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启用域名:www.fuxs2.com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234)

作者:长鼻子狗 时间:2024-12-13 09:42 标签:甜文 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成长 朝堂

  赵宝珠虽然被元治帝拍得有点痛,闻言却一喜,又想跪下谢恩:“谢陛下隆恩!”
  “诶。”元治帝眼疾手快地将他捞住:“你谢朕做什么?赵卿出此妙计助朕,应是朕谢谢你才是。”
  听到皇帝这样自谦的话,赵宝珠登时愣住,脸蛋骤然涨红,嚅喏道:
  “陛、陛下言重了,微臣愚钝,不过是些拙见罢了。陛下愿意采用,是臣百年也修不来的福分。”
  元治帝见他如此谦逊质朴的模样,虎目中光芒闪烁。他之所以重视赵宝珠,他的寒门身世占一分,聪慧能干又占一分,可到底还是这份忠心赤胆最为可贵。
  “天子治国,众臣辅之。若无良臣在侧,就算是古齐桓公那般霸主,终是国破人亡。“
  “你于国事能有此心,朕心甚慰。”
  元治帝看赵宝珠是越看越顺眼,如此有本事有能力的纯臣,实在是难得。他说着便回过头:“夏长春,传朕的话,赐赵卿——”
  元治帝说着,忽而一顿,回过头来,目光炯炯地看向赵宝珠:
  “不好,不好。”
  元治帝忽然一手抓住赵宝珠,在他疑惑的目光下道:
  “赵卿如此肱骨之臣,寻常称呼太过疏远。朕先赐你一字,如何?”
  赵宝珠骤然一愣,皇帝给他赐字?如此大的殊荣,赵宝珠登时惶恐起来:“陛、陛下,这太隆重了……且、且臣还未及冠呢——”
  “这怕什么?”元治帝笑道:“朕先赐与你,待及冠了再称呼便是。慧卿当年在朕这儿也是一样的。”
  说罢,他也不再听赵宝珠的推辞,敛眸思考起来:“孟子有云,人品贵重者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元治帝目露精光,欣赏地看着赵宝珠:
  “赵卿出身贫苦却不自怨自艾,有凌云之志,铮铮铁骨,临危不惧,秉正执法,有贤臣名士之风。”
  “朕看来,孟子这话配赵卿正好!朕便赐你「不移」二字,望卿不坠青云之志,不忘今日之心。”
  赵宝珠呼吸一滞,对上元治帝的目光,心中一震。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君王是明晓他心中之志,并诚心期盼他能保持本心。
  赵宝珠收敛眉目,双膝一曲便跪在了地上,肃然地朝元治拜下大礼:“臣,谢过陛下隆恩!将来必不辜负陛下期许!”
  ·
  那日,赵宝珠带着一长串赏赐回了赵府,各种金银摆件、诗书古籍足足装了十多箱,拿三辆马车拉着回了府,一时引得众人侧目。可还没等众人想明白这赏赐是怎么得来的,京城中人便被王家行刺之事吸引了目光。
  宫里传出消息来,说是拿宫墙边儿上的刺杀并不是冲着叶京华,而是王家嫡子王致远因被罢免了官职不满,而雇了流寇刺杀他的上官。而他上官、则正是日前因着护送太子回京出了大风头的吏部员外郎赵宝珠!
