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重回80之大时代(134)

作者:小鱼叉 时间:2018-06-20 16:12 标签:强强 重生

  后世的铁道部第一人,中国高铁诞生中的传奇人物,郑光业。看来他还真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教授?”看着李铮站在原地突然笑起来了,孙斌只觉得毛骨悚然,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这个比他还小了几岁的李教授,有着一种天然的敬畏感。
  明明这种感觉,只有当了很久的那些老教授身上才会有。


第157章
  “李铮啊, 你总算回来了!”一踏进实验室,刘思朝便大步走了过来, 他用力拍拍李铮的后背,“再不回来, 我可是要收拾收拾包裹, 回香江了。”
  刘思朝一改平日里邋遢的模样, 西装革履, 倒有几分成功人士的味道。
  李铮诧异地看着他,“老刘,你打扮起来也还行嘛。”
  “你这叫什么话,我本来就是玉树临风的帅小伙一个!”
  刘思朝自顾自找了沙发坐下, 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你回来就好喽, 我也不用硬着头皮顶上去。”
  “你?”李铮双手交叉环抱放在胸前, 他身子微微往后仰,舒适地靠在沙发垫上。
  “这不小郑说,你不在,实验室就我一个正式的研究员, 我不出去挡着难道让小孟上?”刘思朝努了努嘴, 无奈地说道。
  李铮一愣,随即笑出声来, 确实他不在华京,有资格代表实验室发言的也只有刘思朝一个了。
  “好了,好了, 知道你辛苦,月底奖金翻倍。”他顿了顿,看向竖着耳朵的众人,笑道:“整个实验室都翻倍。”
  孙斌、卢学科等人发出一阵欢呼声。
  刘思朝收起了玩笑的心思,“李铮,孙斌跟你讲了没,我们那一千万科研基金全部被银行冻结了。”
  李铮闻言,点了点头,他直起了身子,习惯性地摩挲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表,“我知道。孙斌,我要所有主流报纸这一个星期内的新闻报道,你中午下班前给我。还有,联系兴华社的朱新,我想和他见一面。”
  李铮微微垂下眼睑,让人看不清他眼中的情绪,“放心,我会让他们怎么吞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我的钱,我自己可以捐,自己送,但是要从我手上抢,李铮冷笑两声,他们还真以为自己是个软柿子吗?
  “好的,教授。”孙斌和卢学科大声应道。
  朱新来得很快,甚至没等李铮看完最近一个星期主流报纸的报道,他就已经站在了第九实验室的门口。
  “李铮先生啊,我是久仰大名了。”朱新是个长得极有福相的胖子,他笑起来两坨肉将本就不大的眼睛挤得几乎都看不到了,极富喜感。
  李铮快步上前,“朱总编客气,本应该是我去拜访您的。”
  兴华社总编,可是有行政级别的,这行政级别还不低,正部级,朱新能主动过来拜访自己,李铮也感到十分意外。
  朱新却显得十分谦虚,他当然要谦虚了。他新官上任,上回若不是李铮亚洲生物制药大会那篇报道,他的这个位置也不会坐得那么稳。
  因此,他对李铮还是存在一些无关工作的感激之心的。
  李铮亲自替朱新倒了一杯茶,“朱总编,我也不跟您绕弯子了。”他将自己看了个大概的那沓报纸拿出来,“虽然这舆论导向已经慢慢有利于我们华清,但是我觉得大家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似乎显得含蓄了点。”
  李铮看过了,这几日主流报纸上的标题大都是,“华清大学胜诉”、“法院裁定华清实验室并未构成侵权”这种平铺直叙的报道方式,若不是前期“华清大学案”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不会有人去关注这种标题的新闻。
  虽说八十年代的新闻工作者撰写标题不至于像后世那般注重吸引人眼球,但也绝对不至于这么平铺直叙。
  朱新自然听出了李铮话里的意思,含蓄了点,没错,确实是含蓄了点。他作为兴华社的总编之一,自然时刻关注着主流媒体的动向,对于这次事件的含蓄表达,他也是知道原因的。
  不就是底下人摸不准上头的心思,蓄意弱化本次事件。
  “听说教育部门希望直接监管李铮实验室?”朱新突然开口道。
  李铮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精光闪过,他知道……这就是朱新给他的答案了。
  “我也只能说到这里了,胳膊拧不过大腿,李铮啊,你刚来根基浅,有些事该妥协还是要妥协的。”
  李铮抿了一口茶,开口道:“我不这样认为,有些时候我退一步,对方就会进一步。胳膊拧不过大腿,那就找一个更粗的腿一起拧!”李铮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朱新只觉得一股子热血从心脏一直涌到了头顶,这种感觉,除了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他后来一直没有再感受到过。
  “朱总编,这时当日法庭的录像。我个人觉得这场官司十分有意义,不仅对于我第九实验室来说,这场官司让我们洗刷了污名。更重要的是华国人第一个专利案件打赢了,这场官司本身就代表着华国人在医疗科研上的研究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还有,本次案件对于提高国民知识产权概念,推动新专利法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后世政治课程的熏陶,论扯大道理,李铮自觉不会怕了谁。
  朱新心下震撼,不是因为李铮的专业水平,而是他对华国国情及官场的了解,他真的是一个单纯的学者吗?
  “朱总编,您觉得呢?”
  这辈子他只想做一个单纯的学者,既然是单纯的学者,他就不适合当面与那些人谈判,这就需要借助舆论的力量了。
  朱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多智近妖啊!
  “当然,我也不会让您为难,我这里写了一篇关于未来医疗蓝图和知识产权的报道,其中引用了很多外国媒体对这次芝加哥法庭事件的看法,请您斧正。”
  李铮说着,从茶几上拿起一张纸递给朱新。
  朱新接过,他脸上的神情先是狐疑,接着是郑重、惊愕、最终叹服。他猛地抬头,“李教授啊,如果您不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我或许会邀请您来兴华社任职,您的这篇文章看得我心情激荡啊。”
  华国人获得未来医疗行业的门票、华国在医疗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华国人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东方文明再次领先世界的号角,这些话连他这个新闻工作者都看得热血上涌更何况那些普通民众。
  朱新目光灼灼,他眼里流露出挣扎的神色,许久才攥了攥拳,开口道:“李铮啊,你介不介意这篇文章先放在我这?”
  李铮闻言,眼里的精光一闪而过,他笑道:“当然不,这是我的荣幸。”
  “好,好。”朱新一连说了两个好字,手里拿着这么一份沉甸甸的东西,他实在坐不住了。
  “李铮,哦不,李教授,我突然想起单位还有点事,我得先回去了。”
  朱新甚至等不及李铮的回答,就已经站了起来。
  他从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太多的可能,在这个年代,国人需要自信,需要民族骄傲感,而从这篇报道上,他看到了这些,而且这篇报道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没有虚构的成分。
  李铮除了这篇报道,还给了他几份外媒对此事的评价,美国媒体在纽约日报的头版头条上明晃晃写着“华国率先取得未来医疗门票,美国人的门票在哪里?”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人承认在这件事上,华国是领先于他们的。
  他不是不知道那些人的心思,不就是那一千万美金嘛,一千万美金有民族荣誉感重要?有民族自信心重要?!
  朱新只觉得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不能看着那群人胡闹!
  “当然,您正事要紧。孙斌,你送送朱总编。”
  眼看着朱新远去,李铮长长出了一口气,他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比科研项目难多了。
  不过事情进行得比李铮预料得还要顺利,他本来只是想把报道给朱新看一看,让他有个印象,然后他再想办法让这篇报道在香江发酵起来,由外带动内,不过现在看来,倒是可以把这一步省了。
  “郑光业还没回来吗?”李铮突然想到了这位未来的铁道部大佬,开口询问道。
  “会……会长,这几天都……都忙。”孟杰忙开口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最近郑光业和孟杰的感情突飞猛进起来,孟杰对郑光业本就是推崇有加,郑光业这边稍微一示好,他就屁颠屁颠当了人家的跟班虫。
  郑光业显然也把孟杰这个小结巴划进了自己的保护范围内,就算吃饭也会叫上孟杰一起,这几次下来,孟杰在学校里的日子居然好过了不少,连身材都显得并不那么骨感了。
  说曹操,曹操到。
  就在李铮询问期间,赵德培就风风火火地带着郑光业进来了,后头还跟着一个满脸得意的吴照蒙。
  “老赵啊,你别走那么快,我还有报纸没给你看呢!芝加哥日报!我的照片可在头版头条上!”吴照蒙一边手里挥动着报纸,一边跟在赵德培的身后大声叫道。


