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BOSS聊天群(118)
“抛开这些看,王安石的变法里面,其他的确有不合理之处,但若是给他时间,想来他会改变,可惜,宋神宗后期怯了,一次失败,就不敢在继续,又回到了原点,那王安石不祭天,谁祭天。”
“而后世观点和理念则不一样,他们看待东西的眼光自然也不会一样,他们更注重的是有利之处,是否能够变得更好之处,这个天幕。”
顿了下,朱棣神色复杂:“它是想要让曾经的意难平,都得到圆满。”
可是,真的能事事圆满吗?
朱元璋沉默,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自己老四的眼光十分复杂。
他,看的很通透。
就像是他所言,想要改变这些意难平,那他家老四后世认为的意难平,是否就是得位不正?
他自己必然是不会把皇位传给老四的,他的标儿还在的情况下,只会是标儿。
标儿若是不幸走了,也会是允文。
其实他早就猜到老四的皇位是如何来的,只是没有说破。
没有意义了。
【汉武帝位面】
“王安石变法?这是跟商鞅变法一个意思?”刘彻挑眉,颇为惊讶,居然在后世,还有人搞变法啊。
霍光倒是有些激动:“不知道这个王安石变法是变的什么。”
他现在还年少,没有那么沉稳,可关注的重点却非常准。
...
【苏轼在徐州任知州,黄河突然泛滥,洪水聚集在徐州城下,城墙即将被冲毁,乡绅富豪们争相要跑,被苏轼阻拦,他知道,这些人走了,会动摇百姓的心,那百姓还如何和他守城。
于是他限制出行,带着百姓,请到军营将士,一起共筑长堤,抵抗洪水。
(来自《苏轼传》资料整合)
大雨倾盆没人离开放弃,他们顶着风雨,听着叫嚣的洪水,硬是修出了一条生路到城墙下,再不断清理堵塞的缺口,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徐州城遭了大难,他看在眼里,上书请求减免赋税,还请求征调人手修筑徐州旧城,以防洪水再来。
他的果敢和无畏,以及与百姓一体的决心,获得了整个徐州百姓的赞扬。】
*
【宋神宗位面】
赵顼沉默,整个徐州百姓的赞扬?
他都没有听说过有哪的百姓这般推崇他。
可是这样的政绩,他也确实没有做出来。
王安石倒是十分欣赏赞扬,“苏轼当如是。”
其他人纷纷看向他,心里腹诽,你两不是不对付,怎么现在还夸起敌人了。
【世宗位面】
柴荣原本还以为只是个文人文臣,也就是写点文辞,诗歌,散文的,估计是说那些名传千古的作品。
可他万万没想到,还有这么不凡的一面。
这哪是什么简单的文人文臣,这是个贤臣啊。
他又慕了。
果然这种人才,都是别人家的。
【楚霸王位面】
项羽是见过凶猛的黄河的,听上面说黄河水泛滥,他几乎可以想象那个画面,忍不住赞叹:“此人勇猛,心志坚定,决策果断,是个狠人。”
敢于和黄河水对抗,这是不怕死啊。
虞姬靠着他,含笑点头:“确实是个狠人,也是个让人敬佩的人,就如大王一样。”
·
【秦始皇:好一个不畏生死只为百姓的人,朕敬佩。】
洪水当头,没有被吓得逃跑已经不易,他还留下来共抗洪水,真真是难得。
群里其他人也很是感叹。
【纣王:寡人没有经过什么洪水,但也见过远古记载,妖兽掀起海浪如洪水一般冲毁了城池,数万人遭难,这位苏轼,确实是英雄也。】
【李世民:我知道他为何明明一生都在被贬,却还能被后世记的那么深,那么喜爱了。】
【刘邦:我就一个问题,这位大佬不会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干出一件大事吧?】
苏子言眨眼,好像,还真是。
【苏子言:他真的是个奇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有名传后世的佳作出来,也都能让当地的某一项存在,名声大噪。】
【朱棣:这个我会,他发明了好多美食。】
【林黛玉:确实,苏先生最出名的美食东坡肉,现今在我们这,是御用,其他人想吃,都不易。】
【秦始皇:东坡肉?】
【刘邦:!!!苏东坡的肉?这也能吃?】
【罗睺:什么,你们还吃人家的肉?太重口了吧,都这么多年了,不会腐坏吗?】
【苏子言:...】
【朱棣:...】
【苏子言:属实是想多了,这个东坡肉是猪肉,不是苏东坡的肉!】
在这样,他都要不能直视东坡肉了。
作者有话要说:
苏东坡: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苏子言:跟我无关哈,是他们说的!
秦始皇:朕没说,是刘邦和罗睺。
刘邦:...
罗睺:...
——
上歌:小天使们,明儿见~
——
第52章 痛失挖墙脚的明成祖和积极挖墙脚的李二陛下
【罗睺:吓死了,还以为你们后世那么可怕,都开始吃人家的肉了。】
【纣王:说到这个,我就想到了白骨精那的唐僧肉,啧...你们真是重口,好可怕哟,不敢与你为伍。】
【白骨精:...说就说别cue奴家,奴家可没吃,奴家饮食清淡。】
【朱棣:头次听到娘娘说饮食清淡,认真的吗?】
【刘邦:反正我不信。】
【李世民:我也不信。】
苏子言默默的加一句,好巧,我也不信。
【白骨精:滚,老娘可是正经妖精,不干那些不正经的事。】
【秦始皇:...说得好像你干过正经事一样。】
【苏子言:对呀娘娘,您有干过吗?我们怎么不知道?】
拱完火,苏子言迅速开溜,继续打字。
【苏轼没过多久,又被调任到湖州任知州,他写信给神宗回复表示自己到了,在发表一下对这的感受,这本是例行公事的行为,却被一群鸡蛋里挑骨头脑子有病的大臣曲解成是在挑衅神宗,并把他以前的诗词中较为直白的句子拿出来过度解读。】
【斥他,包藏祸心,不尊帝王,罪不可赦,死有余辜,让神宗处死他。刚刚上任的苏轼就被押往京城,还有数十人受到了牵连,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来自《苏东坡传》资料整合)
【这件事成了苏轼的一大打击,也成了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他于死地,可想要他活的也在不断运作,他弟弟苏辙更是为了能够救出哥哥,上书请求用自己的官位赎罪,曾经与苏轼不和的变法派也在此时上书给神宗劝谏,为苏轼博命。】
【当时,神宗经历了一次失败,锐意进取仿佛一夕之间就被人打落了谷底,自甘怯弱,回到了最初,导致变法失败,王安石也退出京师居于金陵。】
【可王安石在得知苏轼的消息后,昔日的政敌却是紧急上书给神宗,言:“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这场乌台诗案,因王安石给神宗做了最终的定案,也因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定下过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保住了命,被贬黄州。】
宋神宗不言,神色复杂。
他原来,最后还是妥协了吗?
他是想要改变的,可...
王安石只是叹息一声,对此并不觉得有多大的意外。
他的变法无外乎两种结果,成功,失败,从他变法开始,他就做好了准备的,甚至也把生死看淡。
前有商君,后有他王安石,不论下场,只论成果。
守旧派的此时是心梗的想要骂人了,王安石是不是有毛病啊,居然还去救政敌,好气哦。
这下,苏轼那边的人,肯定都偏向王安石了。
那王安石失败的变法,说不定也能成功了啊。
真是无语。
苏轼自己也惊讶,他和王安石其实并不熟,即便是在朝为官,可时间短,再加上好友欧阳修等人皆因为他远走,他是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