  一时间京城中流言漫天飞,众人皆是感叹王致远此人嚣张跋扈,仗着有个兵部尚书的爹,连于皇帝和太子殿下有恩之人都敢招惹,真是不把天威放在眼里。却也有人议论,觉得赵宝珠这是恃宠生骄,那么一个乡野小民,仗着皇恩掌了吏部的权,就不把世家权贵放在眼里。
  但也有不少人对赵宝珠暗暗有了改观。
  之前他们听信传言,以为赵宝珠攀附权贵,巧言令色的小人。此事一出,不少人倒是佩服赵宝珠的人品来。
  而很快,在皇帝对王家的惩处传达下来,京城中人更是为之一震。王致远被判了杖责四十,鞭二十,流放岭南,永世不得回京。听说一知道判决,王夫人当场就晕死过去了。要知道王致远可是王家唯一的嫡子,自出生来全家上到老祖母下到一干庶出子女都将他像座金佛般捧着。而如今这唯一的儿子要受这皮肉之苦不说,还要流放岭南,和家人永世不能相见,于王夫人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然而与王致远相比,皇帝对王尚书的惩处便显得雷声大、雨点小了。听闻元治帝将王尚书召进宫中怒斥了一顿,吓得王尚书差点儿就举家搬出京城。然而真发落时,元治帝却只是罚了王尚书于祖宗祠堂跪经十日,而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既没有罢了他的官位,也没有如同曹尚书般夺了官印,显然是还想用他的。
  这些众人便都看明白了,元治帝这分明就是叫王尚书舍了王致远这个作恶多端的嫡子,尚能保全全族。
  王尚书于祠堂跪了十日,出来后也是悟出来了,直接下令让全家上下都不许再提王致远此人,就当这个儿子已经死了。不管王夫人怎么一哭二闹三上吊都不予理会,反而将包括王瑜仁在内的等庶子庶女立了起来,日日召道面前亲自教导。
  见状,元治帝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反倒是开了恩,免去先前的二十鞭刑,还允许王致远在受杖责之后修养三十日再上路去岭南,这样至少能保全性命。不至于为伤情所累,在流放半路上就病死过去。
  这样,王家之事便算有了着落。先前风起云涌猜测王家是卷进了太子与五皇子之间党争的人也总算是消停了些。
  但很快,朝上又出了一则新令,打了朝野上下一个措手不及。
  这日上朝之时,元治帝忽然宣布要自国子监中择选其优者选入吏部作为’吏事生’,以补人才短缺之漏,从旁襄助审阅、查证、择选升、贬、迁、改之事。待吏事期过,上官可择其优者直接录用。
  “不仅在吏部一处。”
  元治帝高*高坐于龙椅上,俯视众官,目光在众人惊疑震动的面孔上一一略过:
  “如今各部事多繁杂,尸位素餐者却众多,国子监中应有能生,可除此弊。若吏事生一法在吏部施行妥当,朕有意在六部都照此施行,若有监生表现优与在位官员者,可以替之!”
  此话一出,朝野震动。众官都没想到元治帝会忽然有这么一出,这么大的事,他们如何连一点消息都未听说?!
  接着,当着百官的面,元治帝忽然扬声道:
  “赵员外郎。”
  赵宝珠已待许久,闻言立即俯身出列,拱手道:“是。”
  元治帝在百官京惊诧的目光抬起头,面上浮现起一缕得逞的笑意,又很快压下去,收眉敛目道:
  “此事朕便交给你来办。事关重大,必得恪尽职守,小心办理。”
  赵宝珠当即跪下,朝高堂上的龙椅俯首磕头:
  “臣遵旨。”


第130章 朝堂风波
  这下,算是显在众人眼里了。
  有心人想到前几天眼见着赵宝珠领了许多赏赐自宫中回府,心中登时什么都明了了——这计策,多半是赵宝珠献给皇帝的!
  众官的目光登时’唰’地一下盯住了赵宝珠。恨不得生生在赵宝珠白皙的面皮上戳出一个洞来。
  家里有子侄在国子监读书的倒是没说什么。毕竟若有机会能从国子监直接入仕,还是吏部这样的天官衙门,于他们是有好处的。然而于其余的官员而言,这简直如同天方夜谭——让国子监的监生入衙门做事,也亏他想的出来!众人愤愤想着,那些个愣头青知道些什么?就要做官了?
  这是朝廷上从未有过的新鲜事,因此众官就算有心反驳,却一时找不出话来。
  见赵宝珠谢了恩从地上爬起来,就那么清凌凌地站在那儿,不少人妒忌得眼底发红。
  这下可算是让他立了头功!
