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食神[重生](49)
在说明来意后,小李立刻得到了赵母的热情接待,并且将所有的卤菜都端了一小份出来让小李品尝。
在品尝过卤菜后,小李已经基本相信了稿件对于叶氏秘卤的介绍。不过任务还是需要完成。
第一个问题便是“不知道,老板贵姓啊?”
赵母笑着回答:“我姓叶。”
小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看到店名就不该问这个问题。这个老板明显和那个“赵季安”没有关系,我是不是傻啊。
小李连忙切入正题,问了赵母好几个相关问题,然后又拍了总店的照片,就直接离开了,毕竟另外两个连锁店的照片也需要拍摄。
晚上在家吃饭的时候,赵母把下午蓉城日报来采访的事情给赵父还有赵安说了,脸上止不住的笑容。
没想到自己一个农村妇女,居然还有上蓉城日报的一天。
或许蓉城日报相比起SC日报没那么正式,但是蓉城的百姓明显更喜欢蓉城日报,因为内容更接底气。
赵安在一旁听着自己父亲的后悔,心中很想笑,但是又不敢真的开口,只能在一旁憋着。
第二天赵母和赵父一样起了个大早,不过她可不是陪着赵父去买菜,而是去邮亭报摊买报纸了。
可惜翻遍今天的报纸,赵母也没能找到“叶氏秘卤”四个字。
赵安连忙在一旁安慰,别人报社也需要时间的,我们再等等。
果然第三天的时候,赵母终于在蓉城日报上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报道。
生活版,整整占据了一整面的主板面,还有黑白的照片。
《连锁店在蓉城的发展——记“叶氏秘卤”的发展》
报道中简要记录了叶氏秘卤的经营方式,以及叶氏秘卤是蓉城第一个使用“连锁店”的餐饮企业。
还有三张照片,分别是总店、连锁一店和连锁二店,当然照片上还有三个摊主入境,当然分别是赵母、赵达以及王怀德。
报道中提及写叶氏秘卤总店是第一家店铺,然后依次有了两家连锁店。对详细的菜品的介绍并不多。
报道主要在分析连锁店适合于什么样的企业,而不是介绍叶氏秘卤的菜品以及发展史。
“这小李也不问清楚,我们这里虽然是总店,但连锁店一店才最先开业。”
赵父看着报纸上的错误信息,有些不满,。
“没事的,没事的,这点小错误而已。”
看到自己出现在报纸上,赵母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介怀。
报道的内容当然是赵安故意写错,他原本想通过部分的错误防止他人误以为自己就是叶氏秘卤的老板或者员工。
但没想到负责采访的记者,居然也没有详细问一问这些事情。看来是对于“赵季安”很信任啊。
赵安更没有预料到的是,这件事情成为了叶氏秘卤发展史上的一个趣闻,也因为“第一件店铺不是总店”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叶氏秘卤。
哪怕这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在夸奖叶氏秘卤,赵父赵母也明显感觉到自家的生意越来越好,甚至有不少人花上半个小时专程走路过来购买卤菜。
同样连锁一店和连锁二店的生意也突然爆棚。
蓉城的常驻人口超过一千万,而蓉城日报每天发行量超过十万,一个主版面的影响力是赵父赵母难以想象。
当然除了蓉城日报本身的影响力以外,和肯德基的关系也密不可分。
单论影响力,肯德基不知道胜过了叶氏秘卤多少倍。
赵安的第一篇稿件,让人们对于肯德基的关注点从肯德基转移到了连锁店上。
因为文章内容翔实,论证有理有据,让大部分的读者产生一种“错觉”:肯德基的成功是因为它是连锁店,而忽略了肯德基其他的诸多优点。
而在这个时候,赵安的第二篇报道,成功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连锁店的优势引导至叶氏秘卤之上。
肯德基因为是连锁店而成功,叶氏秘卤是连锁店,所以叶氏秘卤也特别成功。
这种错误的三段论在生活中、媒体中太过于常见,的确赵安一开始是有想着借着肯德基的东风,宣传自家的叶氏秘卤。
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好到难以控制。
接下里的一个周中,先后有三家报社的记者来给叶氏秘卤做采访;、三家叶氏秘卤面前同样出现了排队的现象,其中又以总店的人最多。
而真正超出赵安预料的是,先后有好几名商人前来询问赵父赵母是否愿意将叶氏秘卤转卖给他们,其中甚至有人出到了五万元的价格。
这是一个万元户都足以骄傲的时代,五万元让赵父赵母差点答应。
赵安连忙给自己的父母算了一笔账单,再加上父母二人对于叶氏秘卤感情都特别深,所以才忍痛拒绝。
这些商人也没有强求,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商机。至于赵父赵母是否真的愿意将叶氏秘卤卖给他们并不是特别重要,他们相信农民出生的赵父赵母,在商业方面不可能赢过他们。
赵安看着那些自信满满的商人,什么都没说。
而另一个变故则是很多人跑来对赵父赵母说,他们想开叶氏秘卤的连锁店。
这些都是对于连锁店有一定了解、嗅到了其中的利益的人,只不过又不像前面那些商人有足够的财力,能够自己创立连锁企业。
赵安同样向自己的父母表达了暂时不应该开连锁店的事情,但是这次赵父赵母可没有采纳赵安的意见。
之前他们没有将叶氏秘卤卖出去,是因为他们懂不能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但现在别人要来开连锁店,为什么要拒绝呢?
