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181)
皇帝在今时今日,还说这些话,有任何意义吗?
他不是已经把自己逼得辞官了吗?现在又来他面前感叹“新人不如故”……
难道皇帝有意再次启用他?
不,绝不可能。
寇准暗道。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若是他现在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能容许莱国公依旧在京城生活已经是极限了。至于再次启用,除非他真的疯了。
寇准悄悄地打量着赵受益,遗憾地发现,皇帝的身上目前尚未有任何发疯的迹象。
他缓缓地道:“官家所言何意?”
赵受益亲切微笑:“朕受莱国公教育近十年。私心里觉得,莱国公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反正先一顶高帽扣上去。寇准生平最爱听人奉承,此时被皇帝夸赞,不由得捻了捻胡须:“官家谬赞了。”
“然而先生也清楚如今的局势。想要让莱国公重回皇宫,给皇储当老师,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寇准默然。
确实如此。
赵受益接着道:“但给皇储当老师,却未必一定要到皇宫里来。”
寇准挑眉:“官家的意思是?”
赵受益指着他道:“先生如今不正是给人当着老师吗?等皇储年纪大一点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叫她出宫上学,来清北大学拜先生为师,岂不是正好。”
“须知启蒙之师虽然对一个人影响深远,但人七八岁的时候能学些什么呢?只能学些最基本的大道理。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才是最需要教育的时候,这个时候拜的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寇准道:“那这就不巧了。官家长到十五六岁之后,臣就没这个荣幸教导官家了。”
赵受益道:“那就正好弥补遗憾。何况先生还是皇储的外公,由先生来做这个帝师,再合适不过。”
寇准道:“只是现在来清北大学求学的多是落魄书生,连官僚子弟、富贵膏粱都少之又少。官家将皇储送来这里求学,恐怕不太合适吧?”
赵受益笑道:“事在人为。都是十来年后的事情了。就说如今的清北大学和初初创设之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想必十来年后,清北大学会比如今更加兴盛。到时候,无论是落魄书生、百工之子,还是官僚后裔、商贾子弟,都可以在清北大学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连女子也可入学,和男子一样同窗读书。皇储也来读书,当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
寇准闭了闭眼。
他当了皇帝十年的老师,怎会听不明白他的画外之音。
皇帝啰嗦了这么多话,重点只在——
女子也可入学。
女子,女子!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的意思已经是明摆着的了,比起皇子,他更偏爱公主,甚至偏爱到了要为她铺路,将这大宋江山都交到她的手里的地步!
他睁眼看着皇帝。
不会是真疯了吧?
赵受益道:“先生觉得,朕的这个梦想怎么样?”
寇准缓缓道:“难如登天摘月。”
赵受益笑道:“登天摘月有什么难的?驾个梯子到月亮上,将月亮摘下来,再拿着月亮爬下梯子就好了。天上的月亮可是实实在在的,总好过水中月、镜中花,看着明明白白的,其实就是个虚影子。”
寇准道:“官家有气魄,自去摘月。”
他站起身来:“夏先生应该给他们讲完自行船的原理了吧?我今天可还是还要给他们讲一个时辰的左传的,再不带他们回教室,就要误了时辰了!”
这时正好夏玉奇带着他那二十几个学生从屋里出来了。
夏玉奇走在中间,手里拿着一个自行船的模型。那模型上有可以转动上弦的机簧,他拧了几圈,松开手,就见那模型船船侧的轮子一圈又一圈地开始转动。
他将那模型放入院中的水池里,模型船原地打转了一会儿,就开始飞快地向池子的另一边行去,只留下两道水波。
学子们都双眼发亮:“夏先生,真神仙技也!”
夏玉奇笑道:“神仙不敢当。一凡人耳。”
寇准道:“行了,看都看完了,还不收拾收拾回去读书?书读不好,到时候年末考评考出个下等来,你们晏校长骂你们,我可不拦着。”
清北大学虽有学生数万,但跟着寇准专攻一经的学生都是有意来年下场参加科举的,一个一个的都在晏殊那里挂上了号。大学一年两次考评,这些人的成绩晏殊都是要看的,哪个的火候差不多了,就打法出去考科举。
学子们都蔫头巴脑地跟在寇准身后,连皇帝都不敢看了。
寇准领着他们,就要回去上课。
赵受益在他们身后朗声道:“先生,朕把月亮摘下来后,你要不要共赏清辉?”
寇准头也不回:“赏!”
什么男的女的,不都是他女儿生的?
摘月就摘月,他又不是没干过比这更艰难的事情。
第115章
包拯和狄青最终还是在次年端午节前夕回到了汴梁。
彼时距离他们出京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光。蒋平的造船厂已经顺利造出了五十艘自行船,十二艘木制船,其余三十八艘都是钢铁巨轮。
包拯站在仍在缓缓前行的巨轮的甲板之上,眺望着不远处繁华的汴梁市井,感慨道:“不过半年而已,真正是物是人非了。”
狄青笑道:“如今汴梁城里一日一个样子。别说汴梁,哪里不是日新月异的。这自行船已经通行天下了。咱们昨夜才从应天上船,如今还没过午时,居然已经抵京了。往前两三年,谁能想象得到呢?”
他们在北方诸州郡走了一圈,最终从应天府坐自行船回了汴梁。
襄阳王一案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应天府里换了新知府和转运使。城中的宗室们也没有谁还敢像襄阳王在世时一样一手遮天,因此虽然曾经饱受天灾**的洗礼,应天府人民还是挺过了这场浩劫,将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包拯乘车路过应天府城外之时,见田间麦秀青青,农人忙碌于田垄,扶犁牵牛,已是一派太平丰足之迹象。
他捏紧了袖子里记载着北地官员贪赃枉法罪证的册子。
民生不易。这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能被贪官污吏给毁了。
应天处于要冲之地,还住着些皇帝的宗亲。如今世上的五十艘自行船日夜来往于全国各大港口,应天至汴梁这一段航线自然是热闹无比。
包拯至今仍是微服出行,跟随着狄青的队伍。狄青乃是枢密使,如今完成了皇帝的任务回京述职,自然而然地包下了一艘自行船,将所有随行的人马都装进一艘船里带回京城。
船将靠岸,船头吹起了号角,提醒码头上的人注意接引,也提醒仍在河道上徘徊的大小船只准备避让。
如今的自行船体积速度都非同小可,虽说靠近港口之前已经注意减速了,可被碰上一碰也是非同小可。
码头旁的大小船只都飞快地给它空出一块地方来,不敢于这个庞然大物争抢空间。
狄青笑道:“这就要到了。咱们回京的消息应该已经到了官家的案头上,官家若着急要见你我,自然会派人在码头上传召。”
应天至汴梁的自行船是两天一趟的。他们当时在应天驻扎休整了数日,回京的消息随着上一艘船已经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包拯整了整袖子:“就算官家不急着见我,我也得赶快进宫面见官家。”
狄青看了他的袖子一眼:“不急。你是奉皇命出京的,比起他人,官家一定更相信你。”
包拯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早一分面圣,就多一分希望。”
他这一路搜集官吏罪证,虽说是微服私访,但难免有打草惊蛇的举动。他又是个一直到底的性子,油盐不进。各地的官员见不能收买他,便有想要斩草除根的。可惜他身边有武艺高强如展昭的江湖豪侠,又有狄青带着军队随行,竟然各地官员的切齿痛恨之下保全了一条性命。
- 共210页:
- 上一页
- 第181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上一篇:在横滨当守护神的日子
下一篇:武侦绫小路的工具人指南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