  这几日,满朝的眼睛都盯在税律改革上头,没成想忽然杀出来了个赵宝珠。在吏部搞出了这样的大事来!所谓枪打出头鸟,这时候赵宝珠站出来,众官一下子想起来他前番种种作为,先是一入吏部就斗倒了曹尚书,后又有王致远行刺之事全了他正直清高的名声,这会儿又搞出什么吏事生——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安生的主!
  他们原以为赵宝珠此人会随着太子归京而渐渐被人遗忘——如今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好、好——”
  见他二话不说地干脆应下,元治帝扬声大笑,还顾左右道:“朝廷还是要多些像赵卿这般的年轻后生才是,若都是些浑水摸鱼的老货,没有新鲜主意,朕这个皇帝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上一篇:怯弱小夫郎

下一篇:无奈娶了小夫郎后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
  • 如果有人要反驳我说因为他俩身份差距大,所以受不想依靠攻,只想依靠自己的话,那我说这个问题就类似于大女主文的纠纷。我想看的是主角利用能利用的所有手段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不是什么都依靠所谓的自己,然后成为一个废物。更何况受是做官,做官本来就是利用身边的资源活动灵活置换,包括你看后面他利用油加这个把柄去要挟其他几个县令共同发展本县 游客2025-04-10回复
  • 超级反感这样的人物塑造,遇到事情就发脾气哪怕事后冷静但是伤害呢?受自己一再强调自己和攻的身份差距不信任攻也不和攻沟通,每次话到嘴边都咽下,当读者是什么冤种闺蜜吗,这些我们现实一般都得劝分的 游客2025-04-10回复
  • 第二次圣旨刚下他就觉得是攻想让他攀附权贵不认可他的志向,老天这都150多页了你俩身体都沟通多少回了,这次不觉得是圣旨就得圣上金口玉言了吗……当官之后受就像个超雄一直在发脾气每次有误会也根本不听解释,攻也一个劲的死装,一吵架两句话就跑偏和受纠结其他的问题不解决本质问题 游客2025-04-10回复
  • 叶家内些人拼死阻拦他也要走感觉就他做官的内个机灵劲加上李管事已经因为信被罚了一次他一点没想过他突然走了这些人的下场吗……第二次圣旨刚下 游客2025-04-10回复
  • 受的脑回路怪怪的,死犟,两次圣旨事件,绶官圣旨他明明在跟那个主事交谈的时候就察觉到不对劲了,拿到圣旨还是一意孤行的要走,用的借口是圣旨就是皇上的意思,上面写着即刻出发不能违背,连和攻“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游客2025-04-10回复
  • ……大哥你明明带了书在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物证,再加上你会写策论会背书会写注释并且你真的参加过科举懂流程,你完全可以将这些都用来举证。。不是非得靠名帖才能证明自己是举人,有非常多曲线救国的法子向身边人证明身份,上面这些搬出来至少能说明你是正儿八经读书人,但你就是想不起来说是吧。。。 游客2025-04-10回复
  • 看完了,非常好看优秀的一篇文! 游客2025-04-02回复
  • 我靠特别特别好看,而且所有人都好有脑子,熬了两天夜看完的 游客2025-03-26回复
  • 挺好看的,感情线很甜,宝珠的升职之路也很爽。我们宝珠是最最最棒的! on2025-02-20回复
  • 看完了小说又看了这个评论之后,我有话说,那些说攻见色起义的,殊不知有多少感情都是由色字起,且不说攻本身设定就有天人之姿,难道人家锦衣玉食的,还不许找个好看的对象吗?且不说这些评论的,自己找对象愿意找个丑的吗?再说,人家开篇就说了,攻第一次见到受,受还是个浑身脏兮兮的乞丐,能将流民收入府中,愿意给他一份工作,已经是很好的了。
    安然 的原帖:
    那些说攻只是见色起意的,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忽略了这本书的人性的闪光点,你们扪心自问一下,真的有好好看这本书吗?
