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 下(63)
常人不知,但是别国的将领却清楚他的重要性。
而且比起计谋百出的白起,蒙骜相对来说“老实”了许多,胜就是胜,败就是败,若他败了可信度比较高。
想要演好这场戏,演员和场地都至关重要。
对方主将是信陵君,那么他们这边就必须派出一个在对方心里和信陵君地位相当的将领,蒙骜的确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所以当吕不韦提议的时候,异人也答应了。
吕安侧首看着吕不韦一点点在这封绝密的奏书中写下了蒙骜的名字,还是有几分迟疑,“可是父亲,蒙骜将军会答应吗?”
“他会的。”同为客卿,吕不韦对蒙骜也有几分了解,他将笔搁在一旁看着儿子道“我在邯郸时候曾经同大王就秦国的【军功授爵】郅都有过一段探讨。”
“当时我认为秦国的军功授爵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废除了子嗣得到父母的庇佑,人人皆平等。但最大的弱势也是如此。”
见儿子面上微露不解,吕不韦笑道“我儿尚且年少,又未为父母,你不知道父母心中之所思所想。为人父母者,恨不得将最好的东西全数留给孩子。哪怕我知晓这些东西,我的孩儿也能靠着自己得到一样。”
吕安一愣,面上露出了一抹薄红,见儿子害羞别扭了,吕不韦含笑转移了话题“当父母的很清楚留太多好的给孩子会教坏他,但如果不能留给孩子,那么奋斗的意义又有何在?所以我向大王提议——”
他缓缓吐出四个字——“降等袭爵。”
吕安恍然,这的确是可以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可以让父母将家产传给孩子,但也不至于会让孩子被彻底骄纵坏。
但其中唯一损失的其实是国家。
对于国家而言,本来爵位是废止的,现在哪怕降一等,也还是要付出一定的额外支出。
而关于这一点,吕不韦亦是提出了一个建议。
“传嗣当为嫡子,或为平等传给所有的子女。”也就是允许父母在传承时候进行【分爵】。
“父亲当真要同大王说了分爵之事?”吕安愕然得看着拿起笔和卷轴竹简书写的吕不韦“可是父亲当时不是说此法于现在不适用吗?”
没错,分爵之事其实是吕安在闲聊时候和吕不韦提起的,但当时被吕不韦驳回了。因为这样的制度一出,对王家是好了,但对于民间来说则是大乱的开始。
商鞅当年为秦国定下了军功授爵的底子,然而当时秦国还没有秦王,封顶也就是公爵,因此其设定的爵位制度放到秦公称王后的现在便有些不太贴合,毕竟公能够赐封的和王可以赐封的并非一个等级。
秦国的爵位制度这些年来零零碎碎改了不少,只是毕竟不是规整性得进行改动,因此其中多少有一些偏多或者偏少。
但福利这种东西,加起来容易,减起来却很难。吕不韦早就已经看到了这其中的问题,但着手处理却并不容易,毕竟会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人已经享受了数代,关系网也已经铺开,他这个刚刚上位一年的秦王想动也不那么容易。
但如果从内部破坏呢?
当时的吕安是如此对吕不韦解释的,“那些功勋之家本身体量巨大即便降等袭爵,层层递减速度也慢不到哪里去,但如果分封就不一样了。”
富有天下的周天子都能因为一个分封将自己弄穷,更别提秦国的这么点爵位了,但当时吕不韦却直接了当得驳回了他的想法,因为此法为以恶治国,如此一举,家宅之内便永无宁日。
本身嫡庶之间并不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所有的财产都归于嫡子,庶子在父亲死后只能分到很小一部分财产,因此庶子要么讨好嫡子,要么就自己出去挣一份家业。而因为秦国特殊的政治情态,选择后者的更多。
但如果可以分财产,那么庶子必然会想方设法哄骗父亲选用后者,以让自己分到更多的财物和爵位。
他们会更多得将去战场上拼杀的时间放在内院里,这对于秦国来说绝对是无益的。
吕安当时被父亲的观点说服了,觉得的确是自己思虑不周。但没想到父亲现在居然会向异人提出这一建议。
吕不韦执笔的手丝毫不顿,他嘴角一勾“彼一时,此一时,为父只是同大王提一下而已,并不是要现在就实行。”
至于这种法子什么时候用……自然是在秦国爵位团体过于丰荣成为累赘之时,而秦国的爵位什么时候会成为累赘?那自然是和平年代,没有了战败削爵这一控制爵位数量的制度开始。
按秦国律,战争若是未能得胜,将领会受罚,而受罚自然可以以公爵抵罪,这也是秦国控制爵位数量的一种方法。
而事实上,不光将领受罚,兵士们所有的战果都无法兑现。所以,吕不韦会在现在提出降等袭爵制,便是要给蒙骜以及战场上拼杀的将士们一颗定心丸。
他落完最后一笔,将竹简放在一旁晾干,就着悠悠灯光,吕不韦的面容明灭不定,他看着唯一的儿子道“安儿,你要记住,没有完全不好的政策,只看它在什么时候用,又是为了解决什么目的而提出。”
“只要你心中清楚他的弊端,并且做好准备,那么这计策就是可以用的——只要在你的目的达到后将其撤回即可。”
他露出了一个微微有些狡猾的笑容“朝令夕改也可以是一种手段。”
“决定政策如何的,不是政策本身,而是其背后的人。”
“同样的策略,不同的人用出来就会是不同的结果。政策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吕安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胸中激荡之情久久不已。
秦王历二年,异人派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攻赵,定太原。攻魏,得高都、汲。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王龁攻上党,得,置太原郡。
秦军的疯狂攻击很快引来了六国齐抗,除齐国并未发兵外,信陵君魏无忌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西向攻秦,战于河外,秦军难抗,将领蒙骜帅兵西走,拒关不出。
秦王异人遣使者携重礼、重金游走于诸国之间,又过数月,因军费所耗巨大,各国又均夺回失土,纷纷满意而去。
魏王为表彰信陵君败秦收复关东失地功劳,拜其为上相,封邑五城。
信陵君之名,扬天下。
作者有话要说:
夏喵:我爹,我爹真是太厉害辣!!!
