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菜鸟成了农学教授(145)
唐光裕主任并不觉得自己在中医学界算是个什么人物, 也并没有太远大的理想, 所求的不过是保持中医科在仁合医院的地位, 如果能有所提高就更好了, 至少别真的成为一个存在科室。
这也正是他积极地一方面和医院领导搞好关系, 另外一方面积极邀请业内和他关系好的知名中医时不时来仁合医院坐诊的原因所在。
而在此之外,作为一个中医,如果能够带出合格的中医大夫,以自己的微末之力多少改变一些中医在国内的现状, 唐光裕主任也是很高兴的。
但他也知道自己对此没有太大的能力和办法,并不强求,顺其自然就是了。
学生愿意学, 他自然还是能教的;但学生若是没有这个心思,唐光裕主任也不愿意牛不喝水强按头。
另外, 当他意识到中医界有刘星泽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出现的时候, 他也不免为中医的未来感到欣喜和乐观, 年轻一辈里还是有许多优秀的中医的。
下班之后, 唐光裕主任带着刘星泽和朱奕霖一起去外面吃了顿饭,还和刘星泽怀互相加了好友,承诺如果卢中山的治疗有了效果, 会及时和刘星泽通报情况。
倒是刘星泽和朱奕霖之间,虽然也互相加了好友,但暂时并没有发展出什么友谊来, 彼此躺在好友列表里, 除非是唐光裕主任让朱奕霖帮自己给刘星泽传话, 否则他们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任何交流。
主要是朱奕霖面对刘星泽心情有点复杂,感觉自己暂时不能平常心对待,既然如此不如彼此保持距离,即便不能成为朋友,也不要相看两厌。
而刘星泽呢,为人算是比较随和的,但也不会主动去和别人交好,朱奕霖用什么态度对待他,他就用什么态度对待朱奕霖。
……
回到云来宫没多久,全国各地就陆续入秋了,不过云来宫这边的天气依然保持着不冷不热的凉爽宜人。
刘星泽的第二篇论文已经投稿,依然是投给了《夏国农业科技》期刊。
而刘星泽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虽然业内普遍认为非常重要,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农业界带来多大的改变,真正去重视研究的也就是那些搞生态农业的农学家们。
至于说想要真正投入到生产应用中,那就更加是道路漫长而曲折了。
任何一项技术从理论研究到投入生产实践,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农业领域可能尤其如此。
在农业领域中,生态农业农业又是小众,虽然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倡导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但想要让生态农业成为主流,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农学领域和工业领域还不太一样,大多数农业从业者是看不懂这样专业的论文的,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也不太可能专门搞一个研发部门研究学习使用新技术。
农民或者农场主想要学习使用这样的新技术,很多时候需要政府的农业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专门去对农民和农场主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
但另外一个现实是,农业部门的大多数人,也并不是农学领域的专家,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同样看不懂论文,也并不能去对论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评估,
他们往往需要依靠地方或者中央的农业大学、农学研究院所的专家们,他们也需要向专家们去学习新技术,了解新技术,而他们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也并不高。
于是这中间的一层层的环节,便让农业新技术想要得到应用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学习应用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而另外一点则是,改变并不容易。
大多数人是安于现状的,当农民和农场主们使用原有的技术就可以有不错的收获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愿意使用不确定后果的新技术,这点在工业领域其实也一样,甚至可能会更加明显。
在农业领域,这样的情况就像是种西红柿的农民,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二年是不会放弃西红柿改种其他作物的。
因为他们已经熟悉了西红柿的种植过程,了解了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遇到病虫害,他们已经知道了该如何去处理。
而如果改种别的作物,由于不同作物的习性不同,他们就需要重新去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有可能会遇到种种无法处理的困难,导致收成不如人意。
并不是谁都和刘星泽一样,不管种什么都轻轻松松,而且刘星泽种菜一开始也只是为了自己吃,对收成也没有什么要求,自然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但真正以此谋生的农民和农场主显然不能这样做,他们必须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其实如果刘星泽搞的是育种,那么想要推广其实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还是以西红柿举例,不管是什么品种的西红柿,种植的方法和可能会遇到的病虫害都是差不多的。
于是当有品质更优良的西红柿种子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原先就种西红柿的农民和农场主,就有很大的概率会尝试种植这个新品种,至少会部分尝试,只要验证了新品种确实比旧品种更好,很快就会有更多人改种新品种。
但想要农民和农场主们放弃自己原先熟悉的种植方法,改用新的不了解的种植方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不过刘星泽也不着急,他着急也没用,他的论文已经写出来了,后面的工作就不是他能做的了,总要给像是李熹阳教授这样的专家学者们一段时间去研究,等到他们的研究有了明确的结果,确实好的,国家总是会推广的。
农为国之本,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事情没有小事,多一些时间去验证也是一件好事,刘星泽看得开。
现在刘星泽最关心的事情还是他和章元卓一起搞的中草药种植基地,现在基地里生长速度比较快的第一批药材很快就可以采收了。
为了了解这批药材的情况,路大进和徐勇教授应邀一起来了中草药种植基地。
章元卓负责去市里接人,刘星泽也专门和师兄说了一声,下山到半山腰的基地厂区接待两人。
从小泽村到半山腰的盘山公路修通之后,这段路走起来自然是方便多了,即便是早上才从市里出发的,徐勇教授和路大进依然在上午十点不到就抵达了厂区。
车子在厂区院子里挺好,徐勇教授先从车上下来,四处看了看,笑着说道:“这里和我上次来的时候大不一样了啊。”
徐勇教授帮忙做好规划之后,由于自己也比较忙,后面就没有再来过这边,上次他看到的场景说好听一点叫做天然,说直白一点叫做荒芜,而现在这里已经变得井井有条了。
路大进缓了一会儿才从车上下来,脸色看起来有些苍白,“不行,我还是难受,老徐你有没有什么药包能给我缓解一下症状?”
刘星泽和三人打了招呼,看到路大进的样子询问道:“路叔是不是晕车了?先去办公楼坐坐吧。”
徐勇教授有点为难地说道:“缓解晕车的药包倒是有,可我没带啊……老路,咱们先进去坐坐吧。星泽你这边现在有药材吗?”
这倒是让刘星泽也有些为难了,他一边领着两人往办公楼里走,一边道:“徐教授、路叔,咱们基地第一批药材还要过几天才能成熟,现在这里的东西都是全新的,什么药材都没有啊。路叔要是特别难受,要不我给扎一针?”
刘星泽也有点迟疑,他针刺的技巧倒是自觉练习的还可以,认穴也没问题,可是还真没怎么真正在患者身上实践过,拿路大进当小白鼠可能不太好。
路大进有气无力地点点头,说道:“扎,星泽你赶紧给我扎一针。我好就没晕车了,你们这盘山公路太绕了。”
“那去我办公室吧。”刘星泽看路大进确实特别难受的样子,便扶着人往自己办公室走去,边走还边问道,“路叔,你想吐吗?”
路大进脸皱成了一团,痛苦地说道:“特别难受,是那种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
刘星泽懂了,他其实也有过这种感觉,那是他刚开始寻仙访道的时候,有些宫观藏在深山老林里,倒也并不都像是云来宫一样需要靠着两条腿爬上去,多数都有通公路,但那公路也是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