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下(48)
三皇子闻言,不可置信的伸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你很特殊么?小七已经审过你五弟了,怎么审不得你?”
三皇子:“……”
有点慌。
盛叶这人一旦进入审案状态,那就是六亲不认。
盛鸿懒得再看他,继续对钱三道:“还有这三个蠢蛋,一定要将他们仨审问明白了,告诉小七,只要不死……算了,只要审出真相,这三人死就死了,反正已经犯了死罪了。”
三皇子:“……”
没错。
就是三个蠢蛋。
竟能出现这等错误,真是笑掉大牙了。
不过,这三个蠢蛋攀扯不上他,他现在倒是希望他那心狠手辣的七弟能下毒手,快点儿将这三人给折磨死。
“明日不发榜了,对外公布缘由,欢迎知情者向朝廷举报,一旦属实,朕不但会保其人身安全,还有重赏。”
“召集翰林院所有人,重新审阅所有试卷。”
“另外,松江府那边也得有所准备,免得舞弊者销毁证据。”
三皇子:“……”
他垂在身侧的手,不由颤了一下。
他父皇还真是不漏下任何细节。
“还有黎爱卿,你先回府歇息,明日直接去贡院,帮着翰林院那帮人重审试卷。”
黎荞又被抓了壮丁。
盛鸿是知道批卷时到底有多手忙脚乱的,但在那种情况下,黎荞还能眼尖的发现问题,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黎爱卿一个人抵得上整个考官团队!
能力如此出众,那必须要干活。
盛鸿吩咐完这些,身累,心更累,他让众人该干嘛干嘛去。
三皇子被近卫队押到了贡院。
黎荞出宫回家歇息。
夜已经深了,家里人其他人都睡了,但陶竹还在等。
今日是黎荞回家的日子,一连十天没见,陶竹可太想他了,天刚刚擦黑时就站到了门口,盼啊盼啊,一直到夜深,这才把人给盼回来。
他也没问发生了何事,黎荞回来了就说明无大事。
厨房里热着饭菜,他陪着黎荞先吃了饭,又沐浴一番,回到暖房之后,这才将疑惑问出口。
“……还有这种事情啊?”
他盘腿坐在炕上,一边给黎荞擦湿漉漉的头发,一边诧异的问。
“可不是,圣上很生气。”
黎荞做出疲累的模样,闭着眼睛躺在陶竹的腿上,慢悠悠的将盛鸿的几道命令讲了一遍。
“你明天还要去贡院?”
陶竹的声音一下子就失落了起来,还要十日见不着人?
黎荞不由笑了,翻个身,侧躺着,双臂伸出抱住了陶竹纤细的腰:“这一次翰林院的所有人包括几十个庶吉士都去审阅卷子,三日之内就能完事。”
“那也不短呢。”
三天。
再加上这一次的十天。
之前黎荞考科举时他们俩都没分开这么久过。
黎荞听出他的不开心,手臂向上,按着他的双肩直接将他按倒在了炕上。
“头发还没擦干呢。”
陶竹举起了手中的棉布巾。
“不擦了,反正快干了。”
黎荞大半个身子都压在他身上,大手捧着他的脸颊,清楚看到他委屈巴巴的神色,不由内疚。
“是我不好,我……”
话未说完,陶竹修长的食指压在了他的唇上。
陶竹轻轻摇头:“我明白的,咱们之间不用说这些。”
他叹了口气,扯起嘴角,露出一个有些勉强的笑来:“把头发擦干,然后睡觉。”
“今晚你要抱着我睡。”
“……好,抱一夜。”
黎荞忍不住去亲他。
这样委屈的竹哥儿,他是第一次见,双眉微微皱起,水眸也有些湿润润的。
明明长的像是霸道王爷,但偏偏露出这种小可怜神色,他真是无力抵抗又心疼。
不行。
他等不及七皇子支持的皇子登基了,他想直接向盛鸿提建议,可以适当的给女子、小哥儿特设一些官职嘛!
就像是会试阅卷,以陶竹的能力,完全可以参加这个工作。
将此事放在心间,黎荞和陶竹接了一会儿吻,然后两人抱一起睡觉。
翌日,黎荞一直睡到太阳升起,他才悠悠醒来——反正翰林院的人已经去了,他就不必那么拼命了。
在家里吃过早饭,逗逗三个小家伙,他这才带着满招损谦受益前去贡院。
此时的盛京城,比往日热闹了许多。
今日本是万众瞩目的会试放榜,结果昨晚查出此届有考生舞弊需要重审所有卷子,这可是大盛开国以来头一遭!
此等大事,谁不想议论几句?
具体的细节,大众肯定是不知道的。
但大众知道大概的流程。
考官们不能离开明远楼,干杂活的和巡逻的只能是禁军士兵,古往今来,甭管是戏文还是现实,一旦出现舞弊,那必然和考官有关。
小小士兵,或者是小小差役,如何敢做这种事?
此次的主考官是深得民心的三皇子,这……
黎荞审阅试卷的速度很快,但他不如七皇子审人的速度快,那来自松江的三个举子细皮嫩肉养尊处优的,哪里见过七皇子的手段,七皇子刑具一上,这三人全都招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尽力将这个情节写完!
第171章 作弊的经过 三皇子完蛋了一半
七皇子只花费了一个多时辰, 便将作弊三人所知道的一切都了解清楚了。
原来这三人分别来自于松江府的黄、包、李三家。
这三家在前朝时属于不怎么起眼的小世家,前朝战乱再加上盛家父子的屠刀,大世家被灭了个干干净净, 他们三家却因为不起眼和审时度势幸存了下来。
三家在松江府经营多年,家中也有人做六、七品的小官,同进同退多年,在松江府也算是不小的势力。
十多年前,这三家有人任了府衙礼房的官职, 府衙礼房,这是管科举考试的部门。
首府府衙, 管的不仅仅是童生试的府试和院试, 也负责举办乡试。
这三家想让自家子弟走科举路多多做官,就泄题做了弊。
浙海省有多种方言,别说是一个府了, 有的地方哪怕是同一个县, 口音也不一样。
松江府身为浙海府的首府,更是各种方言大杂烩。
在这种地方, 本地人想瞒着言语不通的外地人做些不能见光的事情,那是易如反掌。
黄、包、李三家在松江府有一定势力,内部也有人, 松江府知府三年一调任, 浙海省总督也是三年一调任,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再加上言语不通, 于是这三家第一次作弊很轻松就成功了。
这三人过了童生试的府试。
接下来又过了院试, 成为秀才。
尝到了甜头之后, 这三家渴望更进一步。
想要更进一步, 那在礼房任职的这位就不能挪窝,三家凑了钱,托关系找门路,给吏部的官员送了礼。
这种行径很常见,再加上只是一介六品官,于是这位在礼房任职的官员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多年,不仅帮三家的子弟作弊,还拉拢府衙其他官员,将科举舞弊做成了一条产业链,借机敛了不少财。
但是,这三家的势力只在松江府,出了浙海省,他们就没机会舞弊了。
是以,这三人之前没来盛京科考。
不过,此届科考,他们三家打通了盛京这边的门路,于是黄、包、李三家的嫡系三人就带着奴仆来盛京赶考。
到了盛京之后,他们在城东租了一个院落,在会试考试的前一天下午,有人给他们送来了此次科考的题目和答案。
不仅有墨义、帖经这两个大类的答案,也有已经做好的诗词和列好大纲的策论文章,当然,还有最后那篇决定会试成绩、来自于圣上小作文的策论文章。
这篇最重要的策论文章,也只列了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