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直播GL(穿越)(54)
“早安吻。”她凑过去,在唐迎唇上亲了一下,要退开的时候又觉得不够,索性在她的下唇上轻轻咬了一口。
很软。
唐迎在电梯门合上的前一秒走了出去,回过身跟她挥手道别。直到进入房间时,唐迎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意,让其他人见了都忍不住眼睛一亮,即使每天都能看到,还是有种被惊艳的感觉。
忙碌起来时间就过得很快,一天转眼就过去了。中途沈知期在渣信上不断骚扰,唐迎也尽量在有空的时候回复一两句,倒也显得十分和谐。下午五点半,沈知期从工作室回来,之后到晚上睡觉前,就都是两人相处的时间了。
感觉跟平常没什么两样,但又有着显著的不同。
对沈知期来说,最大的困扰,估计是要在所有人面前遮掩自己的情绪。
其实她以前也没怎么掩饰过,但因为怕唐迎会反感,毕竟不敢表现得太亲密,一般而言也不会引人注目。但现在不同,她可以名正言顺的亲近唐迎不被拒绝,要忍住就比较困难了。
严格来说这应该是一种折磨,但因为唐迎会跟自己互动,对沈知期来说,反而像是自己跟唐迎瞒着所有人有了属于两人的小秘密,交换着只有彼此才懂得的眼神和表情,有一种隐秘的快感。
她就像是找到了新玩具的孩子,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周一,天工开物直播间。
上周开始直播焗瓷部分的内容之后,观看人数就一路上涨,到这一周,直播刚开始,观看人数就达到了一个高峰。不过唐迎并没有因此就改变自己的安排,仍旧先进行制瓷相关部分的直播。
“瓷器的色彩分成两种,一种是釉料本身的色彩,一种则是颜料绘制的结果。”对瓷器的介绍,仍旧是直播中的重中之重,因为知道大部分人不可能亲自去实践,所以唐迎也只能尽量讲解得通俗易懂。
“在元代以前,大部分的瓷器都是青瓷。这个青就是釉料的颜色。烧出来的瓷器清新淡雅,不像后来的瓷器拥有丰富的色彩和绘画,而纯以意境取胜。因此即使制瓷工艺一直在进步,也烧不出那种美感了。明朝盛极一时的霁红,同样也是釉彩,烧制难度非常高。”
“至于颜料绘制形成的色彩,在元代青花瓷出现之后,便开始风靡一时。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
“因为材料和技术的原因,古代的釉下彩颜色只有青和红两种,青就是青花,红是釉里红。釉上彩则是在瓷器烧成之后,在上面绘制图案,描线上色,最后在七八百度的低温环境下烘烤成型即可。因为烧制难度不大,所以图案的描绘就成了重中之重,才会出现粉彩这样无限接近于绘画的工艺。”
“而今天我们要向大家展示的,就是瓷器史上最巅峰的工艺,集釉下彩和釉上彩于一体的斗彩。”唐迎说着,将今天要用到的东西都取了出来,一边继续介绍,“所谓斗彩,是一种特殊的装饰手法,釉下青花勾线,釉上线内填彩。现在瓷胚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第一步,青花勾线。”
青花的关键是氧化钴,在古代,因为青花料只能从海外进口,所以发展也受限于原料,但随着制瓷工艺发展,除了进口的苏麻离青之外,国内也发现了许多青料,包括回青,石子青,平等青等,遍布全国各地,这种限制就消失了。
唐迎将泥状的青花料倒入研钵之中,一边研磨一边道,“通常来说,青花料研磨好之后,要先将之画在瓷片上,入窑烧制,查看成品颜色。不过这一步我已经事先进行过。所以研磨好之后,就可以直接开始勾线了。”
因为只是一只碗,所以唐迎选取的图案是松竹梅,“古代人对纹饰十分在意,瓷器上的图案,更是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我们要画的松竹梅,别称岁寒三友,是古代吉祥图案之中常见的种类。有分开画的,也有团花的。”
因为图案并不复杂,很快就勾描完毕。
唐迎并不打算在直播的时候将一整炉的碗都画完,而只是打算向观众展示这个工艺。所以画完之后,她将这只碗放下,取了另一只提前勾线完毕,颜料已经干燥了的碗,开始施釉。
施釉的方法有很多种,内层多是采用荡釉的方式,也就是将釉料倒进去,轻轻摇晃,让釉料均匀附着于内壁之上,再将多余的釉水倒出来。倒的时候一样要匀速转动,使碗口处的釉料分布均匀。外层则有浇、蘸、吹几种方式,唐迎选择的是吹釉。碗的足底,同样采用荡釉的方式,但在施釉结束之后,需要将底足放置时与其他地方接触的地方的釉料刮去。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不论什么瓷器,底足这一圈通常都是没有釉料的。这是因为入窑之后,釉料会有一个融化再次烧结的过程,如果不将之除去,底足很有可能会跟匣钵黏在一起。”
——随手看了看桌上的碗和杯子,好像真是这样哎?
