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不做极品(101)
章树了了一件大事,心里很是舒坦。他再三谢过莫老爷和南大少爷,邀请他们等学堂建好之后过来游玩,然后就准备回去了。
回村里之前,他还到章家小店去了一趟。二舅妈仍然在前面收账招呼客人,章树和她聊了一下最近的生意,就把有人送柴火的事提了一下。
“你说王哥儿啊,这哥儿可真能干。前两天送柴火过来时我还懵了一下,但是他说是你让送来的,我就把钱结给他,他还不要,说是白吃了一包糕点,前三天的柴火不收钱。他见我院子里的木桶坏了,还帮我削了根竹子重新锢了一下。平时忙不过来的时候,只要他送柴火来看到了,都会帮点忙。”
二舅妈夸起他来简直是滔滔不绝,听得章树更加同情那个王哥儿了,这样好的人,竟然摊上了那样的亲兄长,可真是不幸,希望他能早日脱离魔掌。
章树随后又架着马车回客栈接孩子,本来李木槿也说来看看的,结果两个孩子都睡着,不好走开,就没去了。
回到客栈时,两人都醒了,正在吃早点。章二宝依旧是喝奶,章千金吃的是一碗蛋羹。章树拿出油纸包好的茶鸡蛋,给店里的人一人分了一个。现在做茶鸡蛋的好多家了,但最好吃的还是章家小店的。经常有那小厮几十个的买回家去,光靠这茶鸡蛋,一天也要赚个不少。
而且吴江吴海两兄弟还起了新的念头,他们现在年纪轻轻,但不能总是待在店里打杂呀,到头来一辈子都是店小二。现在茶鸡蛋卖的好,他们就想自己在家里养鸡生蛋,降低了本钱之后,赚的就更多。
章树自然是大力支持的,到时候不仅可以做茶鸡蛋,也可以腌咸蛋,公鸡还可以用来熏,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这事还远,目前还是学堂最重要。他们架起马车回村,在村口就被拦住了,乡亲们对他突然变得更热情了,人人打招呼都是,“章树,你可回来了!”
他不在的时候发生啥事了吗?不然怎么人人都是这语气?
章树满头雾水,不明所以,但当他经过自家划好的学堂地的时候,突然明白了。
上面此时堆积了好多的木材,地基也挖的差不多了,就等着章树一声开工,大家就把学堂建起来了。
想到村长吩咐他的事,章树满心都是佩服,也不知村长是怎么忽悠他们的,竟然能让他们主动过来帮忙。
不过,他本来打的主意就是全村的孩子一起上学,现在村民们这么上道,他当然也不会让他们失望了。
只不过,该摆的架子还是要摆,该装作不知道的时候,还是得装一下,他可不想让自己在村民的心里变成王书生这样的人。
第130章 又是一个好年成(完结)
章树他们刚坐定, 村民们就一起上他们家来了。
大家先坐着随意聊天, 没人往学堂上面提, 但大家也不走, 就是等着村长过来说和。
章树看破不说破,也就随意地和他们胡侃两句,最后就说了自己这回去县城,找了莫家书院的一个夫子回来坐堂, 老人家学识渊博, 为人正派不古板,真是好啊!
他越夸, 村民的心里就越痒痒,然后就越发想要让自家的孩子也进来学习。一个个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都希望对方能做出头鸟, 但是没一个人主动的。于是大家伙又在心里嘀咕,
怎么村长还不来呢?
村长确实有事绊住了, 但村民们不知道,还以为村长临时打了退堂鼓, 这下子硬着头皮也要上了。
“章树啊,老头子厚颜,和你说个事,如果不成你也别见怪。”一个老头开口了。
章树心里一笑, 终于忍不住了?但他面上还是没有波动, “福伯您说吧, 一般的事都好说。”
村民们心里咯噔一下,那这读书识字到底算不算一般的事呢?
