打的电话,大都是拜年还有返校时间,只有涂林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
看完留言条,黎阳整齐的夹起来,有点担心涂林脑袋上的小卷毛,靠夜儿靠的太狠,是真的会掉头发。
没活的时候,黎阳骑三轮车带着黄立安特意去新摩托车厂看,除了地方有点偏以外,没啥缺点,气派,宽敞,工人们的脸上都带着笑,他们现在的工资几乎是海城所有工厂里面最高的,人人羡慕。
黎阳一直盯着海城的报纸,上面关于农机一场引入资金的新闻一直没有,他问谭帅,谭帅说机械局那边还在商量。
重新振兴一个厂子需要的钱可不是个小数,即便账本上的数字一直在快速的增加,黎阳都很清楚,他们距离一个拖拉机厂还很远。
机械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这话黎阳在各种课本上看到了很多遍,但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等他在纸上一笔笔的算起来时,才深刻的体会到这话的意思。
所以,每天忙完,黎阳都会认真的检查每一辆货车,现在,这些卡车关乎着未来的工厂,它们平安顺利的拉一趟趟的货,就是给拖拉机厂添砖加瓦。
谭帅给车子打完黄油,正在洗手,又看到黎阳在那里对着车子说话,“赶紧收拾东西。”
锁好门窗,黎阳骑着车子,谭帅跳上后座,黎阳赶紧抓住车把,稳住乱晃的车子,然后顶着风往家骑。
他们回去的路上先去看了肖欣欣,然后又去方医生那,那个男孩手臂上的夹板还没拆,看谭帅的眼神还带着警惕。
黎阳也不知道拿他咋办,只好把买来的拼音书和幼儿园的课本留下,让他多学学看看,能融入到海城的生活,可以假装是少数民族,只要别惹事,别被送回火坑,以后只要有把力气,也饿不死。
徐国华他们学校早开学,黎阳抽空去了,因为忙着往B市跑车,只在外面看了他们学校高大的图书馆,并没有进里面去参观。
不过这个不着急,他以后还会回来,机会有的是。
除了在B市跟家人团聚的日子,黎阳几乎都在车上,别的司机学车和修车全会了以后才能摸方向盘,黎阳是先摸的方向盘,跑了好几个月慢慢学会了修车。
等到他能独立修一些常见的小毛病的时候,开学返校的日子到了。
谭帅开车拉着黎阳和大毛哥俩一起到了B市,大毛哥俩下地后乖乖巧巧的问好,可把黎母给稀罕半天,黎父更是把周乐拿过来的零食都往他们俩手里塞。
自从大毛开始正经的做起了生意,存折里的钱越来越多,虽然黎阳见不到存折的真身所在,但是金额黄立安都会跟他说,可以说比家里有好几个工人挣的都多。
不缺钱,衣服穿的干净暖和,吃的好,身体开始追赶同龄人,穿着小面包一样的羽绒服,脸和手擦着防冻裂的雪花膏,香喷喷的,小脸肉嘟嘟,十分的可爱,上手摸着也舒服。
已经在海城收拾了一顿东西,在B市,又收拾了一个大包,一群人去到火车站,把黎阳送上去,下次再见,可能就是半年之后了。
啃了一口“小面包”黄立安,黎阳跟一帮子人道别,然后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不管是南边,还是东边或者而是西边的省份,想去北方,一般都在B市转火车,所以B市的火车票是最难买的,谭帅竟然弄到了卧铺,黎阳把大包小包的东西塞到行李架子上,火车缓缓动起来,他坐在靠窗的地方开始看书。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万事啦
第71章
到学校后, 黎阳收到了一大堆的信,来自天南海北,最远的自然是郑铎的。
信中郑铎跟黎阳分享他在学校图书馆和餐厅的打工生活, 还有对美国新兴IT行业发展的见解, 他知道黎阳爱好看报纸,在信中剪了一些有趣或者有用的新闻。
这封信给黎阳的震动很大, 因为国内大学生们很多都没摸过计算机, 但是国外的这个新兴行业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这让他陷入了思考。
晚上, 宿舍的六个人一起出去吃了饭,回来后,黎阳把信中关于计算机行业的信息跟其他几个人分享, 涂林拿着满是英文的报纸看了看, 又还给了黎阳,“还是你说吧。”
黎阳和彭东英语在宿舍里面算是好的,俩人脑袋挨着脑袋,一字一句的翻译,“以蒸汽机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为电力的发展, 而计算机则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对于机械系的人来说, 都会很清楚工业的变革会给方方面面带来多大的变化, 他们处在巨大的变化中, 却只能感觉到丝丝缕缕的涟漪。
黎阳在回信中写了他们所能接触到机械行业的现状, 老厂大厂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他和谭帅想要生产更先进厉害的拖拉机的想法, 只字没有提到海城摩托车。
黎阳还在和老家高中复读的学生保持着联系, 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走出去看看。
秦锐的信件一如第一封那般简单,只说了在部队训练的种种,最后说等他复员后一起踢球,洋洋洒洒一页多点。
在跟其他人的书信往来中,黎阳见识到了不同的学习生活,曾经在一个教室日日夜夜读书的同学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聚少离多,一份薄薄的书信联系着他们的过去和未来。
没有急事的话,黎阳也跟大哥写信,他看到了B市关于住房改革的新闻,提醒大哥多往一些地方跑一跑,打听房子的事情。
回信的时候,黎阳偶尔往棉花厂打电话留言,打完电话才猛然想起来,南山那边已经安装了电话机,但是习惯一时半会不好改。
大二下半学期,黎阳的功课依旧不咋多,他从徐露露学姐那里弄到了他们大一德语课的课程表,空闲的时候会混到教室里面听课。
像他这样的人不少,教德语的老师课上一样教,下课也会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黎阳没什么问题,不是他学的好,而是学的稀里糊涂的,基础太差,问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