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国芯片(75)
前几年公司招聘的员工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从北京的高校招来的,他们从心理上对北京更为认可,也是因为想留在北京而进的私企。
现在公司要搬到深圳去,显然就有很大的落差,深圳跟北京比起来,几乎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差别。
没办法,为了吸引员工,晏旻只得亮出两个法宝:加薪和落户。
深圳公司的办公条件明显要优于北京,还能提供住宿,但深圳的整体环境没法比北京比,不论是基础配套设施、教育、医疗、娱乐文化等资源还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南下打工,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机遇和薪资,所以加薪是无可避免的,去深圳的员工加薪都是20起步。
还有户口问题,公司许多同事都是在北京上大学,并在上学期间将户口迁到了北京,但这只是集体户口,一毕业,就要随档案一起迁到分配单位。
像旻西这种私企是没有落户资格的,他们的户口就不得不迁回原籍,来自大中城市的还好办,来自偏远地区的,虽然已经是非农业户口,但也不想回乡,有的甚至把户口连同档案一起还捏在自己手里,等待在北京找机会落户。
晏旻承诺,公司搬到深圳之后,会尽快为大家办理落户问题。深圳是个新兴城市,正是大量吸纳外来人口落户的阶段,除了在深圳买房赠户口,在深圳创业的公司也会有落户指标,根据每家公司的纳税规模而定。
深圳户口相对于北京户口来说,显然缺了点吸引力,但北京落户难啊,买房暂时别想,别的渠道现在也没开通,几乎没有门路,对不少偏远地区出来的员工来说,深圳户口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几个月,晏旻和蔺征西两口子就忙着给员工做思想工作了。
用后来时髦的说法,就是晏旻不断地给他们画大饼,说深圳的发展前景有多好,气候条件好,工作环境也不错等等。
以过来人的眼光看,选择深圳当然错不了,但对当下的人们来说,还是需要做出不少牺牲的。
不过虽然艰难了点,结果还是不错的,八成以上的员工都愿意跟随搬迁到深圳去,毕竟这些年晏旻和蔺征西都待他们不薄,他们也愿意跟着老板一起打拼。
余下的有的会被安排进入北京的项目组。
还有少数几个打算离职,在北京另找工作,这些通常是在北京已经成家了的,北京的项目组没有合适的岗位,或者说他们已经另外找到了更合适的岗位。
这还是旻西创办以来第一次有员工主动离职,但也很正常,工作是双向选择,接受不了公司的条件,离职也不难理解。
公司决定于1月下旬搬迁,办完年会后再搬。
为什么年前搬,当然是为了年后回来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以往的年会的氛围都是欢快的,因为有好吃好喝的,有丰厚的年终奖和丰富的奖品,怎么能够不高兴。
今年的年会气氛有些沉重,吃完这顿饭,大家就要分开了,留北京的,去深圳的,还有离职的。
尽管年终奖依旧没少发,抽奖的奖品也很丰富,但还是没能调动起大家的情绪。
不过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吃完这顿饭,第二天大家就打包收拾东西,开始搬家。
要搬的主要是电脑,显示器太过笨重,而且显示屏易碎,就留在了北京,只带走了每个人的主机,编好号,打包封箱,走火车托运。
员工们则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搬不了的东西也可以跟公司行李一起托运,能自己带的自己带,一起乘坐火车南下,从北京直达深圳。
这一趟,他们一共过去了七十多人,其中六十多是技术员,十来个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北京虽然是个分公司,绝大部分行政岗的人员还是不能缺的,这么一分家,两边都有岗位缺人,待年后再招聘。
公司所有的人,除了晏旻和蔺征西,以及那位负责在深圳监工的工作人员,就没人来过深圳,因此大家对深圳的感情是忐忑又充满期待的,深圳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当大家从冰天雪地的北京来到温暖如春的深圳,那种感觉,宛若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身上的厚棉袄根本就穿不住。不得不说,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至少以后冬天不用冻得跟孙子似的了。
从火车站出来,印象还不错,深圳比想象中要繁华,甚至比北京都要繁华,随处都能看见高楼大厦。
当然,这是最早开发的罗湖区景象,当从繁华的罗湖区开到逐渐荒芜的南山区,说实话,大家的心情也逐渐开始低落起来,果然还是个农村啊,不能有太高的期待。
这一路上由于期待值降低,等到车子在公司楼前停下,大家仰头看着崭新高大的办公楼时,心情顿时又好了不少。
尤其是当大家进了公司之后,看着里面美丽整洁的小花园,以及带着独立卫浴的宿舍,心情瞬间又更为敞亮了。
光这个独立卫浴就太加分了,要知道,他们在北京的时候,由于公司人多,大家不得不去附近的公共厕所解决三急问题,就算是自己租房,也都是没有独立卫浴的,那个卫生条件就别提了。
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这几十年来都是这么过的,如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冲着这个独立卫浴,深圳的生活条件就比北京强太多了。新兴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都是新式的。
当晚,他们就在公司食堂聚餐,做饭的师傅是蔺征西提前过来聘请的,一来就让大家都吃上了热乎饭。
师傅是广东人,做的菜都是粤菜口味,鱼虾是少不了的,还有广东特色老火靓汤、白斩鸡、叉烧、牛肉丸等,大部分都合大家口味,人人都吃得心满意足。
不管是吃还是住,深圳的条件都是极好的。
晏旻趁机问大家是否还习惯这边的生活,众人都表示满意,总而言之,精神状态都很不错。
晏旻和蔺征西也放了心,就怕大家对工作环境有情绪,工作起来效率就会打折扣。
刚来公司也不用上班,因为托运的电脑还没到位,还得去采购显示器等办公用品,晏旻就给大家放了两天假,让他们自己去熟悉一下深圳的环境。
刚来就放假,大家当然高兴,于是结伴去逛街,有的去看海,还有的跑去蛇口隔着蛇口港遥看香港,都是非常新奇的体验。
等到办公用具到位,大家对深圳也有了大致的认知,便开始上班。
总体来说,深圳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尽管这个城市还在发展中,但它是开放的,向上的,充满活力的,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也是充满希望的,他们相信,在深圳,也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来。
第53章 开门红
到深圳上班一个星期后, 公司放了年假,准备回家过年,旻西公司的人头一次参与到北上的春运。
往年在北京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春运, 但北京的外地人虽然多, 也还没有深圳这个纯粹由外来人口组成的城市多,何况北京的外地人来自东南西北各个方向, 不像深圳的打工人,主要来自北方。
这就给广东的交通运输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所以九十年代初, 每到春节前后,每一辆北上南下的列车上都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有经验的工厂,会早早向铁道部门为员工统一提前预订火车票,福利待遇好的工厂甚至还会包长途客车接送员工。
旻西今年来得迟, 又是第一次见识这阵仗,经验严重不足,没有提前订票,以至于放假的时候, 绝大部分员工都因没买到票被困在了深圳。
这是晏旻和蔺征西始料未及的,他俩因为打算去美国过年,老早就提前订好了机票。
但是员工们要被困在深圳没法回家过年, 这实在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他俩经过商量,为了让员工们能回家过年,他们决定给员工们订机票,公司报销机票钱。
当然, 这个办法也只能解决部分人的问题, 因为这个年代, 并非所有的省城都已经有了机场,就算是有了机场,也未必与深圳开通了直达的航班,就算有直达航班,也未必能买到机票,回家一趟还是相当艰难的。
不过这表达了公司的态度,公司还为不能回家过年的员工每人额外发放五百元的过节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