更多的连锁店就意味着更高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赵达和王怀德的成功,让他们相信其他连锁店也能获得成功。
何况现在总店的厨房足够大,完全可以再提供一两家连锁店,二人便开始挑选合作者。
赵安一开始的时候特别担心和着急,他不是反对扩张连锁,只是现在自家的根基还不够稳。
必须要让自己赶快成年,能够拥有更多甚至独立的决定权啊,赵安心想。
另一方面,赵安也逐渐看开,或许现在受挫,对于自己的父母并不是什么坏事。
第52章 痛批
在诸多寻求合作的来访者中, 赵父最后与两人达成了约定。
他们还是每天从总店这这件按照固定价格进货,然后他们可以以“叶氏秘卤连锁店”的名义进行销售。
不过所有的约定都是双方口头上协商确定, 也没有任何人的见证。
赵父赵母想的很简单, 只要他们会从自己这里购买卤菜就可以了。中间的加工费就足够让自己的收入再度增加。
至于其他方面也只是对他们提及了,之前连锁一店、二店的经验。连锁店开始营业的时候要如何宣传推广、如何通过良好的卫生情况来提高客流量、如何招揽客人……
因为之前已经被自己的父母否决过意见, 赵安并没有再对这件事没有提出任何的意见,只是默默记住了他们各自的营业点。
这两人都拥有农贸市场附近的铺面,直接把自己原来的招牌取下, 然后换上了“叶氏秘卤连锁店”便可以开始营业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 他们比赵达和王怀德的起点高太多了, 已经拥有了一定稳定的客流。
刚一开始的时候, 两人的确会每天来赵母这购买卤菜,并且告诉赵母第二天需要的分量。
在最开始的一个月内,他们需要的数量明显在不断增加。
就算可以在店铺中清洗、卤制, 但是除了午饭时间,夫妻二人每天都要从早到晚都待在店铺里忙碌着。
哪怕收入又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二人还是感觉到特别幸苦。他们认为这已经是自己家店铺的极限了, 准备就维持现在的规模。
但赵父赵母突然发现新加盟的两家连锁店每天购买的卤菜量突然开始下降。
赵母还很关心地问了问什么情况, 而对方的回答只是“最近生意不好”。
对此赵母很是疑惑, 明明总店、一店、二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但最后赵母并没有继续追问。
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 赵父赵母难免会谈到这些事情。赵安听了之后, 心中也有了些猜测。
“小树,周末帮我个忙?”
“好呀!”
计嘉树什么都没问便答应下来,反正赵安又不会害他。
周六的下午, 赵安带着计嘉树来到了一个二人从来没有来过的街道,附近有一个农贸市场,此时人流特别拥挤,都是下班来买菜的人。
赵安很快就看见了自己今天来这里的目标——叶氏秘卤连锁三店,这是赵安之前就暗中记住的信息。
“安安,这是你们家的连锁店吗?”
因为之前《蓉城日报》的报道,计嘉树也知道了连锁店的事情。
“嗯,等会你去店里帮我买点卤菜,多买几个不同种类的卤菜。不要对他们透露是我让你来买卤菜的。”
无论是之前口头商讨连锁店的事情,还是到总店来购买卤菜,对方都见过赵安不止一次,赵安自然不可能亲自去购买卤菜。
计嘉树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完成任务,从赵安手中接过了钱。
赵安目送着计嘉树走向连锁三店,同时观察着连锁三店的人流量。
果然有问题。
虽然三店的客流量比不上总店,但绝对不比赵达表哥和小姑父的卤菜摊差。以这个人流,每天贩卖的卤菜绝远超过从总店买回去的量。
从对方和自己父母签订口头约定的时候,赵安就知道肯定会出问题。
至于对方到底做了什么,赵安心中也有了大概的猜测。没一会计嘉树就带着装满卤菜的袋子回来了。
赵安带着计嘉树离开了附近,然后直接打开了塑料袋。
单是从色泽、香味上来看,赵安就确定了这不是赵母制作的卤菜。为了再次确认,赵安还是把每一种菜品都品尝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