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挨老夫[娱乐圈](70)
他们县里,招待的最高规格,好像也就是省里的电视台来人了。招待了好些天,拍了差不多半个月,最后就是省里晚间新闻里一个十秒的简讯罢了。
“好像不是什么央七央八这种没多少人看的,是央一啊。”
“等等,我们县里最近也没有闹什么事情啊,没上社会新闻也没上法制新闻啊。”
官员们也好好的,没闹出什么贪腐大案啊。
他们这个县,平平常常的很,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政绩,但也没有什么错误遗漏。地震暴雨干旱洪涝一个不沾,怎么看都和央一的节目组没关系啊。
这种节目组要拍的起码是震惊全国的新闻吧!
“我上面同学的消息,说是要来拍纪录片的,我们县里有个小酒坊,据说传承很多年,祖上还是给皇帝做御酒的。”
“哈?我们县城里还有这样的地方,我怎么不知道?我朋友来找我,我都说不出我们县里有什么。”
“……反正县里拨了经费,我们好好招待就完了,我们县也就这样,给了再多的钱我们也没有地方花啊。”
他们这里连个像样的酒吧都是没有的,年轻人都出去外面打拼了,开酒吧谁去啊?
话是这么说,但央视的人来了对于县城里的人来说还是一件大事,政府部门这边立刻就问明了来龙去脉,将杨家酒坊的事情立刻就调查了出来。
“各种证件齐全,没有什么要补办的。”
“嗯,每年的税收也没少,家里的直系亲属也没有犯事的。”
“杨家的儿子,好像是出道去娱乐圈当艺人了,不知道和央视有没有什么关系?”
“我看不至于,要是杨家那个儿子特别红,我们这里早就请他回来了,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有啊。”
“也是。”
调查完之后,发现杨家不需要补办什么材料,也不需要遮掩什么事情,本本分分的让人放心的很,顿时让县里的工作人员松了不少气。
这万一要是少了什么材料证明,他们还得连夜补办,不然到时候央视的纪录片一放,结果被人扒出来是个三无小酒坊,那他们县就真的丢人丢到全国面前了。
杨家。
“老婆,你看这里是不是擦的不够干净,要不我拿清洁精再擦一遍吧?”杨爸爸有些紧张,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客厅的桌子还是不够干净,想要拿起抹布再擦个几遍。
妈妈哭笑不得,“你都擦了七八遍了,再擦,这桌子的漆都要被你擦掉了。小篱笆不是说了么,到时候节目组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拍一拍我们小酒坊里的工作器具,再拍一拍你酿酒的过程就可以了。”
“我……我不行。”爸爸一想起到时候有十几个人围着自己拍,就觉得紧张的很,“我紧张。”
“有什么好紧张的?你看看儿子,每天都在被拍,不也好好的?”妈妈完全不在乎这点东西,“你可不能被小篱笆看不起。”
“我是他老爸,他敢看不起我?”
“是是是,你坐下,别晃了,晃的我头晕。”
妈妈这么说话了,爸爸也只好乖乖的坐下来。
就是有点坐立难安,时不时的就要去看看窗户外面,看节目组的人到了没有?
节目组的人说他们可能会在中午到,但是不确定时间,因为他们有很多拍摄的器材,不好拿上高铁,是自己开车来的。
这自己开车,就容易堵,或者找错了路等等,时间上就没有那么确定。
此时,节目组的人正在和县里招待的人员们通话,等会到了地方恐怕还要先和他们说几句,吃个犯什么的,这都是惯例了,大家也都见怪不怪。
这也是他们这些干媒体工作的人唯一的福利了,走到哪里都有人招待。就是大吃大喝惯了,干的久了容易三高,而且有秃顶大肚子的危险。
想要当记者,不会喝是不行的。
你不喝,下面招待的人还以为是哪里招待的不好,到时候要进行什么拍摄工作还得指着人家帮忙了。不然这人生地不熟的,怎么拍啊?
