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科举扶贫(80)
“宁哥儿,你怎么知道鸡不行啊,你娘试了好多,不行。”
谢如方遗憾,要是鸡也行,多好,自家每天都要宰杀公鸡,要是行,得多好啊!
谢继宁也不知道,所以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想着自家的这个产业规划,自己太忙了,在书院,也不能回家,但是家里的产业要好好规划一下,这鸭子和鸡肉猪肉可不单单做腊味,腊鸭虽然方便,但是是方便外销,保质期要长一些。
近一点的还是有果木碳烤鸭、铁板鸭、卤鸭、卤鸡、卤猪头等等有很多产业的,每个小家庭有这个技术,完全可以撑起一个家。
就是现在县城人太穷,这些肉食的买卖还是有局限,大家都富裕起来就好了,比较快拉动经济的非房地产莫属,但是这个时代,房地产是比较难的了,基建倒是可以想一下,想到这些,谢继宁又念着修路还有修码头了。
但是现在首要的是将这个羽绒服的事情定下来,谢继宁抱着羽绒服去见静安,老远就叫道:“师母,师母,徒儿有好东西给你。”
屋子里静安正在一手打算盘,一手记账,听到谢继宁的声音,放下笔,轻笑道:“这小魔星,太磨人了,有他和应武在,我是一刻也不得清闲。”
张妈妈笑着说道:“公子有什么好东西都是想着你的。”
“师母,之前我和你说的东西弄出来了,你盖在腿上试试。”
一边说,谢继宁一边将羽绒服盖在静安的腿上,一会儿,静安就感觉这东西的好处,冬日里,坐在屋子里面算账,就算是屋里有碳,也是感觉热气不够,盖毯子又重,这羽绒服一盖上,又轻又暖和。
静安抬头,只见谢继宁好好的不坐在板凳上,双脚跪在上面,拿着桌子上的糕点吃着,见静安抬头,连忙笑着说道:“师母,怎么样,是不是很好。”
“这东西好,这个是怎么弄出来的。”
“是我娘他们弄的,师母,你直接和我爹娘他们谈一谈,我觉得,这东西做出多少都能卖出去,但是目前,这衣服不像松花蛋,有名气,而且价格便宜,这个羽绒服很费工时,价格贵,所以要大地方才好卖。”
“我娘家李家正是做这布生意起家的,这店铺开到府城,开到其他地方,这事情就交给我们吧!我让人请你娘上来一趟,说一说这事情。”静安一下子就激动了,这衣食住行,衣服排在前面,自己是做布匹生意起家的,这其中的门道她最知道了。
谢继宁说完了这事情,将事情交给家人,就放下了这件事情,继续念着修码头的事情。
结果当真让谢继宁念到了,上面发文下来了,因为之前怀安县灾祸颇多,尤其是水灾,特地免除怀安县三年的税收,还拨款一部分下来兴建水利工程。
虽然是因为积肥法还有稻田养鱼,还有部分方便送贡品的原因,但是积肥法和稻田养鱼都还没有推行,没有见到实际的效果,贡品的原因更是不能多说,干脆就麻线河水灾来说了。
赵知县不在意这个,只要有钱,怎么说都行,连忙拉上县衙班子开会,将这件事提出来。
之前要弄这事,阻力最大的就是王县丞了,但是如今资金要到位,加上之前已经几轮讨论过修路的方便,所以王县丞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怎么不愿意县里交通方便。
这个冬天县城里面都动起来了,县里快速规划起来了,观一书院作为怀安县的最高学府,精英人才无数,都被安排打下手,规划线路,规划河道,下去参与测量还有指挥,还有的被安排下去调查特产,顺便收集一些史料,赵知县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想富裕之后修地方志。
所以观一书院弹性放假,就提前放了,部分学生回家了,尤其是远的,其他县的。
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选择留下来,三五成群,在县衙的人带领下,去到各乡里驻扎。
这些都和谢继宁没关系,虽然谢继宁也想去田野调查,但是一是他太忙了,二是他太小了,其他人再小也是十三岁的样子,就他才九岁,就连十三十四的大多数被安排的县衙给夫子打下手,不能下去。