            再说回这本书里的小宝,他是一个从四川十万里大山一路向京城考过来的举人,要放在现在置换一下,怎么着也是一市的状元,更别提四川10万里大山他能靠自己走出来步行来到了京城,
    安然 的原帖:
    我想如果评论区要是有四川人可能会对四川的地形感同身受,那绵延的山脉,崎岖的山路,直到现在也阻挡了多少想要求学的孩子,他自己身上是有一种淳朴的韧劲的,他知恩感恩,他靠皇帝当年下发的书读了功名,哪怕是到了京城被叶家收留,锦衣玉食,也没有扔掉那几本旧书,那是他从大山考到京城的根本,这才有他后期向皇帝献旧书的一幕,他做的这一切无外乎都关乎本心
    安然 的原帖:
    就是他真为叶府的富贵迷了眼,他也不会再用心读书。
             文中也提到过,京城是一个贵仆比官贵的地方,那些个家生子见了官至一品的宰相老爷都不必跪,若是有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可能会有点印象,那王熙凤平时管的,促使婆子还有宝玉黛玉身边的仆从,便多是府里的家生子,王熙凤为贾家呕心沥血,当了自己的嫁妆,为了管好这一
    安然 的原帖:
    大家子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其下场也可以见得,足以看清这些个家生子,即便是主家也轻易拿捏不得的。
             那为什么小宝不在叶府直接谋一个差事,按照他前期的情况,由于他率直开朗的性子,招了叶府不少人喜欢,院士愿意的话,某一个管事的职位或者是哪怕到庄子上做事也比他之前村县的县长威风。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宝第一个
    安然 的原帖:
    小宝第一个月拿到的月银就是10两,小宝中举后邓云大哥拿出50两去请他们在京城最大的酒店吃饭,后来虽然是三人合请了,但我们反观小宝后期做官,官府只给了了5两银子的路费便可以衬托出这些叶府上的得脸面的家仆们到底过得有多好,更别提书上一开始就说了二两银子相当于是普通人家一家人近一年的开销,
    安然 的原帖:
    这二两银子还是当时小宝仅存的路费,要从冬日花到开春的,哪怕是在京城紧吧紧吧也可以过的下去,然而在京城的客栈里,5两银子只能住一晚,可见其贫富差距之大,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在有权势的人家里,哪怕是个看门儿的也比一些苦苦打拼的平民要好的多。
              那我们还是这个问题,为什么小宝不愿意在叶府久呆甚至考取
    安然 的原帖:
    考取了功名之后便要搬出去住呢?文中已经写的很明显了,这个自百姓中来,又要到百姓中去的小宝,受乡人供给,发誓考取功名之后一定要为百姓做实事,他受皇家恩惠便忠君爱国,他也是寒门子弟,愿意为寒门挣一条通天之路,这一条能够入朝为官,踏实做事的机会,从尤氏一族的事件我们可以见微知著,
    安然 的原帖:
    小宝他有想法,胆子够大,思维缜密,痛痛快快的为乡民斩掉了这一毒瘤,这也是文案上的。从京城来到群乡僻壤,怒判流氓一幕的节点,虽然正文中没有提到文案的那一案,但是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平时小赵大人就是这样子,维护百姓,以恶制恶,为百姓出头的好官,虽然在青州一案在最后时有叶二出面,但是1系列搜罗罪证,安抚百姓怒斩尤三尤二,火烧生丝厂,
    安然 的原帖:
    将多余的赋税归还于百姓,及时发现周边乡县勾连,断了驿站无法及时将消息送到州府去,并拜托与他结交的柳大人快马加鞭将证据送去,后来叶二是和州府派来的府兵同时到的,所以可见得,哪怕是没有叶二从中周旋帮忙,我们小宝也是有能力完成这一案的。
    安然 的原帖:
    那些对角色有苛责的人不妨想想自己刚学有所成从学校毕业的时候,能不能像这样独挡一面?更别提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肯定不能是尽善尽美,人格无缺的,哪怕是书中的角色也不能,但是我们更应该去着眼他们的闪光点,当看到他们美好的品格的时候,我为之倾心,不免得对自己有些自卑,但见了这样的美好之人,美好之品格后,我愿意称赞他,学习他,面对不足之处,我们批
    安然 的原帖:
