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汉(142)
归城以后,凌寒回到自己的府中。
糜芳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他府前等候的,迎上来道:“下官恭贺殿下得胜归来。”
微顿片刻又补充道:“三日前,豫州传来消息,孙将军与周郎君已成功攻下寿春,袁术中箭逃走,想来不剩多少日子。”
“嗯,”凌寒点点头:“此事本王已经知道了。”
他瞥了糜芳一眼,见对方似乎欲言又止,举棋不定,便问道:“还有什么事情?”
糜芳一惊,心想什么都逃不过殿下的眼睛,连忙道:“殿下,小妹数日前诞下一女。本该由他的父亲取名,只是杨将军已经……”
“敢请殿下为甥女赐名。”
凌寒闻言当即怔住。
取名……他忽然想起了很久远的一幕事。
那还是他们刚来到扬州的时候。
当时糜芳携妹妹一道来到扬州,凌寒便隐约看出了杨真与她的关系。
某一日打趣道:“杨真,若是将来与糜先生的妹妹成婚,你想为孩子取个什么名字?”
杨真被闹了个脸红,最后被凌寒问得没法子,终于认真地想了想,却又有些苦恼地说:“我的心愿是能够一生护佑殿下平安,希望我的儿子将来也能用一生去护佑殿下的孩子。殿下,什么样的名字能够体现这一点呢?”
这样直接而热烈的“表白”,反倒让凌寒这个打趣的人感到不好意思。
他清咳一声说:“护佑我,这个心愿还太小,应当护佑天下子民才是。不如就叫杨佑民吧!”
杨真听了十分高兴,不知是因为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凌寒本人:“好!那就叫做杨佑民。”
风从遥远的地方徐徐而来,吹动了人的衣摆。
“殿下?”
糜芳的一声问询,将凌寒从回忆中拉回。
天空碧蓝澄净,凌寒仰起头,凝视了片刻才出声道:“便叫做杨佑民吧!”
糜芳想了想道:“莜,是莜木的坚贞;旻,是天空的纯净。殿下这名字实是取得精妙无比啊!”
“下官谢殿下为甥女赐名!”
凌寒感到无奈又好笑:“是护佑天下子民的意思。”
糜芳听了一愣。
不是莜旻,而是佑民?
若小妹生下的是个儿子,殿下赐予这样的名字,他一定会感到欣喜万分,因为这意味着殿下对这个孩子抱有极高的期望。
可一名女子取名佑民……
凌寒知道对方此刻在想什么。
“女子亦可护佑天下子民。”
他望着糜芳,认真地说道:“等到这个孩子长大的时候,一定可以。”
这是一个承诺。
既是对杨真的,也是对天下所有女子的,尽管他们都不能听得见。
糜芳不明所以。
自古以来,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子。哪里能与庇护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莫不是殿下想将她封为公主?
可纵是大汉公主,尊贵如馆陶公主,也不过是凭着从龙之功掌握一定的权势。
比起护佑天下子民,仍旧差了太远。殿下又为何会抱有这样的期望呢?
糜芳的困惑,凌寒自是不知的。
他决定接下来开始兴办书院。
对于世家来说,打破世家在政治上的垄断,显然要比整治土地兼并之风更加难以忍受。
因此,在开始做这件事之前,凌寒需要先去寻找一个人。如若无法获得他的帮助,书院的事情就只能暂时搁下,等到收服天下以后才能开始谋求了。
这个人,便是郑玄。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第29章 已经被不少人吐槽过军礼,但作者一意孤行,又写了一遍(doge)
感谢在2021-06-1001:00:00~2021-06-1120:36: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凌冬已至、15978573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巴啦啦小黄鸡10瓶;阿灯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8章
庐江舒县。
郑氏府邸中,设有一座小小的学堂。
虽是一间并不宽阔的房间,里面的各项用具也没有半分奢靡,却是所有世家子弟梦寐以求的地方。
只因授课的先生,名为郑玄。
当初,郑玄千里迢迢从徐州来到这里为凌寒行加冠之礼。
冠成之后,凌寒便收到陶谦的死讯,火速赶往徐州。
再往后,又是一连串的事情。
因此,凌寒并没来得及为郑玄任命什么正式的官职。
于是,郑玄便在庐江郡,继续做起了授课教书的工作。
扬州的世家听闻此事,自然是争抢着想将族中子弟送过来,哪怕跋涉数百里也在所不惜。
不过,郑玄自觉岁数已高,一次只肯收下十人。
这些日子,学堂外的风风雨雨,郑玄自然也有耳闻。
第一次听到长沙王殿下身陨时,他心里就有所怀疑。
后来,他从自己的学生那里得知,丹阳都尉全柔突然消失。
而在许久之前,全柔的弟弟曾获罪问斩。
郑玄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殿下先前在扬州所做的改变,的确容易引起士人的敌意。
若非年少有能,声名远扬,扬州只怕已然动荡。
即便大局安稳,少数几人的敌视也是不可避免的。
殿下遇刺,背后或许是与全柔有关的。
全柔突然消失,那便很可能是殿下活着回到了扬州,暗自处决了他。
很难想象,扬州的所有人,不分士人与平民,文臣与武将。
最为逼近事实真相的,竟是一名接近避世的古稀之人。
而在凌寒葬身悬崖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之时。
郑玄昔日的学生们,自会写信问询老师,亲身前来庐江拜访,询问对策的士人也不在少数。
郑玄猜出,长沙王殿下接下来将有大动作,便统统以四个字回复:静观其变。
他们大多选择依照郑玄的话行事。
显然,先前扬州政局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除了周瑜张昭等人的谋划以外,郑玄也在其中拥有一份不小的功劳。
这件事,除了郑玄本人以外,并没有任何人知晓。
“先生。”
郑府学堂里的某张书案面前,一位少年出声询问道:“子曰:有教无类。人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以读书学习。可是放眼当今天下,唯有世家子弟才可以读书。先生,这是不是很不妥呢?”
郑玄温声抬眸,望向提出疑问的少年。
少年眉清目秀,举手投足便使人感到不凡。
这是庐江郡守陆康的从孙,其名为陆逊,的确相当出色。
只是,因为年少,有些事才难以分辨清楚。
郑玄道:“人原本是有类的。有的人聪慧,有的人愚笨;有的人孝顺,有的人不肖。通过教育,我们几乎可以消除这些差别,使他们全部成为对朝廷有用的人才。这便是孔圣人的有教无类。”
陆逊听到先生的解释,眉毛揪成一团:原来是这样的意思吗?
这时,曾经是郑玄的学生,而后跟随郑玄多年的郗虑匆匆从外面走过来,低声道:“先生,长沙王殿下来访。”
郑玄于是对下方的一众弟子道:“今日便到这里吧。”
众人起身告退。
郑府正厅。
凌寒在这里等了片刻,便瞧见郑玄匆匆走来。
“见过殿下。”
“先生不必多礼。”
凌寒笑笑,对身旁的随从使了一个眼色,对方立刻递上礼物。
凌寒道:“本王今日前来,是有一事想要请求先生的帮助。”
“当日先生亲手为本王加冠,便算是本王的半个老师。本王若是以老师相称,先生不会怪罪吧?”
“殿下说笑了。”
郑玄笑道:“能作殿下的老师,是老朽的福分。殿下有何事要吩咐,但说无妨。”
凌寒闻言眼前一亮。
说起来,他上回加冠时并没有与郑玄说过多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