——早就发现了,但没想到会是这种原因,还一直以为是施釉的人偷懒没涂这里【笑哭
——跟着躺糖老师一起涨姿势~
施釉结束,就要将瓷器装匣入窑了。唐迎不可能在这座大城市里弄出瓷窑,也不可能跑到景德镇去烧,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专门用于烧制瓷器的高温电炉。
当这台大家伙出现在镜头前时,观众们除了喊666之外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有种突然从古代穿回现代的错觉o(╯□╰)o
——感觉画风陡然一变23333333
——这就是躺糖老师的套路,你永远都猜不到【doge
——噫……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可以买个炉子回来自己烧啊【摸下巴
——楼上土豪,请受我一拜!
唐迎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足够烧一炉的碗,这会儿按照顺序将之放进去摆好,关上门,设定好温度,还忍不住感叹,“在古代,烧窑的温度只能凭借经验,还由此催生出了‘把桩’这个职业,只有经验最丰富的工人才有可能成为把桩,是烧窑时的绝对权威,火候全靠他来掌控。但现在,有恒温炉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虽然什么瓷器烧多久还是需要经验,但是最困难的部分,已经被科技解决了。
所以尽管很多人都认为机器烧出来的瓷器太过呆板,缺乏人工柴窑烧制成品的艺术性,但唐迎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一切工艺的出现和发展,都应该是为了方便人类生活。
何其有幸,她看到了这一天。
第59章 脑残粉
修复那两只乾隆斗彩福寿瓷瓶所用的金丝, 唐迎还是使用锤打的方式制成。黄灿灿的金块在锤子与砧板之间, 就像是柔软的橡皮泥, 不断变细拉长, 有种完全由着她的心意来塑造的感觉。
——看躺糖老师弄这个感觉好容易,不费吹灰之力的样子……
——楼上你可以试试看【微笑
——弄了个金块试了一下, 结果如图所示【图片】【图片】
第一张图,金块被敲扁成了不规则带着很多坑洼的金片;第二张图, 一只被锤子砸到肿成猪蹄的手。其惨烈程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所有看完了图的人都陷入迷之沉默, 半晌才有人开口。
——一看就好痛。
——都叫你们不要随便以身试法了【在违法的边缘试探.jpg
“叮叮”声不绝于耳,唐迎一边锤打着金条, 一边还有余裕趁着金条足够粗, 不需要集中所有注意力控制的时候,腾出空儿来给大家普及知识,“上回我们说过, 这样锤打出来的金丝,比不上花丝工艺中拉出来的金丝细, 因为锤子和砧板之间有空隙。不过, 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绝对。”
“据说在南宋时期, 就有一种叫做拍丝点焊的工艺。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首饰,金丝的细度是是明清花丝镶嵌都达不到的,而很多专家们研究之后认为,这些金丝是拍出来的。至于怎么拍的,无法考证。这种工艺如今已经失传, 我们也只能从一件出土文物之中,窥见其鬼斧神工之处了。”
这种拍丝点焊工艺似乎只出现在南宋时期,昙花一现。因为是宫廷御用,流传自然也不广。