谢继宁则走后门,和应文应武一起跟着刘方杰,其他的小伙伴也是一起跟着自家长辈,长辈们都参与规划,这是一个大工程,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规划县里沿着麻线河修码头,竣梳河道,将堵塞改流的河道疏通,让麻线河涨水,变成水道连接济州河,陆地上则是修建官道连接各乡,乡以下的,乡里的人自己负责。
谢继宁趁机表达自己家愿意修两个庄子连接官道,自家出钱,然后又借贡品的名义规划了一个码头在谢家湾。
规划完毕,后面关于建设部分就和谢继宁这些小孩子无关了,大的秀才们可以去当一个临时小管事什么的,谢继宁这些小孩子就回家了。
谢继宁回家之后,就将修建码头一事和家里说,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工程,但是谢家因为之前的功劳是免除了徭役的,正好整个谢家族里的人都可以趁此机会赚点钱什么的。
不说别的,赵知县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在伙食上应该不会差了,这次建设,伙食费用指标还是不错的,谢家附近的一些建筑地方,大家可以去买一下关东煮,猪头肉等等赚钱。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1-09 17:29:13~2022-01-09 21:37: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风若 20瓶;
第72章 (第一更)
修建码头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板桥的人也都知道,周里正还有刘甲首作为基层官员更是去怀安县城衙门听命,之后的徭役征集, 地方建设安排等等都需要里正甲首的参与,所以一早,刘家就知道,码头的规划是落到了谢家湾,而且不是其他地方, 就是之前谢继宁家买下来的那一片地。
刘家祠堂里面,几个族老正在商量事情,刘甲首将这上面要求修码头一件事的详情一说,大家都沉默了, 祠堂里面的大厅里静悄悄的, 一点声音也没有,只有热茶的烟雾缭绕。
半响还是族长刘绪敬打破沉默,“大家都说说吧!这事情怎么办?”
刘绪嘉脾气最不好, 对谢家的意见最大,此时也是怒气冲冲的说道:“他谢家仗着有一个谢继宁的师父刘方杰, 竟然将码头修建到谢家湾,明明咱们刘家这个方向的人更多, 我们刘家的人是他们谢家的几倍, 天道不公。”
刘甲首也接话说道:“本来今年因为修路修河道, 正是加大征收徭役的时候, 这个冬天,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被征收,是这些年来最大的一次,偏偏他们谢家躲过了, 竟然免除两次。”
“本来他们谢家就有钱了,区区一个松花蛋,竟然也成为贡品,一下就富裕起来了。”刘修刚酸酸的说道,一想到谢家发大财,他的心里就不平。
“好了,我请你们来,不是让你们夸奖谢家的,谢家发达了我知道,我请你们来是要来商量这次修码头,咱们家该如何做才有好处,码头修他们那边了我们怎么办。”
刘绪敬将茶杯重重的搁在桌子上,止住了几人谈论谢家的好处,想到这些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们族里三个童生,都没有一个族学,这三个童生也只是带领自自家的晚辈读书,远一点的同族,都不管,一点都不像谢家,谢家的案首还在读书呢,谢家族里就开了这么大一个书院。
就连很多普通刘家人有亲戚在谢家的,都将自家子弟送去读书了,刘家子弟被谢家族学教出来,长久之后,只怕刘家像之前那样压过谢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咱们这能不能走一下关系,族里凑点钱,往县里走一走,将方向换过来。”刘绪丁建议道,这往县里走关系这事情,刘家是有自己的门路的。
“不说别的,单凭谢家要送贡品这一个理由,这码头就非要修谢家湾不可。”刘甲首叹了口气,低低的说到。
“那怎么办,不趁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建,将办法想出来,到时候一步错过,步步落后。”刘绪丁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