    我们批评他,我认为这才是读书的真理,这才能不愧对于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包括我所发现的,例如货物价格虚标,时间节点模糊不清, 内容有些起伏转折不够等等,但是这本书称得上是一本好书,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闪光点,无论是有些风风火火的叶夫人,有些莽撞的叶大,
    安然 的原帖:
    还是对君臣关系得心应手,慈爱中不失严厉,十几岁登基并有雷霆手段的皇帝,还有叶府众人,齐嬷嬷,李管事,邓云,方氏兄弟等,还有小宝在京城门口遇到的蓝大哥,还有后来的陶氏兄弟,阿隆,还有那个可怜却自强的翠娘,可能很多人忘记了翠娘,她在青州被尤氏兄弟欺压,导致面上有很长的一道疤痕,
    安然 的原帖:
    但是等到能找到一份差事的时候,他又毫不犹豫的走出来,她的父亲便是那日审理范老狗时第一个站出来的那个男子,翠娘的母亲也是个宽厚的人,看见小赵大人淋了雨便要留下来吃饭避雨,更别提小赵大人后来的义兄柳大哥也是他们一家从后山捡回并照顾的,若不是此举,恐怕他早被山里的野狼狗熊吃了去。
    安然 的原帖:
    这书中的角色要是列举的话还有许多许多,我这只捡了一半儿说,这本书读完之后对我来说言之有物,角色饱满,读完之后角色带给我的心灵上的震撼能让我回味很久,不像有些书读完之后便像风过了无痕,脑子突然变得滑溜溜的,什么也留不下,我本想读完之后写一份好评的,却没想到评论区里面有那么多人,只将眼光放在了角色表面处,甚至目光还带有偏见,
    安然 的原帖:
    不由得写了这么一段评论,用来驳斥那些目光中带有偏见的人,也希望新入坑的书友们能够耐得下心来看这么一本好书,这个作者的上一本书西式鬼宅男仆日常我也看过,构思新颖,即使笔力不足,但是在情节构思,人物设定上仍有非常新颖之处,很有灵气。通过对比这两本书,我发现作者的进步是很大的,而且如此风格迥异的两本书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安然 的原帖:
    而且如此风格迥异的两本书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我实在不忍心有人错过,我相信作者在几本书之后一定能成为新一代的大触也说不定。
             况且看完评论区的这些人之后,我也明白为什么有一些风过了无痕的小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写好评,有些人看书只在于表面,甚至连人物情节,人物性格,世界观都不在意,
    安然 的原帖:
    常常让我看完评论又下水之后看的头昏脑胀,希望大家能多看几本好的小说,常看常新。[抱拳]
    安然 的原帖:
    本段书评共计两千五百余字,是我看见评论区某些评论后愤而所作,若有错漏之处还请大家谅解,另外吐槽一下这个网站的评论功能实在难用,发的我头昏脑涨的[流汗]
    安然 的原帖:
    君肺腑之言,醍醐灌顶。说我心中所想!!
    游客 的原帖:
    赞同哇!!我就想看这样的评论,主角为人真的很棒
    游客 的原帖:
    俺也赞同(。•̀ᴗ-)o这篇文细看有些用词或许有人不喜欢,但是不可否认作者创造了一个很棒的宝珠,也创造了很多有闪光点的角色。
    游客 的原帖:
    说得好这本书确实不错,可惜结尾仓促,应该是可以写到太子登基,国泰民安的,可能作者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要写什么了。
    游客 的原帖:
    赞同!
    游客 的原帖:
    确实,本文遣词造句有些不合适,银钱方面也不足,但人物情节却是极不错的,最大的弊端应该是结尾戛然而止,感觉还有好多好多没写呢
    游客 的原帖:
    确实写的不错
    游客 的原帖:
    为你点赞
    游客 的原帖:
    这是真认真评论的
    游客 的原帖:
    姐妹,太厉害了(手动点赞)
    游客 的原帖:
    对,这本读着很舒服 游客2025-02-02回复
总: 21 页/207 条评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