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崽家长永不认输(159)
毕竟他们是国营单位,编制都不会轻易变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不存在忙不过来就招人解决,那哪怕是多一个人吃国家的饭,都得经过层层审批经过同意才能实施,而这其中所需要的时间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让邮局的领导们觉得还不如就自己硬扛着再说。
反正也就是加会儿班,他们本来就是要为国家做贡献的,都有这个觉悟的!
至于因为人手不够而导致邮件可能出现丢件或者邮寄速度太慢这类情况……那就只能就这样了呗!
可是民众并不满足,他们想要更快、更多、更便宜。
之前是囿于需要短期内最快解决建国之前被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尽可能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大环境下尽可能地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不得不实施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最大程度地稳定了社会初期状态后,也一定程度地压制民众的个人自由意志和个性创造力与生产力。
但好在“掌舵手”总是出现得最及时的。
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推广正在逐渐激活大众的思想——国营搞不动那就搞民营。
没道理在艰苦时期国人就能做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放到现在条件好了他们反而不行了。
就比如这个外贸代送单,人家有单子没车,但他们有车啊!只是没单子……
不过没关系嘛!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嘛!
XXX
话虽如此,这事情也不是一拍脑袋说干起来就干得起来的。
于是陆柚暂时放手了县里的小饭馆——毕竟他的厨艺虽然不错但也主要是舍得放油放调料,以及比现阶段更加新颖的烹饪组合,真要说厨艺水平,他其实就是个半罐子水。
而一品鲜能够达到开分店的主要原因的确有味道这方面的因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菜品的调味都还是靠了高晋年的指点才稳定输出、独树一帜的。
但高晋年虽然点亮了厨艺天赋,但很明显他更大的兴趣是赚钱,如今有比在后厨更赚钱的路子,他也最多当指点师傅,不可能天天顿顿都在后厨掌勺的。
要不然一品鲜就不会是快餐、麻辣烫这些能用低廉的价格提供饱肚又美味而且方便快捷,特别受年轻人和劳动阶层欢迎的快餐店,而是走什么私房菜(bushi)路线了。
而陆柚呢,觉得最近和高晋年差不多——他为什么前世干那么多的兼职?还不就是为了多赚小钱钱。
他觉得以自己的厨艺水平和曾经前世兼职小王子(自封)的经验,做个点子人可比实操能对身边的人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
所以虽然开了一品鲜并且后面还开了分店,但是他已经当了半个甩手掌柜,重心转移到了下饭酱上面。
下饭酱能在短短两年里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打小闹变成现在落霞村每家每户(除了高老二那几个不对付的)至少都有一个人参与的四五十人的小规模作坊,除了下饭酱的确味道出色外,陆柚的一些宣传、推广、促销点子也是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村子里的基本上全都参与进来了下饭酱之中,现在村子空前团结——虽然以前在生产队时期大家也都比较团结,但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捆绑得紧,并且陆柚他们的高家成为了村子的重点保护对象。
(之前桂芬婶曾经担忧的陆柚家买的电视和冰柜放在家里会不会被小偷惦记这种情况更是完全不用担心。先不说黑仔在兢兢业业看家护院,就是村子里的其他人若是陆柚他们没在家的时候,都会每天也会去高家附近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就预防万一陆柚他们高家出现损失觉得村子里不安全,然后就搬走,带走他们好不容易能在家门口赚钱的活计了。)
甚至因为时代的原因,那些在几十年后可能说是都嫌老土的法子放到现在都是让人闻所未闻、耳目一新、并且能够点石成金的。
陆柚:原来这才是他拥有未来几十年发展记忆的正确打开方式呀!
有了这种认知之后,陆柚对于手上的权力就放得更开了。
比起深耕深挖某一个领域,其实广撒网也是一种赚钱的方式呢。
像是现在一品鲜小饭馆的三个门店、一品鲜下饭酱品牌(定个小目标)、雅萍服饰,都有他的分红占比。
前两者是大头,最后一个是普通占比,可,随着雅萍服饰年年向好,未来也是相当可期的。
还有高晋年这儿,他自然也不能漏了。
虽然说高晋年和他不分彼此,高晋年的就是他的,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要更上心嘛。
XXX
高晋年其实最开始就想组个车队,一边赚长途运输的钱,一边通过不同地方物资需求不同赚个差价。
但陆柚在想到物流快递这方面后,忍不住就给高晋年先说了。
高晋年最开始的时候还没太听明白,但他一向是在赚钱的敏锐度这方面一向是可以的,越听就越清楚,越清楚眼睛越亮。
尤其是物流快递这些,实际上和他正在计划的车队用途不谋而合——只是更加细致和有指向性。
而且,如果真的能做成的话,可不是普通长途运输和倒卖货物差价的金额可以比拟的。
毕竟需要长途运输货物的是商家,可全国有多少商家?而全国又有多少普通人?哪怕一个普通人的价格远不如商家,可积少成多,长期以往,利润不可小觑呢。
只不过,蛋糕是摆在那里,并且还没有别人发现,但并不意味着高晋年和陆柚他们就可以挥舞着刀叉上去“大吃特吃”,他们还是按捺住了迫不及待一口吃成大胖子的盲目冲动,先指定从无到有的小计划并依次实施。
创业这件事情开始总是难的,虽然做足了功课,但不可避免会遇到坎坷。
尤其是高晋年这会儿只有不到十个愿意和他一起干的司机,而这些司机最开始都是跑长途运输,对于这种相对于短途的快递运输并没有多少经验,更重要的是,没什么名气,很少会有外贸公司主动找到他们。
毕竟他们是民营不是国营,信誉度没有郭嘉在国人心中保证度那么高,所以最好还是先从身边熟人做起。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通过安斌联系到了那个做代送外贸单的小伙子,经过商谈达成了合作,对方尽可能地多接几家代理的工作,然后高晋年这边安排车子接送。
对于那个小伙子来说,这样一来,至少来回一趟可以办七八个单子,哪怕要扣除油费还有给司机的比例分润,但相比起七八趟火车往返的费用以及时间相比,依然是不仅节省了来回的路费,还能赚到更多的钱。
最重要的是,他这回是真的可以至少半个月以上的日子都是日入上百,而不是以前那样一个月就两三回才有这样的收入了。
而对于高晋年他们来说,虽然这样就有了中间商赚差价,但相比起来多少也能赚点。
最重要的是,做的次数多了,他们在这一行的名声就会立起来。
这个年代对涉及到国外的东西是有一种盲目的,若是以深受外贸业务海外公司信赖的名头宣传出去,后面扩大快递业务受众就要容易得多了。
第123章 1983-4
除了外贸单之外, 其他有需要这两个地方运输物件的也可以,毕竟文件虽然重要但不是特别占地方,空出来的空间完全可以在不超载的前提下再多加点。
凭借着这样的模式, 一年下来高晋年他们挣到了两万元。
虽然挣到的钱没有完全回本,但只需要在两个城市跑,两地距离还不算特别远,道路很熟不用担心路况问题, 运输的也是文件和一些夹带的雅萍服饰的“私货”,比之前动不动就是五天一周十天半个月的长途已经好太多了。
况且两万元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分到每个人手上也有近千或者上千块,于是高晋年他们几人便决定继续做下去试试。
不仅如此, 他们在这其中也加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志,能运的东西更多, 还能交替班不用像是最开始那样累得慌——毕竟疲劳驾驶可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