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跳台滑雪退出娱乐圈(126)
这是本届冬奥首个跳雪项目决赛日,天气晴好,雪山也妩媚。
“雪如意”就在凌放脚下。这座玉雪妆成的跳台,自然条件相当好,它借山势坐西向东,南北两侧有着天然的浅浅山谷,白天比赛,侧向风的气流条件相对稳定。
赛前有记者提问,他跳过许多跳台,最喜欢哪一座?凌放想都不想直接回复,当然是“雪如意”。他和它已经很熟识了。
这支独一无二的雪如意顶端,那极具特色的大朵“祥云”环形出发区,就在凌放身后。奥林匹克转播团队、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团队,就守候其中。北京冬奥的跳雪赛事,还是他们头回能够实时从正后方追拍运动员松手、出发、腾空的全过程,不用借助无人机,拍起来自由度高很多,记者们也都挺兴奋。
央视团队直播间也就设置在现场,解说还是国内跳雪迷已经熟稔的前运动员苏靖和他常搭档的女主持人。
随着冬奥邻近,冰雪运动热起来,苏靖最熟悉跳雪,但是以他的阅历,解说一些滑雪、极限滑板等赛事也还是够用。他已经辞去了原本的主职,专做赛事解说。用苏靖某次调侃自己的话说:“只要凌放还在,我这碗饭就吃得下去……”
“……好的我们看到,咱们的运动员凌放出场了!”凌放站上跳台的实时镜头切过来,苏靖很振奋地开始解说,“凌放目前在标准台的FIS积分世界排名第二位,近两年发挥非常稳定,在去年夏天积分超越了芬兰选手克里斯多夫。目前在标准台排名仅次于一会儿将出场的哈萨克选手阿伊苏。平昌冬奥中,凌放拿到的中国跳雪第一块金牌也是在这个项目。”
女主持人接过话题:“说到这里,‘雪如意’的标准台落差和滑道区域倾斜度与平昌跳台数据比较接近,让我们期待他今天也取得好成绩!”
穿着连身服的年轻运动员,带着中国队的冷白+正红色头盔、茶色目镜,露出两颊和下巴一点皮肤,白皙得像薄壁的瓷器,在晴朗日光直射下接近透明。
透过深色目镜,高清镜头里能拍摄到凌放的眼神格外清冷,看上去似乎不带任何情绪。
他静静地俯瞰着高台下的这片苍茫大地。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0章
考虑到跳雪这项运动的极限性质, 以及本人相貌条件,站在跳台上准备出发的凌放,显得愈发炫目。
要知道, 吃瓜网友们原本就在狂欢着盘点本次体育盛会上的运动员美女帅哥, 作为中国队本届冬奥第三个夺金点, 这场比赛关注度也并不低。
凌放一出现,实时微博热搜里#男子跳台滑雪标准台决赛#的词条, 大幅加速上升。
“他可厉害了这项目的独苗。”网友里颇有一些了解跳雪的, 简单说两句就赶紧专心看比赛;“……我这个月恶补了他很多比赛好紧张,这个项目真心有点险, 今天跳了的几十个都没在咱的场子里出事我就放心了……”也有许多趁着冬奥热度浅浅入坑, 这类群体最热衷科普和讨论,而且说话有时难免夸张一点。
“他是凌放对吧,天呀央妈镜头里怎么能比图片还好看!小哥哥看起来性格好冷啊, 好严肃眼睛都半天没眨了吧?虽然怎么看都还是帅!”“妈妈啊怎么有人站在那儿就这么蛊人!”这就是单纯路人颜狗……
凌放本人在这个时刻, 很单纯地在看观众席。
“雪如意”下面有南北两个看台:南侧看台包括VIP观众席、媒体记者席、评论员席, 边上是OBS转播保障、气象、场馆运维等赛事技术服务工作用房所在的技术楼。北侧看台是主要观众席, 约6000余个座位此时满满当当——家门口的冬奥,只要有中国运动员出场的赛事都是爆满, 何况这还是个有冲奖几率的决赛!
