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在乡下种田(124)
可惜,儿子在大四即将毕业时,意外身亡了。下葬那天,女孩子来过,远远地站着,目光呆滞。那时她因丧子之痛,没上前打招呼,后来更没有去关注。毕竟女孩子才二十岁,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能因儿子的死搁耽了她的前程。
如今过去二十七年了,不知对方现在生活是否幸福。
“妈,大哥有写女朋友的名字吗?”蔺封追问。
“我看看。”荣思秋推了推老花眼镜,逐字逐字地看,找到了名字,“叫……方菡。”
“方菡?哪两个字?”
“方块的方,菡萏的菡,草字头那个菡。”
蔺封开着免提,苏凌也听到了婆婆的话,他惊讶地睁大眼睛。
“她和大哥一样,也是S大金融系学生吗?”蔺封的黑眸里闪着异样的光彩。
“对啊,他们同系,不过她比你大哥小两岁。你问这么仔细干嘛?”荣思秋道,“她现在应该有四十七岁,早就成家立业,孩子都二十多了吧,你可千万不要去打扰她的生活。”
蔺封道:“是,我知道。”
然后挂断了电话。
荣思秋盯着手机,嘀咕:“这个脾气,真不知随了谁!”
蔺立宏从书后探出头:“肯定不随我。”
荣思秋:……
父子俩一个德性!
这头,客厅里异常安静,只有猫狗的打闹声。
好一会儿,苏凌握住蔺封的手,不确定地问:“世上……应该……没有这么巧合的事吧?”
太匪夷所思了,以至于他有些不敢置信。
蔺封比他沉稳,回握他的手。“相信科学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方棋,很可能是他大哥的孙子!
作者有话要说: 呼呼,终于把这条线收完了!耶~
第79章 茶山的麻烦
天刚亮,蔺封便起床了,和展扬一起,带着小方棋的头发到H市的司法鉴定中心。
苏凌躺床上刷了一会微博,熬到六点十分,打着呵欠下楼。
何姨在厨房里忙活,煮了红豆粥,做了肉包子,煎了葱油饼,拌了几盘凉菜。
苏凌一进客厅,两只小宠物“汪汪汪”“喵喵喵”地叫唤起来。
“早安。”他蹲下来摸摸King的脑袋,又挠挠Lion的下巴,两只小东西发出舒服的“咕咕”声。
何姨把早饭端到餐桌上,听到客厅里的动静,知道苏凌起床了。
“苏先生,早饭好了。”她站在餐厅门口说。
“好的,谢谢何姨。”苏凌放下怀里的狸花猫,“它们吃过了吗?”
“吃过了,蔺先生出门前给它们的饭盆里放了粮。”何姨说。蔺先生真是爱屋及乌,明明有动物恐惧症,却坚持给两只小宠物喂食。
“哦。”苏凌去厨房洗了手,坐到餐桌前,拿起一只包子,啃一了口。
“唔——好吃!”
皮软馅多,鲜香汁多,还是何姨做的肉包子美味。
“多吃点。”何姨和蔼地把一盘包子都放在他面前。
“不用,我吃两个就够了。何姨你也坐下吃吧。”苏凌吃完包子,抽了张纸巾擦了擦手指上沾到的汁。
何姨给苏凌盛了一碗红豆粥,放到他面前,坐下问:“蔺先生是有急事吗?”