到了元朝,一个叫杨琏真迦的藏传佛教僧人,把整个南宋皇陵包括公侯卿相们的坟墓全都挖了出来,所得金银财物都用来修庙。至于帝后尸骨,据说杨琏真迦将之收集起来,于临安皇宫之中筑高13丈的白塔压之,名日“镇本”,又将理宗赵昀的头颅带回北方,镶银涂漆,制成盛酒器。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随葬品自然也与生前用度一样,甚至犹有过之。而遭此大难,许多珍贵的文物被破坏,许多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的绚丽瑰宝被损毁,失去了继续流传的机会。
唐迎这种捶打制成金丝的手法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跟传说中的拍丝点焊,自然是无法相比的。
元朝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是个十分难以评价的朝代,游牧民族的破坏性远大于创造性,这使得他们四处征战,一度将国土扩展到历朝最大,但战争和掳掠,却也给中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难以弥补的遗憾。
所以唐迎介绍完这些,气氛就变得严肃而沉重,一时间连弹幕都没人发了,只有唐迎手下“叮叮——”的声响没有停顿,一声一声,按照某种奇异的韵律敲响。
直到唐迎锤打出了合适的金丝,放下锤子,所有人才从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中回过神来。
焗钉已经准备好,接下来自然是用金丝将碎瓷片重新接合起来,修复整个瓷瓶。唐迎将金丝卷起来放在一边,然后取出瓷片。
焗钉的常规做法,是像订书钉那样,将断裂处连接起来。但因为这些瓷片太碎,唐迎的办法是用金丝将之“补”起来,就像是用针线缝补布料那样。
“焗瓷虽然经常需要再创作,让瓷器的‘伤口’不那么难看,为它添加一些雅趣,但修复讲究的却是‘修旧如旧’,也就是说,这种再创作不能破坏瓷器原有的风格和画面,喧宾夺主。”唐迎一边“缝补”一边道,“在这方面,金丝比焗钉要更好些。”
她将已经补好的地方展示在镜头前,“只要在打孔的时候注意一点,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将金丝隐藏起来,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凸显出瓷器本身的图案。”
不过现在只是第一步的修补,所以瓶身上处处都是裂纹,本身就是对图案的极大破坏,自然不会有多好看。所以在减淡展示之后,唐迎便开始继续埋头工作。
纤细的金丝将碎瓷片串接起来,重新形成一只完成的瓷瓶。这种接续方法,只要不是再把瓷器扔到地上,瓷器绝对足够结实耐用。而即便以后想要更换金丝,再拆开也不会太麻烦。
——黄金虽然光灿美丽,但也会锈蚀,古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红楼梦》中薛蟠动不动就要把宝钗的金项圈拿出去“炸一炸”,就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氧化层,使之更加亮丽。金丝修补的瓷器,当然也有需要再次修复的可能。
“现在我们要进行的是焗瓷的最后一步,将这些明显缺失的地方补上去。”唐迎将手中的瓷瓶放好,“通常来说,都是用鸡蛋清调和瓷粉来进行修补,再用同色的颜料将图案补上。而瓷粉当然还是原样的好,之前留下来的那些碎瓷,就正好用在这里。”
她将之前剩下的细小碎瓷取出来,放入研钵之中碾碎成粉,调和出瓷料,用小刷子往瓷瓶上补。然后又调好颜料,将断裂处缺少的图案补上去。
完工之后,唐迎将瓷瓶放在桌上,镜头自觉的推过来,从各个角度旋转拍摄,将每个细节都展现在观众面前。