凌放知道, 他的家人和韩墨京此刻就在那里。其中的二位老人, 还是第一次来现场看他比赛。
雪面有些反光, 观众人群穿的五颜六色, 乌压压一片也认不出谁是谁。但对他最重要的人们都在,凌放在习惯的冷静中多了一丝欢喜。
风速稳定, 风场指示灯长绿。
裁判台给出准许出发信号, 从这一刻起, 叶飞流会眼都不眨地盯着风场图。
凌放随时可能出发。
今天一早,“雪如意”顶上的风挺正常,近3级风,在跳雪运动员看来比较弱。
不过,山风穿行过耳时还是会有感觉,丝丝缕缕、呜呜咽咽。
在数百万网友关注下、在现场观众的些微喧哗和所有媒体热切的注目中,站在制高点上,独自直面冬风的人,终究还是跳雪运动员自己。
在这样的风声中,凌放在安静地等待。
他远远眺望向南方那道灰突突的山脊。
山脊上,草蛇灰线状蜿蜒起伏的有长长一道低矮砖墙,那是崇礼明长城的遗址。
不错,站在海拔一千多米的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跳台的出发点,可以清晰地眺望到几百年前的长城。
有明一代修长城历时200余年,崇礼地区的长城就有70多公里,它是赤城-崇礼-龙关一带,长城岭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历史景观,在选择跳台滑雪中心地点时就被纳入了考虑,取意是古长城和“雪如意”交相辉映。它在夜间亮起来会更明显,像一条金色的小龙,在白天就要天气好再稍加注意,才能看到烽火台和城墙走向——这并不妨碍其中某种独属于中华文明的浪漫主义特质。
训练时,凌放也经常遥望那片古老的遗迹,倒不会再有多少惊喜兴奋,他看了一眼,视线转回教练台的方向。
从他踏入滑道算起,才不到1分钟。
……不知道今天叶飞流选风要等多久——啊,居然来了!
叶飞流似乎抓到了好时机,这次很果断地下决心,直接给了出发信号。
凌放瞳孔微缩,瞬间进入状态。
他一推横杆立即松手,手臂保持向后微曲。
3.6秒后,到达台端、深后摆臂、下蹬——正是向着明长城遗址所在山脉的方向,高高跃起。
底下观众席里真正看过跳台滑雪现场的人并不多,坐在其中的沈擒舟仰头看向百米高空中那道优美的弧线,紧张地握紧了身边凌放姥姥的手。
比他们更近的教练台上,叶飞流也在看着这条曲线、也看着实时显示数据:起跳点出发速度90.45公里每小时。很不错,在风洞实验室做了数字人体建模、加上多次在这条标准台滑道训练后确定的弱逆风条件下的最佳速度范围内。
凌放已经直臂前倾,开始滑翔。
咻iuiuiu——声音如滑翔机般响起。
高空中无遮无挡,这声音在现场看台观众听来比想象中的大很多,简直惊心动魄。
没看过比赛的话,都很难想象那是人体高速破空时发出的声音。
得亏凌放在倒数第二位出场,跳之前,沈擒舟她们一口气看了48位决赛第一轮运动员的飞行现场,有了些心理铺垫。
凌放稳稳地落地,雪面同时腾起烟云般的雪雾,观众席中,凌放姥姥这才摩挲着胸口,感觉心脏咚咚直跳,“啊呀……”
一直板着脸紧张到没表情的姥爷也松了口气,有些缓不过来的样子:“我在电视屏幕里看也没觉得有这么心惊啊!”
沈擒舟倒是出国看过两回,但也还是紧张得不行。她问边上的韩墨京:“墨京……你去看过好多次小放在外国的比赛,每次也都是这样子?”
韩墨京点点头,还是专注地看着场内进入停止区正在离场的凌放,“又担心,又骄傲。”
“等一会儿才是第二跳呢,哇这真是提心吊胆!爸、妈你们还好吧?”沈擒舟一边呼气,又一边对韩墨京讲:“比完也不要跟小放说我们反应太夸张哦,别影响他……”
现场公布了凌放这一跳的距离:117.5米,目前暂列第一。
“好!”观众席一阵欢呼。
凌放之后出场的运动员阿伊苏还出现了轻微失误,距离比凌放还差16米,基本无缘奖牌,从镜头里看,这位稳居世界积分第一的哈萨克斯坦选手情绪还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