“我就是想着,你不是要在村里建个学堂吗?老头子没有太多家底,但家中人口足,建学堂时你招呼一声,我带着全家一起来干活,就希望到时候能让我孙儿去听一听课,也认两个字回来。当然,束修什么的我们也会给。”
“你这老头!想一家把事干完?章树啊,我和这老头也是一样的想法。”
“是啊是啊,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村民们纷纷开口应和,这话,就像开渠放水,只要有个引子,水流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章树看时机成熟了,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众位乡亲们,大家先安静一下。其实这事我本来也考虑了一下,但又怕拦了各位的财路,所以没有开口。”
“但今天听大家一席话,便知是我想左了。大家伙都在卯足了劲为子孙后代谋福利,那我章树也不能拦着大家。”
“这样吧,学堂的事,既然是我开的头,那么我也会负责到底。到时候大家伙来干活,该给多少工钱给多少工钱,一点都不含糊。等学堂建好了之后,大家就带孩子上门来,至于束修,我问问夫子的意思,想必也花不了太多钱。大家就先来把名字等一下,到时候好安排桌椅。”
章树这一席话可说到大家伙心坎里去了,为什么今天要跌出老脸去呢?还不是想为子孙谋点福利。大家都觉得,不怪人家章树能发家,这么敞亮的人,他不发财谁发财?
李木槿去房里将文房四宝拿出来,“大家不要慌,一个个来。福伯您先来。”
福伯昂首挺胸走上去,“我家孙儿叫张大成,今年正好七岁。”
李木槿点点头,在纸上写上张大成的名字。他的字不算好看,但在村民眼里已经不得了了。
这木槿哥儿之前在村里也不是特别出挑,现在又会写又会算的,已经超过村里其他哥儿好多了。他们家要是能出一个认字的,到时候全家都沾光。
李木槿把来他们家的名字都登上了,大家就回去准备了。李木槿捧着纸算了算,“阿树,一共来了二十个孩子。村里起码有三十五六个十二岁以下的孩子。”
“无妨,他们既然不上门,我们也就当做不知道。除了大宝和村长家的两个之前就说好了之外,其他人就暂且推了,就说坐不下了。机会都摆在他们面前了,连试一试都不敢的,那就算了。”章树的心也摆正了,不再像以前那么心软。如果连这点面子都不出,那还提什么读书。
“嗯,”李木槿点点头,看了看在里面和弟弟玩的章千金,再过两年,千金也要去上学了。
学堂正式动工的这一天,章家按照惯例杀了一头猪请客吃饭,他家的猪配种之后生了小猪,如今也养了五六个月大了,正是肉嫩的时候,吃的大家直吧唧嘴。
马大娘和她妹子又重新回来帮忙了。而余小六俨然已经是章家的外管事一样的人了。他负责去各处的田地里巡查,要买什么东西都是由他去办的。这不,他刚带了村里原来的几个混子去把砖块拉回来,章树就又有事情交待他了。
余小六对这样的生活很是满意,本来他个子不算高,在章家的这几年好吃好喝的供着,他的个子也拔高了一大段,人也健壮了许多。现在要让他去清淤的话,绝对不会像以前一样只能等死了。
鞭炮放过以后,大家开始干活了,一个个干的热火朝天的,劲头比谁都足。以前是帮别人干活,现在他们可是为了自家的娃儿忙活。
眼看着学堂一天比一天更完整,大家心里都有些激荡,泥巴地里滚着的几代人总算能出一个读书的了,这机会可难得,要是不认真读书的娃儿,那回家竹板烧肉是天天都有的吃的。
八月初,学堂就已经建好了,只等桌椅板凳什么的做好搬来就行。
这学堂就是一座房,一共隔出了四个房间,其中两个是读书的地方,准备分出启蒙班和进学班。
启蒙班就是教一点基础也无的孩子拿笔识字的。而进学班就由先生挑选,在读书上面有天份又勤快的孩子,为以后考童生做准备的。
其他两间是卧房,为的是万一又请了一个先生,到时候人没处住。这两个卧房都是分前厅和正房的,别说一个人,就是一家人住也够了。学堂右侧过去一点还建了个小厨房,到时候冬天冷了,谁家有空就在这里煮点热汤什么的给孩子喝,毕竟读书也是一件伤神的事。
八月十五这天,章树的马车不声不响地从县里接回来一个人,对于这个看起来普通的老头,大家都心存敬畏,这可是他们以后的夫子呀!
