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偶像(197)
而水下考古作业的方式也十分有趣,因为每位人员下潜的时间有限,所以只能像是接力赛一样,按照领队分好的小组逐次下水接力工作。
大会很快就散了,之后的时间交给各个小组,自行讨论他们的潜水工作方式,以及需要携带什么工具。
大家借助昏暗的灯光讨论,整块白板上很快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内容,老队员们都笑称这是“作战计划”,大家丰富着各种细节,直到半夜才散会。
第二天大家都早早醒来,简单吃了些早饭便开始了工作的筹备。
第一组已经在准备下水了,第二组也没闲着,开始帮助他们做下水前的准备和安全检查;第三组在调试设备,待会他们将成为“移动图形工作站”,用Trimble SPS361 GPS定位和hypack软件调整工作平台的出入水口位置;还有的队员在利用潜水梯进行观察、设置水下喇叭以提醒大家时间和位置……
与他们相比,楚孑的任务相对独立,他依旧负责水下摄影和补位。
不过他的心还是跟着诸位队员一起紧张了起来。
很快,第一组便下水了,他们需要尽可能做到摸清水下情况、确定舰体位置,并将20米和25米的两个点通过徒手测量的方式定位出来。
今天的天气不算晴朗,谁也无法预估水下的情况,所以第一组的工作是重中之重。其他队员忙完了手里的事,都凑在了他们的出水点附近等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流去,水下喇叭喊了三次倒计时,但大家还没看到三位队员上潜的影子。
楚孑心中有些忧虑,在场的队员们的脸上也都不太明朗。
大家都在心里祈祷着、祈祷着。
第110章
距离倒计时结束已经过去三分钟了, 水下依然没有第一组上潜的迹象。
这下连水哥都有点焦虑起来了,在他们既定的出水点旁边四处看着,背着手来回踱步。
正当大家商量着要不要派潜水员下去找人的时候, 甲板上忽然传来一声,“看见气泡了!”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三串气泡渐渐出现在海面之上。
此时此景, 没有什么比这个场景更好看了。
很快, 大家就见到第一组下潜的三位队员接连登上了舷梯, 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怎么回事?”
等三人喘匀了气, 水哥就皱着眉头问道。
“抱歉, 水哥,”第一组领队回答道,“下潜的时候小李有点着急,右耳失压了,上潜的时候我又着急了, 右耳也失压了……”
“哦,没别的事就好, ”水哥松了口气, “下次注意点, 别这么着急了。”
“好。”
虽然大家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潜水员了,但耳朵失压这种事就像是在街边的小吃车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次。
第一组下潜的队员本身压力就比较大,心里肯定又紧张又着急,想要好好完成任务,所以出现失压的情况大家都能理解。
等三人调整的差不多了, 水哥方才问道:“水下情况怎么样?任务完成情况呢?”
三人立即恢复正色,开始做起潜水简报。
可惜, 正如所有人所担忧的那样,今天的水下情况并不好,温度低、能见度也只有30厘米左右。
但幸运的是,出入水点都设置的比较好,第一组几乎不怎么费力气就找到了铁甲堡东北角的弧顶,之后就是顺利的一路向南,海床上也没有什么障碍,很快便通过徒手丈量的方式找到了20米和25米的两个点位,也做好了标记,这才出水。
总体来讲,除了因为耳道失压造成了一点点麻烦之外,第一组的任务完成的相当干净漂亮。
水哥听完,眉头终于舒张开了。
第二组只有两位队员,听完简报之后立即带上了先前就准备好的钢钎(qian1)和绳子下水了,在第一组的基础之上,他们的任务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根据两个点位,向东侧拉出软探方就可以。
在他们下水之后,甲板上的人才把钢钎递给他们。
这两根长达半米的东西可谓是深海一大杀器,是二人昨晚上打磨的,一端尖锐无比。
而与楚孑之前想象的不同,两根钢钎并非人手一根,而都是由第一位下水的队员携带的,第二位队员只用“水手结”的方式收纳了绳子而已。
看起来二人的任务并不“平等”,甚至效率有点低下。
鲁小达见楚孑面露诧异,悄悄在他耳边解释道:“在水下很可能拿不稳东西,二人又是用一上一下的方式下潜,所以在上面的那位队员不能拿这么危险的东西,不然要是失手了,就会造成下面那位受伤甚至死亡。”
楚孑方才明白,原来每一个看似“不合理”的地方,背后都藏着很多用经验换来的道理。
等二人到达底部之后,真正的任务方才开始,他们需要用罗盘确定方向,然后用手摸着“铁甲堡”向南移动至第一组潜水员标注的20米点位处,要让第二位队员解开绳子,固定在点位上,然后二人要向南游动五米,插好钢钎。
总之,他们要以第一组队员定位好的两个点位为基准,拉出一个5米x5米的软探方出来。
之后,就可以返回在铁甲堡旁边的入水绳处,上潜啦。
等他们结束工作之后,就轮到了楚孑他们组登场。
他们的任务就是检查软探方的位置是否准确、点位是否牢固,以及拍照存档。
楚孑虽然感到紧张,但这份任务其实并不算困难,再加上在鲁小达和何领队的帮助之下,他的耳朵也没再出什么问题,所以一切都完成的非常顺利。
他除了软探方的位置之外,还多拍了一些“铁甲堡”的照片,也算是为之后的工作减轻负担吧。
之后,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一切都交给了粤省打捞局的潜水员,他们带着巨大的抽泥管进行下潜,到了软探方的位置布置好管道。
能进行这份工作的潜水员其实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作“重潜潜水员”,专门负责在深水之下进行作业。
很快,在他们的操作之下,抽泥管发出了巨大的咆哮声,在浙奉662工作平台的后甲板,过滤箱开始过滤起抽上来的黑色的海水。
甲板上响起掌声。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这次水下考古的精确定位发掘工作至此开始步入了正轨。
往后,如同今天这样的操作将重复一次又一次。
当天下午,楚孑和鲁小达还有一次下潜任务。
他们还要检查一次粤省打捞局的抽泥抽沙工作进展如何。
而这次,他们决定从一个之前从未使用过的入水点入水。
因为是陌生的入水点,所以楚孑和鲁小达故意将下潜速度放的很慢,楚孑用手举着手电拼命往下照,但很快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在其他感官都被剥夺了之后,楚孑能清晰地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他很快察觉出了不对劲,虽然他们是故意放慢了速度,但也从没有下潜过这么长时间。
当最后一点光亮也被漆黑的海水吞噬之后,楚孑的双脚终于触到了海底。
他能感觉到自己脚陷进了软烂但夹杂着贝壳、石块等等硬物的沙坑之中。
紧接着,楚孑用手电向海床四周照去,很快明白了这次下潜时间这么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