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已婚小知青(83)
姜颂小声回他自留地里的韭菜能割了,以后天天给他包韭菜饺子,又说等回了北京顿顿吃饺子。
杨絮拿起一个蒜瓣,平常吃肉馅的饺子他才吃蒜瓣,韭菜馅的再搭配蒜瓣,他吃不下只能看着别人吃,然后脑子里又开始这些同志都是能靠吃播火的人,吃饭都太香了,堪称暴风吸入。
他没什么行程的那两年里,深夜里最常看的就是吃播,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
回家的路上,杨絮跟姜颂说如果真的能穿回去,他考虑改行做吃播。
“不当演员了?”姜颂偏头看他。
“当演员没人找我演戏啊,再干下去都要吃不上饭了,”杨絮笑起来,“不都说很多网红赚的比演员都多。”
“要是真能回去,说不定就有导演找你拍戏呢,”姜颂从兜里掏出根烟叼嘴里,边掏火柴边说:“当然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只要你高兴。”
“你歌手出身,不知道抽烟对嗓子不好,少抽点。”
姜颂立刻把刚刚点着的烟从嘴里拿掉,吐槽道:“不知道为什么来这总会在累的时候抽一根。”
杨絮把姜颂手上的烟拿过来叼在了自己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没错,所以我抽。”
姜颂伸手拿过抽了口,笑着挑眉,“咱俩一块抽。”
踏着夜色,打开那把生锈的锁,杨絮和姜颂一前一后进了院门,先拿着手电筒去看了兔子,然后洗个澡躺到床上,姜颂念叨着给北京的二老的信不知道收到没有。
杨絮拿着个蒲扇扇着说起沈力的父母居然跟姜颂的父母长得一样。
姜颂拿过蒲扇帮他扇,“我也没想到,所以这是老天爷对我的眷顾吗?让你跟我结了婚,还让这里的父母跟我父母一样。”
杨絮闭只眼睛,突然问,“如果我们俩没穿越,我跟你在一起了,你父母会反对吗?”
“什么年代了,他们俩比我还忙,哪里顾得上管我的事,”姜颂说着嘀咕了几句不知道他父母怎么样了,又问杨絮,“我们俩这属于灵魂穿越吧,那我们的身体是不是都火化了?”
杨絮想了想,觉得有可能,他拧眉说人倒霉坐个公交车都出车祸,还好他上的那辆车车上只有几个人。
姜颂没接这话,而是眉头皱得更深,担忧地说:“我们身体都火化了,还怎么穿回去?”
这话典醒了杨絮,他呆了呆,睁开眼,“对啊。”伸手摸到手电筒,打开,蹙眉道:“看样我们得在这活一辈子了,赶紧,背篇课文再睡觉。”
姜颂,“……”
过了有半个月,北京的二老回信了,寄来了钱和不少粮票肉票。
张明远说别人家父母给寄上一百块就顶天了,姜颂的父母居然送来五百块。
“小水,我看你那兔子也别养了,光沈力爹妈给你们的钱和粮票肉票,你们俩的小日子那是天天过年,”张明远一脸艳羡,“有个在北京当大官的爹就是好。”
杨絮说:“先养着呗,总不能一直靠他们,再说了这是沈力同志父母的钱,不是我父母的钱,万一以后有什么变故,等国家政策一变,我靠兔子也能多少有点收入。”
“钱粮票肉票都是你管,”姜颂一只手胡噜下杨絮后脑勺,“我爸妈就是你爸妈,咱俩不分彼此。”
几乎是一瞬间,别说张明远觉得肉麻了,杨絮都肉麻的不轻,不过,肉麻归肉麻,对姜颂这份爱意,他心里早就稀罕的没边了。
