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41)
丰禾碑这个地方,是两个山坡之间的垭口,也是成\"Y\"形的一个岔路口,其两条枝丫分别通往九大队和三大队。
两个生产大队,虽然编号相距甚远,但其实是相邻的两个生产大队。
“丰禾碑旁边的两个山坡,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比周围的山坡都要高一些。”
看况叶清楚这地儿是哪,刘康民继续说道。
“好像是的?”况叶仔细回想了一下,有些不确定的答道。
“往九大队这边走的这个山坡,一直到九大队,所有的山头都是连在一起的,是不是?”对于况叶的不确定,刘康民也看出来了,但他这个时候并不在意这一点,而是接着讲这一片的地势。
听完刘康民的话,况叶仔细的回想了一下。
从丰禾碑往回走,路虽然是不是上下起伏,但的确没有出现什么断口,这一片的地势还真如刘康民所说。
如果不算山头的话,这其实一个连着的整体,想到这他不由的点头。
看着况叶点头,刘康民继续说道。
“其实在挨着丰禾碑的那个山头顶上,就是我们这边水渠的起点,那边有一个涵洞。连接涵洞的是一条输水管道,这条输水管道连接着一条大河,大河边上安装了一组抽水机,是一级水站,沿途还有二级、三级这样的抽水机接力,把大河的水输送到附近的生产大队。”
“还有抽水机?!那得多大?”况叶听到这个解释,有些惊讶,抽水机?丰水场镇竟然有这个,他想像了一下,要运送灌溉各个生产大队的水,这的需要多大的马力。
“嘿嘿,这个的确很大,明年送水的时候带你去看看。而且输水的管道也很大,是一人都不能合抱的铁水管,丰禾碑那边的坡背后就能看到管子。”刘康民倒是见过一级站的抽水机,今年送水的时候,他比较好奇,拉着简修文去看过。
“那一定得去看看。”对于这个况叶也相当的好奇,他没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这个东西。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时代生产力比较落后,抽水机灌溉这种事情就没有想过。
不过有了这个,他倒是理解了为何在这么高的地方修建水渠了。
只要能把水运上来,之后灌溉的事情就简单了。
后面抵达干活地点,以及之后沿途修整的水渠,其地势的分布也解答了他之前的疑惑。
从丰禾碑那边为起点,水渠地势逐渐降低,保证运送的水可以沿途流淌,灌溉其周围的田地。
有了这些水渠,也解开了况叶另外一个疑惑。
之前他和队员们干活的时候,就发现有些坡地,地势比较高,一旦雨水不足,灌溉是一个大问题。
原本以为需要人力一挑挑的从坡底担水上去,没想到有这么大的水利灌溉工程。
第33章
这么大的水利灌溉工程, 况叶自然十分好奇。在修水渠干活期间,向同行的其他队员打听。
对于这个灌溉工程,队员还是十分乐于讲述。
其实在没有装载柴油抽水机之前,他们这坡上的田地是没有如今这么多的。
高坡上的田地灌溉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需要人力或者筒车、龙骨车这类提水灌溉。
这些耗费的精力和收获并不成正比, 所以对于高坡上的土地, 当初就没有开垦那么多。
建国以来随着环境逐渐稳定, 人口也逐渐繁衍起来, 队上的人口自然也随着增长。
人一多吃饭自然是大问题,九大队这么一个生产队, 如今人口就接近两千。
但耕地有限,粮食产出自然有上限。
九大队这边从五几年就开始不断的开荒,因为地势原因,低洼处的早就被开垦成田地,只能往更高出的坡地开垦。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国家对于土地开荒也是支持的,新开垦出来的荒地,有相应的免税政策。
公社没有成立之前,只是各个家庭为了增加口粮,零星的申请开垦山坡上的荒地。
在五六年后公社逐步建立之后, 队员统一劳作,开垦荒地的工作也就统一起来。
但因为高坡上的山地灌溉困难,开垦的荒地始终有限。
直到观市第一个柴油机抽水装载成功, 实现了高坡田地的控灌,政府也逐步的开始兴建相同的灌溉水利灌溉工程。
这个时代民众的响应激情, 况叶就算没有出生在这个时代,也是能够想象到的。
他们艰苦奋斗的激情更是能够爆发无与伦比的成果, 短短几年的时间,一套涵盖好几个公社的水利灌溉工程就完成。
听队员们说,九大队这边的水利灌溉,只是这套灌溉系统下面的一个小分支。
据他们了解,这套工程至少涵盖了四个公社,除了况叶知道的丰水、三汇,还有圆坝、会山两个公社。
有了这么一套灌溉系统,队员们自然开垦了更高的坡地。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才有况叶如今见到的满山遍野的田地。
只要老天给力,不遇上大的干旱,这套水利灌溉设施,就能够保障地里产出。
那三年的□□,让队员们更加的重视这套水利灌溉工程,每年都会用心的维护水渠。
所以才有了农闲时间集体修水渠的景象。
况叶自然也是知道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特别是如今这个时代。
所以每天下工之后尽管十分疲劳,对于这样的劳作却是没有敷衍。
就这样,他每天和简修文他们上山下坡,跟着队员们忙着修缮水渠,12月的时间也逐渐走到底。
......
“修文哥,队上什么时候很粮食啊?”这天下午况叶三人下工回家,在准备晚餐的时候,看着装粮食的陶缸里面已经快要见底,况叶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段时间修水渠,三人的体力消耗比较大,但一日三餐却是紧着吃的,其中红薯占了大半。
原因就是他们三人的粮食如今快要见底,如果队里再不分粮食,过几天几人就得闹饥荒。
听到这个问题的正在加柴火的简修文手一顿,粮食快要见底的事他当然知道,不过经历过一次分粮的他没有况叶这么担心。
“应该就着几天吧,队上其他人家的粮食应该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我记得去年分粮的时间,就是元旦过后,快了。”旁边在摘菜的刘康民也开口道。
刘康民虽然也知道快要分粮食了,但快见底的粮食,他的忧心只是比况叶看着要好一点。
“那这点粮食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吗?”得到回答况叶还是有些担心,尽管知道快要分粮食了,但看着存粮逐步减少,心中的焦躁还是难免的。
尽管他的空间中有吃的,但这毕竟不能拿到明面上,白天他和简修文他们一起吃饭,随着其中主食的减少,自然也和他们一样饿的很快。
“应该行吧?实在不行只有想点其他办法。”简修文没有说是什么办法,但在场的况叶和刘康民其实都知道是什么。
12月即将过去,其实整个生产队,大部分人家的粮缸都差不多见底,甚至有些人家早就没有粮食了。
对于没有粮食的人家,队里也不是视而不见,可以先通融一下,先从账上借一些粮食,到分粮的时候,把借的这部分抵扣就是。
当然如果这样行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到万不得已队上也不会轻易的同意。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办法。
一是找亲人接济,这个时代能够借粮食给人家,特别是在这个时候,都是那些关系亲密的人家。
二就是花钱卖粮了,因为农村的粮票难得,这买粮其实也时间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也是私下的交易。
“唉,希望快点分粮吧。”听到这句话,况叶感叹一声。
“加油,至少我们还有这个。”举起清理好的萝卜,刘康民苦衷作乐道。
“哈哈,也是!”开着刘康民耍宝的模样,平时稳重些的简修文不由笑道。
见此况叶自然也暂时抛开了心中的担忧,一时间厨房中的气氛活跃起来,准备晚餐的速度都快上一分。
这次谈话之后,修水渠的工作照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