齐楚燕韩魏赵:太特么阴险了!
秦国贵族为六国点赞。
政策这个东西,只要由不要脸的人来用,他就能达到效果。
不说老秦人了,你们看看特朗普就知道了。他可以玩朝令夕改,你根本没有办法,只要舍去一张老脸,他的目的就达到就行了。
这就是商人思维。
嗯,没错,吕不韦是商人嘛。
秦国的爵位最后是可以降等传下来的,不过那不是一等,那是……跳崖式继承。
其实就算是降一等传对于家族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拿红楼梦举例吧,N多小说指着荣国府的就是他们明明应该是将军府了却还是挂着荣国府的牌子,这个就是铁证。
当你换牌子的时候,你会感觉非常的耻辱。
荣国府这还是第一代呢,都受不了,更别说后来N代了。
而且换牌子是一回事,生活质量降低又是另一回事。
排场降下来可不是容易的事,多的是打肿脸充胖子的。
降等这事,想得开的还算好,想不开的……降不到最低,他自然就破产了。
第203章 论坛体 慎买!
2019年中国水下考古的最大发现, 无疑是渤海海底的一艘汉代沉船——中山号。
这艘沉船被发现完全是出于一个巧合。
中国自95年开始实行休渔制度开始,为了满足市民的海产品需求, 将近海地区渐渐发展成了海洋牧场。一直到19年, 养殖鱼类占海产品总有两近七成,产量甚至富余到可以出口的程度。但也因此,近海大部分地区都布置了用于养殖的网格, 传统捕鱼业只能向深海或者非养殖区进发。
中山号的沉船就是因此被发现的。
一艘违规使用拖地网的渔船被渔业部门所截获。在没收其作案工具的时候,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现拖网缠住带上来了骨骼。
海底作业时候发现骸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当工作人员按照常规操作将骸骨送到警方进行调查后就发现异常,又将其送去了研究所,几番调查下判定这是一具距今约千年前的骸骨。
由此判定, 这块地域水下一定有考古发现。果然,很快一艘沉船被发现。
因为此船沉没地在千年前曾经为黄河入海口附近, 所以考古人员有理由判定这是一艘近洋货船, 又因为货船完全被黄河淤泥所掩埋,在完全密闭的环境下这艘货船可能还保持良好。
而同时,这艘沉船出现在渤海湾,考虑到其年代, 考古人员判定为它有可能是的货船,就年代而言比南海一号更早, 可以填补人们对于北宋船只的了解, 考古价值非常高。
然后随着考古挖掘,越来越多的证据将沉船的时间往前推了一千年,直到考古人员在船上发现了极具秦汉特色的五铢币样式的铜钱, 这艘船的年代才被真正定了下来。
只是因为五铢币上头的铭刻因为水流冲刷已经看不清楚,考古人员无法最终确认。
但问题来了,那具骸骨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在水下,所以碳检测出了差错?
考古人员对此也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人可能是附近的渔民,他和这条船可能毫无关系,只是恰好在这个时间出现在了这儿。
这只是一场阴错阳差的意外。
但直到船舶被吊起之前,网上关于船舶的身份还是猜测纷纷,有的猜这是秦始皇寻找仙丹的船舶,有的猜这是东汉末年的商船,很少有人猜西汉,因为从西汉的史料上来看西汉的商贸主要集中在当时的南方的南越国,并没有关于东海的记录。
但事实恰恰相反,这艘船正是西汉武帝朝的沉船,考古发现了带有刘彻年号的物件,也就是说这确实是一艘距今两千多年的木质沉船。
但令考古人员困惑的是,船上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石块,虽然因为海水冲刷,以及海洋生物的生长,致使石块需要进一步的处理,但这种在船上放置大量刻字石块的情况显然不符合常理。
考古人员初步判定,认为这艘船应当是当时的运输船,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真相的揭晓是在当年年底,被考古人员清理出的几块巨石上清楚地写明了这些石块以及这艘船的故事。
——中山号,是这艘船的名字。
它始建于汉景帝执政年间,然后服役了十余年,最后按照它创造者的意愿,永远地留在了它最后抵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