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综艺篇(37)
高毅然转头就去找潘慧聊天。
室内镜头在那儿架着,拍摄着高毅然安慰潘慧的情况。
潘慧本来已经调节好心情,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水稻。电脑上显示着图案,她手上记录着数据。
高毅然走进来,先是放了一瓶研究所的米汁饮料在潘慧手边:“我刚才认真和贺老师探讨了一下。”
潘慧茫然看向高毅然:“什么?”
高毅然非常坚定:“你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时代变了,每个时代总会有每个时代流行的职业。但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就只有这一辈子这点时间才能抓住。”
“只有你才最了解清楚你自己的。你做出的职业规划肯定很符合自身。所以千万不要随便动摇。他们是为你好,提出了一些建议。选择权还是在你手上的。”
潘慧傻愣愣坐在那儿。
高毅然正经得自己都尴尬了,被潘慧看得有点僵:“那个,我是不是话多了点?”
潘慧点了点头。
高毅然更加尴尬。如果没穿鞋,他脚趾立刻能在实验室抠到下一层,原地钻洞消失。
潘慧言简意赅:“谢谢。”
她道完谢,摸了摸口袋,拿出一颗简易包装的糖放到高毅然手里:“那天贺老师研究吃的,我学做了一些大米糖。给你尝尝。”
高毅然接过糖:“……谢谢。”
他低头把简易糖纸剥开,里面的糖能看得出米颗粒,做得相当粗糙,但又挺好看的。塞入嘴里三两口吃完,高毅然挥挥手:“我继续去忙了。”
围观群众没想到自己能嗑到一场知道结局的在线糖。一个个集体变粉不够后,干脆集体变红,最终化为一句:“给我们队长发喜糖了吗?”
节目组也并没有刻意剪辑出两个人的情感问题,但正是这样一本正经的,非常生活化的情谊,让不少人纷纷为两人送上祝福。
另一头的实验室里。
贺君和童文乐对着电脑还在沉迷学术。
童文乐:“你看这水稻,长得是真漂亮。与众不同。我下次就买块金子,让人做成这形状的米粒,串起来做一条手链。”
贺君:“……你不如做一碗米,挂脖子上。”
童文乐:“?”他怀疑队长在内涵他。
第33章 春华秋实不负你我……
这段时间的研究所里, 会有为了一个观念争得面红耳赤的,也会有前脚争吵后脚一起拍桌做实验的。工作之余又是吃吃喝喝,跳这个那个舞。
最绝的是……
贺君每次都能拿出不同的广场舞,而童文乐不知怎么就绞尽脑汁又去研究水稻的一万种食用方式了。
研究人员来来往往, 忙忙碌碌。
镜头里出现了一篇文章, 文章半透明化在所有画面背景中, 一行行的字虚化到让人看不太清楚, 只隐隐让人清楚是论文的格式。
有标题, 有摘要, 有英文,有中文,有图画,有公式。
这是一篇最合格的国际性论文。
内容输入的速度很快,键盘BGM的声音传来,让所有观看的人心跟着吊了起来。
弹幕:“虽说好像研究员每天在干的还是日常工作, 但意外有点点紧张。”
“是这样, 看起来感觉已经到了收尾的环节。”
水稻研究工作到最后真正的完成,落于现实里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高潮, 而是非常普通平凡的一个句号。审核品种上交后,再度送下来也是常规的流程, 完全没有任何特殊。
节目组却愣是将这平淡的最后一个环节,用剪辑搭配音乐的方式,逐渐让其勾住了观众心弦。
贺君和童文乐脱下实验室的白大褂,匆匆坐车前往另一个场地。
这是一场展会, 展会上主讲人正是小组那位开明的导师。他身上挂着牌子,面对台下无数人,拿着麦克风开讲:“我们研究所最近研发的这款水稻。是用……母本与……父本, 经过十几年的栽培,再引入了……基因……”
台下的人各个持笔做着记录。
导师说着:“在这里,我要郑重感谢下。感谢每一代为水稻而付出的研究人员,感谢……,最后感谢暂时还不能公布的辅助研究与宣传人员。”
台下的人议论纷纷。
戴着口罩缩在角落里的贺君和童文乐两个人笑成一团。
转眼,导师讲完了展会上要讲的所有内容,应付完所有的咨询。而台下的贺君和童文乐也转移整地,前往一间小办公室。
贺君和童文乐走进一间小办公室,导师已经在里面等着他们了。他见到两个人进门来,将完整版的论文打印稿,以及一封节目组的信交给面前两位对于他来说,年纪尚轻的青年人。
“我们这款水稻的研究,也非常感谢两位的参与。”导师拍了拍两个人的手:“不管你们以后往哪里发展,未来可期。”
弹幕里非常感动:“是的,未来可期。”
“他们真的为这个综艺付出了很多。看得出内容拍摄花费了大量时间。跑了很多地点。”
“而且每次的学习视频真的是实打实的。”
贺君很感动。
他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过最终论文,非常不安,也充满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在这上面留下名字,又觉得自己三个月以来所作出的贡献,还没有足够和其他人并肩。
童文乐在边上也紧张起来。
导师提议:“你们坐下看吧,比较长。我还有事情要忙,就先走一步。”
两人当即点头:“好的您忙。”
导师离开,贺君和童文乐拿着较厚的论文,坐到位置上。贺君朝着镜头笑了下:“是真的心跳加速,和演唱会上场前差不多。”
他还下意识说了一句:“不过名字一翻就能看到了,长不长都没有关系。”
童文乐在边上点头。
“论文一般,贡献度最大的人名字排在前面,而排在后面的属于撰写论文的,也就是通讯人。方便外界与之联系。”贺君深吸一口气,抬手将页面翻开,“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在这个上面,更不知道会在哪个位置。”
既不可能在前排,也不应该在最后。从倒数往前看最为合适。
贺君笑容缓缓顿在镜头前。
页面上的名字全是用拼音写上的。贺君就应该是“Jun He”,童文乐是“Wenle Tong”,但这两个名字在上面是完全没有。
童文乐在上面也完全没找到自己名字。看到这个现实,他脸上露出失望:“看来我们的贡献度确实还不够。”
贺君安慰自己,也安慰童文乐,更安慰镜头外的观众:“可以理解。因为水稻研究耗费了大家大量心血和汗水,我们只是中途加入打个下手,根本不算是正式的研究员。”虽然失望,但可以理解。难怪导师溜走那么快。
他往后翻了下:“论文确实很长。”
翻看到最后,贺君又一次顿住了。论文的最后是致谢环节。
那是一段不算长的致谢,用一种雅而朴实的话语表达出了对水稻的热爱,对研究所以及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尊重。
而另起一行后,上面写着:“由衷感谢艺人贺君与童文乐以及江山代有才人出节目组,在水稻研发过程中,给予团队的鼓舞与支持。山水迢迢路遥马急,春华秋实不负你我。”
贺君手落在最后一句话,一时哑然,说不出任何话来。
喉咙口如同被堵上了棉絮。
他们在论文上留下了名字,不是那些研究人员迫于某种客套或者其他成因而留下的。这些沉浸在学术中的人既没有将他们抬高,也没有将他们的痕迹抹去。
这群年龄不一的学者以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诚挚写下了这般含义的感谢。
贺君最终笑起来:“我们留下名字了的。”
镜头落下,片尾是一片田野。水稻从无到有,拖拉机与无人机齐备。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没有一个露脸,哪怕是贺君和童文乐出现,也不过是给了一个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