《特色华夏》节目组的人也是吃过苦的,他们以前拍纪录片的时候,运气好点的好歹还有个地方可以住,有人招待。运气有时候不好了,要自己支帐篷,这风里雨里都要继续拍,有时候上了高原,还经常会有人出现高原反应。
哎,赚钱不容易啊。
因此,当县里的人带着他们来到一家私人小饭馆吃饭的时候,节目组的人也是客客气气的,一点也没有露出什么嫌弃的样子,反而还夸了夸县里的风土人情。
节目组的表现让招待的人很是受用。
不愧是央视出来的,素质就是高,之前他们招待省里来的人,一个个还趾高气扬的,实在是扫兴的很。
“杨家的小酒坊在当地的生意应该一般吧。”节目组的摄影忍不住问道,“不过现在大家喝酒喝得少,都提倡养生,所以生意不好也是正常。”
“说起来,这杨家的小酒坊,我最近也听说过一点。”招待的人想了想说道,“也就是最近这一年的事情,我们县里常常会出现一些豪车,那些个大老板听说杨家的酒好,专门跑来买,所以大家就多说了几句。以前他们家的酒因为买的比较贵,赶得上那些牌子货了,所以大家就买的少。不过他们家的儿子长的那是真不错,成绩也好,很有出息,才工作几年就给家里买了房子了。”
“杨家的酒是真的好,只是他们只有夫妻两个人,所以这手工成本高,也就是赚个辛苦钱。”节目组的人显然很了解行情,“我们以前去拍一个裁缝,手艺那是真的没的说,客人来了都不用量身,看一眼就知道什么尺寸,这么好的手艺,一件衣服也就卖个几百块钱。就这样,人辛辛苦苦小半个月,人家还嫌贵呢。”
“店里的成衣试好了就能买,又方便花样还多。”
“是啊。”
“不过等我们拍完之后就不一样了。”节目组的一个小记者笑了,“等节目播出了,那个裁缝老爷爷怕是收一万块也多得是人想要去做衣服。我们这些做纪录片的,虽然比不上那些娱记们来钱快,但能够将民间的手艺人都发掘出来,让他们的劳动报酬对得起他们的成果,就是很让我们开心的一件事了。”
而且,这些老一辈的手艺人,大多性格淳朴,他们拍摄完了,成名了,还不忘记给他们这些记者送来礼物。以前有个炒茶炒的特别好的老师傅,年年给他们送最好的茶叶,他们喝惯了之后再去喝外面卖的都觉得不是那个味儿了。
招待的人和节目组的人说了许多拍摄的趣事,节目组的人也再次表明了对杨家酒坊的看重,暗示了一下杨篱可能会上节目的事情,这才招待才算圆满结束。
节目组的人吃完喝完之后还要赶着去杨家,招待的人们也纷纷开始思索了起来。
“央视的这些人说的话很清楚了,他们是要重点推杨家的小酒坊的。”
“是啊,之前大家不是还在愁我们县里的旅游品牌一直都推不出去么?现在正是宣传的好机会啊,要是杨家的酒红了,以后做个品牌出来,也是我们县的政绩啊。”
他们县里,现在就是少那些民营的企业和品牌。
要是他们什么时候能够像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那样将家乡的品牌做到全国皆知,甚至开到国外去,那才叫一个扬名立万呢!
“回去我们好好写个计划书交上去。等节目组的人拍完了,我们就去和杨家的人好好聊聊,说一说我们县里对这种传统手艺人的帮扶和优惠政策,还有之前省里不是要申报什么传统文化保护么?到时候收集一下杨家的资料,我们也给报上去……”
节目组的人已经联系好了爸爸,吃饭完之后就开着车,带着拍摄器材朝着杨家酒馆里跑去。
杨家酒馆很好找,上面的招牌也是最简单的木头牌匾,工工整整的写着“小杨酒馆”四个大字,倒是多了几分古朴的味道。
一楼是他们待客的地方,就是很简单的长桌长凳,没有什么特别的花哨,也没有特意的复古,看着就是平平常常。
“你们好,你们就是央视的节目组吧,我是杨品。”爸爸被妈妈推了一把,还是鼓足勇气上去寒暄,妈妈也跟在后面,微笑着看着节目组的人。
他们还特意打电话问了儿子穿什么比较好,杨篱回答按照平常的穿就可以,具体拍摄穿什么就听节目组的意见。
节目组的人早早的就见过杨篱,之前杨篱被考验的时候,他们虽然觉得杨篱年轻,却也觉得杨篱是有真本事,而且看得出来教养也非常好。如今见了杨篱的爸妈,心里也不由的赞叹了一声。
能生出这么优秀的儿子,这当爸妈的发果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很多手艺人脸上都饱经风霜,一张写满了故事的脸。杨篱父母虽然也有一双类似的双眼,但是他们的脸上却没有那么多的艰难困苦,相反夫妻之间之间相濡以沫,看得出来感情非常好。
这不是那些娱乐圈的所谓“模范夫妻”能够装出来的感情。
“哪里,杨师傅的大名我们早就听说过了。”导演微笑着和杨爸爸握手。“这一次我们要来拍摄你们家的酒坊,可能要在这里打扰一段时间,希望你们不要见怪。”
“不用客气。”爸爸下意识的说道,“有什么需要的,和我说就好了。我们也就是这点手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导演笑了笑,这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那在拍摄之前,方便带着我们去您酿酒的地方看看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才知道怎么拍才好,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露了笑话您可别介意。这个是我们的编剧,到时候后期剪辑的时候,旁白的词基本都是由她来写的,所以她会问的比较多,包括一些专业意义上的东西。当然,秘方什么的,我们不会问的太清楚,简单含糊一下就可以。”
导演对此深有经验,没有为了拍摄就将人家的酿酒秘方也跟着吐露出来的道理。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的配合,告诉他们拍摄的人哪个地方可能犯了忌讳等等。
这种传统的手艺,规矩上总是更多一些。
编剧妹子也笑着和杨爸妈打了招呼,有些羡慕的看着杨妈妈。
要是她到了这个年纪,还能有杨妈妈这样的状态,那可真是太好了。
“尽管问。”杨爸爸一点也不介意,“其实也没有太多什么秘方,大多还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我还希望节目播出以后,有徒弟找上门来呢,所以透露秘方什么的完全没有什么关系。要是大家都能学得会,反而是好事,我们现在不怕人学,就怕没人学。”
导演听见杨爸爸这番话,忍不住笑了出来,“之前我们去拍张师傅和沈师傅家里的时候,他们也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