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科举扶贫(185)
“我们送的年礼虽然用心,但是不贵重,只是心思巧妙,就是当着朋友一样,我们要走的时候,还故意去太白楼请掌柜的帮忙传话了。”
刘方杰叹气:“万岁爷做皇子的时候,是大家公认的沉稳,我当时一直是外放,对万岁爷也不了解,只知道他是心胸宽广,勤政爱民。”
“也不知道万岁爷此举有何目的,君心难测。”
刘方杰一声叹息,
谢继宁安慰道:“师父不用担心,我感觉他应该是对我们几个有好感的,毕竟我们相处的时候,聊得开心,玩得有开心。”
“也罢,这件事想也想不明白,倒是你们两个是否准备好了要下场了,明年的考试,你们都有准备了吗?”
“祖父,我和师叔还有弟弟都打算下场去试试。”
“试试也好,念在你们出门这么久,再让你们休息几天,等休息过后,你们就回书院去,认认真真静下心来准备考试。”
“是”
刘方杰让谢继宁休息,谢继宁却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从凤凰山回家之后,一直闲不下来。
出门一年,稻香书院积攒了不少是事情,有一些需要谢继宁处理,还有越来越热闹的图书楼的众多读书人想要和谢继宁交谈。
还有孙夫子和刘芳苓她们几个弱女子跟着谢继宁回来了,总要好好的安顿她们。
谢继宁干脆将房子建在自家旁边,孙大夫医术很好,时机合适,可以请他帮忙带几个徒弟,板桥的医疗条件太差了,虽然有一个大夫,但是医术不是很好。
至于刘芳苓她们,因为她们不愿意回去,也不说家里的事情,为了避免她们成为黑户,谢继宁干脆徇私,将她们落户在了板桥谢家湾。
这件事要不是谢继宁做,都做不成功,现在板桥尤其是谢家湾,很多人都想来这里住,有那些不讲究的人家,连入赘到谢家都愿意。
这天,谢继宁正在看书的时候,只听到自家娘亲叫道:“宁哥儿,来吃东西了。”
才回来几天,谢继宁都感觉自己胖了,李麦穗和静安都减少了去书院的时间,李麦穗就在家里做各种好吃的。
太白楼的梅子酱还有烧鹅,因为谢珍珠念了两次,李麦穗就按照几人说的试了几次,就做出来了。
至于苏州的美食,受限于材料,就没有缘分了。
“娘,吃什么啊!”
“炖的当归老母鸡汤,你们出门太累,要多滋补一下。”
“娘,现在是夏天了,不用太补啊!”
“好好,之后不炖了。”李麦穗敷衍的说道。
谢珍珠感叹道:“娘,再这么吃下去,我就要胖二十斤了。”
“胖点好看,证明咱们家日子过得好,再说,你和嘉盈都是出门的这一年一下长大了长开了,瘦得很,你哥哥不会照顾人。”
“的确,珍珠,你要多吃点,我看看,要想办法弄些牛奶或者羊奶来,还有多喝骨头汤,需要补钙。”
出去一年,感觉大家都长高了不少,谢继宁之前一直很矮,脸上也有婴儿肥,一看就是小孩子的样子,出去回来之后,一下子就变成大人模样。
三人乖乖的喝汤,谢继平一边喝汤,一边兴奋的说道:“我想赶紧去书院,堂弟们一直问我出去玩的事情,书院的其他人也一定想知道,我要和他们好好的说。”
谢继平已经做好了炫耀的准备了,说起这个,谢珍珠也兴奋起来,整个书院,或者说整个板桥,再没有一个女孩子像她一样幸运,有这么一个哥哥,带着妹妹出门。
谢继宁也不阻止,只是提醒说道:“你们自己把握,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我都已经你们说过了,还有就是你们不许傲气。”
“知道的,知道的。”两个人连忙答应。
李麦穗问道:“什么能说不能说。”
“我告诉他们,不能说我们有多少钱,我们带回来的钱很多,我叮嘱他们不能说。”谢继宁一本正经的说道。
李麦穗说道:“的确,平哥儿,珍珠,你们大哥说得对,咱们家的财宝的事情千万不能说,说出去了不安全。”
“娘”“大伯母”“我们知道的。”
两个人知道轻重,连忙点头。
心里则是对去书院充满期待,还将带回来的小礼物准备好,到时候带去给兄弟姐妹。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3-04 20:47:45~2022-03-04 23:45: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某白 5瓶;
第162章 (第一更)
谢继宁和应文回到观一书院的时候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 毕竟这些同窗除开张仁学,因为家里祖父四处为官的原因,去过不少地方, 其他人都只是赶考的时候出远门。
而且那种远门还是和谢继宁应文这样的游学千差万别,张仁学都不顾谢继宁一向不喜欢和人接触的习惯,整个人压在谢继宁的身上。
“继宁,说好的咱们是好朋友,结果你出门都不约上我。”
“我们也是突然的决定, 再说,你要考试,你祖父还有你爹爹会让你跟着我们出门这么就久吗?”