收到这么一大笔巨款,按知青点的惯例那肯定是要请大家伙改善伙食,抽出点空,杨絮和姜颂拿着粮票肉票弄了一袋子白面和三十斤肉还买了些芹菜,包芹菜肉馅的水饺。
知青们全都乐开了花,都夸杨絮和姜颂大方,这顿饺子连村上不少老人小孩的也都够吃的,杨絮给周奶奶送去了两碗把她老人家高兴的不轻。
宝根跑到知青点吃饺子,还不忘问邱建国有没有给他姐送碗饺子,小孩疼姐的心那叫一个急切,一听没来得及,立马跑到杨絮跟前问他能不能给他姐送去一碗。
“两碗。”杨絮给了他两碗,来凤快生了,一碗哪里够吃的。
村长和支书一人咬着一个烟袋看热闹的知青点,村长说上次这么热闹还是过年的时候。
支书说这年头撑上三斤肉那就是顶天了,这两小子搞三十斤,忒不会过。
村长笑,“叔,人家沈力的爹是干啥的?搁在古代,那就是沈力家是皇亲贵族咱们是普通老百姓。”
支书瞥他一眼,“别说人家,说说你,宝根不小了,该叫他读书了,整天天跟个野小子似的在外面不进家门,要是以后政策真有点啥变化,肚子里没点墨水咋行。”
“他得听我的啊,头阵子还行,现在又说啥读书没用,”村长抽口烟袋,“改天我让小水和沈力劝劝,我瞅着宝根怪听他俩的。”
杨絮特意给村长和支书一人买了一斤散装的纯高粱酒,吃饺子的时候两人直接饺子配酒,吃的那叫一个香。
方文明蹭了杯酒,然后坐在正中央边吃饺子边给大家伙讲故事,跟说书似的,那叫一个绘声绘色,大家伙听得高兴又入迷。
杨絮和姜颂坐在一块也听着,杨絮说如果方文明生活在他们那个年代肯定得是德云社一员。
“嗯,德云社的台柱子,一哥。”姜颂陪着杨絮聊不大可能的事,他觉得满足,然后学着小岳岳的语气,“我的妈呀……”
杨絮乐的肩膀直颤,说要是有手机他一定拍下来,然后好奇姜颂居然有关注相声界。
姜颂说春节联欢晚会谁没看过啊。杨絮说他以为姜颂是不食人间烟火不看春节晚会的。
姜颂侧着脸看着杨絮,抬起一只手摸摸他的脸,“傻样。”
知青点最后两名女知青被推荐去医学院,这批医学院要三个学生,杜建萍两人以及沈从临。
杨絮忽然意识到沈从临的年纪肯定让闵绍礼改了,于是他冒出个念头。
饺子吃完,相声听完,收拾完,回去的路上,风吹得凉爽,姜颂牵着杨絮的手,两人沿着村子的小路慢悠悠朝家走。
“改天问问闵绍礼,能不能改名字,”杨絮说:“把林若水改成杨絮。”
姜颂一愣,随即说:“那我改成姜颂。”
杨絮看他一眼,继而叹口气,“你要是改了,你不考虑这个世界你爸妈的感受?老爸姓沈,老妈姓张,你改成姓姜的,既不是随爹姓也不是随妈姓,他们二老估计受不了。”
姜颂一拍脑门,“我没想到这一层。”他抿唇沉默下,“名字而已,不必那么在意。”
“既然这样,那你改什么,我知道你是姜颂就行了。”杨絮说。
姜颂挑起嘴角,然后问,“那你问什么要改?”
“这是我唯一跟我父母有关联的,他们给我起名叫杨絮。”
闻言,姜颂攥紧了杨絮的手与他十指相扣。
种完玉米地里面基本上没什么活了,知青们可以休息避暑,日子如流水,种的玉米都长的跟人一样高了,小暑到了,天越来越热,知青们最常的活动项目就是跟着村民跟成群结队去林子里抓知了猴。
这方面杨絮和姜颂又是弱项,别人一晚上都能逮到好几十甚至上百,他俩加在一起拢共十几个都高兴的鼓掌。
方文明瞅着他们俩,一脸愁容,“我的娘来,你俩……”他打开自己手上的茶缸子,满满的一缸子知了猴,“来来来,怪可怜的,我给你俩几十个。”说着就抓了一大把塞进杨絮缸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