第158章
  “闭嘴!”赵德培忍无可忍大吼一声, 转过头来看到李铮惊异的目光,他老脸一红, “李铮啊,不是说你。”
  吴照蒙看到李铮, 总算收敛了脸上的得意, 他干咳一声, 肃了肃表情, 似乎又变回了那个霸道稳重的书记。
  “教授。”郑光业这几日都没有睡过安稳觉,因此看起来面上有几分疲惫,眼睛下大大的黑眼圈十分醒目。
  但同时,此时的郑光业整个人就像一把出了鞘的宝剑, 浑身上下的锋利感似乎让李铮看到了后世那个说“你们美国有波音系列,我们华国还有和谐号呢!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谁也别认为自己更高贵”的华国高铁人。
  李铮心下叹息,这种人才他们实验室确实需要,但是他终究还是不能因为一己之私,束缚了雄鹰的翅膀啊。
  心下有了决定, 李铮心里不由轻松了些。
  他上前拍拍郑光业的肩膀, “小郑啊,这几天辛苦你了。”
  郑光业闻言, 眼睛一酸,差点红了眼眶。他到底还不是后世那个郑光业,二十出头的他为了保住实验室东奔西走, 因为教育部的咄咄逼人,他不得不引狼驱虎,承诺两百万美金,让话语权大而且最近有资金缺口的铁道部来对抗教育部。
  虽然这两百万美金的事他跟赵校长、刘思朝及实验室其他人都商量过,是大家共同的决定,不过他郑光业怎么会看不明白,这第九实验室虽然挂在华清大学下面,但实际上的决策者却只是李铮一个人。
  他在来见李铮的路上,心里也是忐忑得紧,听到李铮这句话,郑光业七上八下的心一下子平稳下来。
  “这是我该做的。”他沉声说道。
  几人在沙发上坐定。
  “李铮啊,是我工作不到位,不过你放心,你这边结果出来了,我说话声也响亮了,这一千万美金很快就能解冻。”赵德培最近可是憋着一股子气呢,华清奖的美梦还没做两天,就闹出了这档子事,这不是存心跟他找不自在嘛。
  赵德培不是学术型的,他这把年纪,支撑着他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就是让华清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级的名校。
  如果有一天,华清能和哈佛、剑桥、耶鲁等并列,他觉得他做梦都能被笑醒。但是赵德培也知道,这个目标不是一日两日能实现的,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漫长到等他闭了眼也看不到这一幕。
  不过,李铮“华清奖”的提议,仿佛给他打开了另一扇门。对于一个教育家、学者来说,财帛的诱惑或许可以抵抗,但是名声的诱惑却是致命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