“也是,我爹娘不会让我出门这么久, 而且现在外面世道乱, 每次我去我祖父那里都要跟着大商队一起,不对,继宁, 你不要转移话题,我能不能去是一回事, 你没有告诉我们大家是另外一件事儿。”
张仁学这句话提醒大家了,孙程明, 王青云, 张友方等等小伙伴都缠着两人:“你们出门游学都不和我们说, 自己就直接出发了, 还是夫子说了我们才知道。”
谢继宁连忙讨饶:“都是我的错, 我给大家带了礼物,都带了。”
“礼物在哪里,赶紧交出来, 我看看我们满意不满意,不满意今天是不会罢休的。”
“青木,你们将东西拿进来。”
谢继宁给大家带来的礼物是江南还有京城的时文还有一些科举用书,这个放在谢继宁的前世,会是学生最讨厌的礼物,放在现在,就是谢继宁对大家的一片赤诚真心了。
大家如饥似渴的看着这些文章,观一书院的科举资料在整个中省来说已经足够多的了,但是江南的和京城的,还是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应文的准备的则是沿途买到的各地的特产,有好看独特的石头,有大家雕琢的印章,还有上好的笔墨纸砚。
上好的墨和砚台对文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大家也顾不得歪缠着谢继宁了,都当即铺纸磨墨,就开始写字。
“果然好墨,好笔,好纸好砚台。”
众人大赞,这些都是在扬州买的,扬州本来就文风鼎盛,读书人多,加上有钱的人多,所以很多技艺高超的匠人都往扬州去。
上好独特的材料,加上工艺精湛的匠人,扬州的这些东西都是顶尖的,应文虽然不至于买顶尖的那些拿来送给大家,但是中等的就足够大家赞叹,毕竟这些东西,在怀安县,在济州都少见。
谢继宁看到大家都被转移了话题,和应文对视一眼,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整理自己被揉乱的头发还有衣服。
不只是同窗,就连夫子们都对几人出去游学的事情很感兴趣,毕竟像这样的游学,夫子们也没有专门的游过,而且谢继宁他们走过不少的地方。
谢继宁又和大家分享了出门的很多趣事,随着时间过去,大家的好奇才慢慢的消散。
然后大家惊恐的发现,缺课一年,两人的的学识竟然没有落后。
“继宁这文章做得好,关心民生,内容详实。”
李夫子一边看着文章,一边夸奖,这样的场景是课堂的常态,最近还加上了一个应文。
大家都以为他们两个是出去玩,学业一定会受到影响,没想到两人竟然悄悄努力。
大家都读得出来,正如夫子们夸奖的一样,两人的文章多了些东西,那是和大家在书斋里面穷究细挖所挖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文章的灵魂。
大家写文都喜欢引经据典,研究先贤的思想,以对先贤的典籍熟习为傲,文章里面关于自己的思想很少,但是谢继宁的文章从来都不一样,这次出门回来之后这种不一样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