以前在别墅也会早起,但今天他起得特别早,神色匆忙,早餐都不吃就出门了。
“是,他去市区有点急事。”苏凌道。昨天推测出小方棋可能是大哥的孙子,两人都没睡好觉,恨不得快点天亮,去亲子鉴定机构进行DNA亲缘鉴定。不过,没出结果前,他不能冒然和何姨明说。
何姨一听是“急事”,便不多问了。
吃过早饭,苏凌带何姨到村里走走,认认路。
“苏家宅院附近只有山、田地、树林,位置有点偏,我装了很多监控和报警器,打跑过几个流氓,就没人敢来偷盗了。”苏凌一边走,一边介绍,走到一条田路,指着绿油油的新秧苗。“这头的水田和那头的大棚菜地,都是二爷爷留给我的。”
清晨的农村空气清新,到处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白薄,金色的阳光照着树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早起的人们在田里劳作,炊烟袅袅,三三两两散养的土狗,在田间路上无忧无虑的追逐。
看着眼着生机勃勃的景象,何姨心旷神怡。
如果忽略不便利这一点,乡下真是个休养身心的好地方。
“苏先生早啊!”一个扛着锄头的大叔迎面走来,看到苏凌乐呵呵地打招呼。
“早安,刘叔。”苏凌微笑着应道。这位刘叔就是当初用拖拉机载他到石溪村的老刘,他要雇人种地,刘叔积极自荐,帮了他许多忙。
“昨天我和三桂他们把鱼苗放进水田里了,今天去大棚松松土,明天就能种秋季白菜了。”老刘说。
“谢谢刘叔,辛苦大家了。”苏凌目光真诚地道。
老刘摆了摆手。“该说谢的是我们村的人。要不是有苏先生帮忙,今年我们的农场品和稻花鱼会和往年一样,要么烂在地里,要么被无良商人低价收购了。”
有苏先生帮忙就不一样了!
通过直播卖菜,竟然半个月不到就售罄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赚到钱,每个人喜气洋洋,这是往年想都不敢想的事。
苏先生刚来村里,大部份村民不看好他。以为他和别的城里人一样,受不住乡下的贫困,住段时间尝个新鲜便回去了。
然而,出乎意料,苏先生不仅没有离开,反而继承了苏二爷的遗志,带着村民一起发家致富。
村民实实在在地受惠,对苏先生越发尊重了。
苏先生要雇人帮忙种地,工资高福利好,村民都抢着干。
还有茶山上的工作,过去一些年轻人嫌茶山工资底,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上山干活,如今,短短数个月,凤凰茶山名气大盛,游客络绎不绝,光每天卖出的门票费就不可估量,茶农的工资一涨再涨,羡煞旁人。
听了老刘的话,苏凌谦虚地说:“我就出点钱,真正干实事的是大家。”
想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必须有当地人配合,否则他一光棍司令,谁都指使不动,再多钱也无济于事。石溪村有一帮好村委,由他们带头,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事倍功半。
“愿意出钱就是大善人!”老刘翘起拇指赞赏,“等秋收了,还需苏先生帮忙带货。”
“没问题。”苏凌爽快地道。
老刘欣慰,看向站在苏凌身边的中年妇女,好奇地询问:“这位是……苏先生的姐姐?”
何姨一听,惊愕得连连摇手:“错了,错了,我是苏先生家的保姆,都五十三了,哪能当苏先生的姐姐,太折煞我了!”
“呃?保姆?”老刘比她还诧异。她穿着时髦,气质和蔼,皮肤光滑,一点都不像五十三岁的中年人。
“她是何姨,昨天刚到村里。何姨担心我照顾不好自己,特地过来帮忙的。”苏凌笑着介绍。
“哦……哦……瞧我这眼神,哈哈——”老刘尴尬地拍大腿,“那个……我先去干活了。”
“行,刘叔你忙吧。”苏凌看着他脚步飞快地冲进蔬菜大棚,失笑。
何姨摸摸自己的脸。“这村里的人说话真有意思。”
“那是何姨真年轻。”苏凌道,“我带你去别处转转。”
离开田路,转到水泥路上,往村口的大榕树走去。
近距离看大榕树,越发觉得它的庞大,粗壮的树干,彰显着它悠久的历史。
如今的村子和苏凌刚来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有街巷都重新铺了水泥,小溪两侧按装护栏,种了一条花圃带,拆掉那些违章建筑,扩大行走路面,临街开了许多小商铺,出售本地特产、蔬菜水果、玩石矿晶、刺绣饰品等等,特美价廉,别有风味,吸引不少游客停驻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