有一句话叫做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先生看起来一把胡子,一看就是有学问的。
其实章树也放了心,这黄先生年纪大归大,但饭量一点不含糊,顿顿都是两大碗,瞧他的样子就不像个短寿的。
过了仲秋,桌椅板凳什么的也齐全了。章树又上县城去买了一套三百千,几十只毛笔,几十块墨块还有砚台。
现在刚开始学写字,他们用的是粗边纸,章树买了四刀纸。先生用的宣纸,他也买了一刀。就这些,零零总总花了他二十几两银子。果然这读书花费大。
黄先生看他买回来的这些东西,心里十分喜悦,一看他这架势就是认真办学的。要是那目光短浅,舍不得这舍不得那的,他老黄也待不久。
他让章树去把他那两个箱子打开来,章树依言去办,发现里面竟然是满满的两箱子书,这可是一大笔财富啊!
章树喜出望外,这可是挖到宝了。要知道有些书即使你想买也没地买去,他们村里的孩子有福了。
既然万事已经具备,那么学堂可以开起来了。章树到村长家一说可以报名了,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就有很多村民牵着孩子,背着布袋在外面等了。
布袋子里都是拜师礼,有钱点的熏鸡熏鸭,没什么钱的就一袋粮食,几把青菜。东西自然是比不上大户人家的,但心意是十分恳切的。
天亮堂起来,黄先生坐在启蒙班的上首,由章树一个个唱名进来拜师,黄先生将他们的名字,年龄一一问清楚,从他们回答的语气神态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资质。
轮到大宝时,他还牵了一个人进来,章树一看笑了,这不是他们家千金吗?大宝挺起小胸脯将自己的名字年龄说完,然后被带着行了拜师礼后,章千金就站到黄先生跟前去了。
他学着大宝的样子,挺着胸脯,“先生好,我叫章千金,今年三岁了,请先生收我为弟子!”
黄先生和他相处了几天,看他一本正经的小样子,就故意逗他。他翻了翻名单,说道,“哎呀,这上面没有章千金,但是有个章钥。小千金,你不能上学了。”
章千金一听眼睛就蒙上了一层水,可怜兮兮地看着章树。这几天他去外面玩,听得最多的就是上学,怎么他不能上呢?
在他小小的心里,上学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大家都要去的,虽然他还不明白上学到底是什么意思。
章树失笑,把他抱起来,“小笨蛋,你就是章钥啊,黄爷爷和你开玩笑呢!不过宝宝太小了,等你长到大宝哥哥这么大了,就能来上学了。”
章千金十分苦恼,他到底叫什么呢?还有,为什么所有的事都要长大才能做呢?他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章树不知道幼童千金的烦恼,就抱着章千金唱名。
二十三个孩子很快唱完了名,他们端端正正地坐在明亮宽大的学堂里,一声都不敢吭。
所有大人包括章树都站在外面,看黄先生带着他们拜了孔圣人和亚圣,然后又和他们讲学堂的规矩,最后还请出了长长的戒尺。
章树看着孩子们瑟缩一下,心里想,知道怕就好。不然乡下孩子是这样的,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怕,到后面熟了就野了,这时候有一把戒尺供着,也免得他们糟蹋了长辈的心血。
学堂里有条不紊的开始读书,学堂外还有几个孩子探头张望,待触及其他人的视线后,又离开了。他们就是长辈没有带去报名的几个。也有人到村长那里闹,但是被村长斥责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